榆林是陕西最富的地方吗?

如题所述

在"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陕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实现陕北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榆林,作为陕西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竞争压力。全国各地都在竞相发展,争取抢占竞争的制高点。在这种形势下,榆林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榆林已经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同时也面临很大的发展竞争压力。全国各地都在你追我赶、竞相发展,千方百计抢占竞争制高点。谁发展得速度快、水平高,谁占据的市场份额就大,谁就能掌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这种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但从榆林发展现状来看,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还面临着三大失衡问题和三大瓶颈制约。三大失衡:一是区域内南北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南北县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呈逐步扩大趋势,2005年南六县的生产总值仅占全市的9.7%,人均GDP仅占到全市平均水平的30%,地方财政收入总和仅占全市的3.2%。二是城乡之间收入失衡。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水平低1452元,比全省水平低249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率为3.4:1。三是产业结构失衡。产业层次低,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为投资拉动型、资源输出型的粗放式增长。三大瓶颈:一是交通运输,二是水资源,三是生态环境。存在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发展不快所致,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出路也必须靠发展,而且绝不能是一般的惯性发展,必须是顺应发展大势,打破发展常规,发挥后发优势,向更高层次迈进的跨越式发展。
实现跨越式发展已具备了良好基础和条件。经过这些年埋头苦干,榆林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发展。2005年,全市GDP达到320亿元,增长18.1%,由"九五"末占全省GDP的4.8%提高到8.7%,比"九五"提高了5.4个百分点,综合竞争力由全省排名第七位提升到第五位;人均GDP由"九五"的2377元增长到9723元,由全省平均水平的52%提高到99%;增长速度逐年加快(2001年至2005年GDP增长速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分别为:10.8%、15.2%、16.3%、17.5%、18.1%),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不断改善,这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财力与物力基础。同时,经过多年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对外开放,形成了自主增长、多点支撑的格局,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明显转变,进一步增强了抗风险能力;经过多年打基础、抓管理、上水平,城市软硬环境大为改观,有力提升了城市功能,拓展了发展空间;经过多年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也造就了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全市上下精神振奋,干事创业的热情日渐高涨,加快发展的内在活力越来越强。这些都构成了榆林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成为目前榆林大好形势的显著标志。从发展大势上看,榆林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十分难得;从物质基础上看,榆林跨越式发展的平台已经搭起;从运行轨道上看,榆林跨越式发展的方向已经明确。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围绕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榆林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跨越式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以建设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发挥能源资源优势,挖掘人文资源优势,打造区位功能优势,统筹能源产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统筹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统筹城镇与农村、南部与北部、中省企业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实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交通建设和生态治理三个方面的突破。据此,提出了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即围绕建设西部经济强市、特色文化大市、绿色生态名市三大目标,实施项目带动、城镇化带动、信息化带动、科教兴榆和人才强市五大战略,大力发展能源经济、城市经济、生态经济、区域经济四大经济,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能源经济和城市经济是构成经济强市、特色文化大市的主要载体;生态经济将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绿色生态名市建设的同时,打造榆林新兴产业集群;区域经济要成为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提高榆林经济扩张力的功能经济。四大经济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十一五"期间要以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化工基地为重中之重,强力推进能源经济,带动城市经济、生态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以城市经济、生态经济和区域经济促进能源经济发展。
(一)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新型能源化工基地
在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中,一是要积极探索资源开发的新机制。坚持科学合理持续的开发方针,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走"信息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比较效益高、加工程度高、工业化标准高、环境代价低"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煤电及载能基地、煤化工基地、煤油气盐化工基地。在开发方式上,坚持有限化、有序化、市场化、链条化、生态化和集团化的方针。二是要做大做强五大支柱产业。煤炭。围绕煤炭资源的转化利用,建设一批大型现代化矿井,加快整合、改造现有地方矿井,提高生产能力和资源回采率,建设一批地方煤炭工业项目,提升地方煤炭开采水平。"十一五"期间,全市煤炭产量控制在1.5亿吨左右,建成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转化基地。油气。提高天然气生产净化能力,扩大石油勘探和开采面积,提高生产能力和加工能力。到2010年,天然气产能达到120亿立方米,原油产量达到800万吨,原油加工能力达到300万吨。盐。扩大勘探与开发,提高生产和转化能力,到2010年,生产能力达到200万吨。电力。加快"西电东送"火电基地建设,到2010年,形成800万千瓦火电装机容量;利用煤电优势发展载能工业,形成500万吨载能产品的生产能力;在建设电源点的同时,配合"西电东送"电源点建设,使榆林电网与全国联网,规划建设500KV、1000KV超高压输变电线路,形成结构合理、运转协调、安全稳定的供用电网络。化工。以煤转变为突破口,重点发展煤制油、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等化工工业,同时将煤、气、盐等优势资源进行科学组合,发展精细化工生产,到2010年,力争形成400万吨煤制油、600万吨甲醇、80万吨聚氯乙烯、50万吨煤焦油加工生产能力。三是积极发展六大工业集中区。府谷火电载能工业集中区。以坑口火电基地为核心,发展电石、硅铁、金属镁等高载能产业,规划建设府谷庙沟门、清水川、段寨和郭家湾煤电一体化和府谷150万吨焦化项目。榆神煤电化工工业集中区。以煤电化工为主导产业,建设大型坑口电厂、甲醇装置、甲醇制烯烃(MTP)装置和聚丙烯装置、煤制油装置和大型煤电铝一体化项目,实现煤电化工向精细化工的转化。榆横煤化工工业集中区。采用先进的煤液化制油工艺和合成油工艺,形成集煤化工、盐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为一体的国家级、超大型煤化学工业生产基地。榆米绥盐化工工业集中区。利用煤、气、盐综合配置优势,以盐化工产业为核心,规划建设30万吨聚氯乙烯、10万吨氯酸钠、200万吨工业盐、100万吨纯碱等项目。定靖油气化工工业集中区。扩大以定靖为中心的石油、天然气产能建设,提高天然气净化能力和石油加工能力。吴堡煤焦化工业集中区。煤炭生产能力达到360万吨,焦炭生产能力达到200万吨。
(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规划先行、分类指导、试点示范、基础突破”的工作思路,全面扎实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要以“强五基、促五化”为重点,把发展生产放在第一位,从解决老百姓饮用水、行路、推广沼气、发展庭院经济、繁荣农村文化等方面入手,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为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打好基础。全面启动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活动,重点抓好榆阳、绥德两个示范县区和靖边尔德井、米脂高西沟两个示范村建设,积累经验,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同时,加快新农村建设,要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有效减少农村人口数量,着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传统村落向新村镇、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三个转变”。加快城市、工业园区和中心镇、中心村建设,引导失地农民和农业人口向工业园区和城镇转移。要根据白于山区、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南部丘陵沟壑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的特点,采取整村吊庄移民的办法,把不适宜居住地区的村民有计划、有组织地整体搬迁到北部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