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俯之城的城市名称是什么?

如题所述

四川的省会 成都
历史

成都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迁往成都,构筑城池。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环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曰成都”。五代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秀”,故成都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城”。

经济

成都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加之自古有都江堰水利工程灌溉之便,因而物产丰饶,是四川粮食和经济作物的重要生产基地。成都的手工业历史悠久,许多产品享誉全国,蜀锦、蜀绣、漆器、瓷胎竹编等是杰出的代表。

文化

成都是古蜀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现今出土的大量古蜀国文物说明,早在商周时期,古蜀国人民就创造了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成为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候

成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春早、夏热、秋凉、冬暖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成都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多云雾,日照时间短。民间谚语中的“蜀犬吠日”正是这一气候特征的形象描述。成都气候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空气潮湿,因此,夏天虽然气温不高(最高温度一般不超过35摄氏度),却显得闷热;冬天气温平均在5摄氏度以上,但由于阴天多,空气潮,却显得很阴冷。成都的雨水集中在7、8两个月,冬春两季干旱少雨,极少冰雪。

成都是我国大西南的古城,远在三千年前在成都平原已有部落聚居,号称蜀国。公元前316年,秦派张仪、司马错入川,并了巴蜀,改蜀国为蜀郡。秦当时治水专家蜀郡守李冰带领群众筑都江堰,凿山导河,开渠引水,于是成都平原便有“天府”之称。王莽末年,成都首次成为封建帝王之都。三国时,蜀汉在此建都,十六国的成汉、五代的前蜀和后蜀均在此建都,秦汉时期,置有锦官和车官,故成都有“锦官城”、“车官城”之名,简称“锦城”。五代后蜀孟之祥为加强防御,绕城筑低矮的土墙,称“羊马城”,至孟昶时,在城墙上遍种芙蓉树,故成都又有“芙蓉城”之称,简称“蓉城”或“蓉”。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是闻名海内外的三国文化圣地。它位于成都市区,是全国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纪念地和唯一的君臣合祀庙宇,也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武侯祠始建於公元223年,主要由惠陵、汉昭烈庙和武侯祠三大部分组成,祠内古柏森森,环境幽雅,殿宇宏伟。系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唐代诗人杜甫成都故宅旧址,位于成都市区,是富有诗情画意和竹林风光的名园。诗人杜甫于公元759年移居成都,历时3年9个月,在此作诗240余首,其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即居草堂之作。主要建筑有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少陵草堂等。建筑结构布局紧凑,相互呼应,别具一格。草堂博物馆内珍藏各种历史资料3万余册,文物2000余件,是研究“诗圣”杜甫的珍贵资料。杜甫草堂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成都永陵博物馆:

是五代时期前蜀皇帝王建(公元847——918年)的陵墓。位于成都市区,1942年发掘,出土的重要文物有白玉谥宝、哀册、玉带、玉杯、银钵、铁猪及铁牛等。是研究五代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宝贵资料。这里绿树成荫、花卉飘香,环境幽静,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沙遗址:

被誉为二十一世纪中国首项重大考古发现的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西郊青羊大道,被评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遗址代表了3000多年前的灿烂辉煌的古蜀文化。在出土的3000余件文物中,大都是工艺精美的金玉印饰品和翡翠饰品以及大量的陪葬陶器、象牙、龟壳和鹿角。栩栩如生的石刻雕塑形态独特,举世无双。该遗址文化与近临的广汉三星堆遗址文化一脉相承,前后衔接,是中国考古史上继三星堆之后又一重大成就。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船棺遗址:

位于成都市中心商业街的古船棺遗址,发掘于2000年7月,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每具船棺均以特大圆木造成船形,其墓葬规模堪称全国之最。同时出土的文物有制作精美的陪葬陶器。该遗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殊院:

为清代川西“四大丛林”之一。前身是唐代的“妙园塔”,宋时名“信相寺”,明时毁于战火,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重修之后改称“文殊院”。寺内藏有自唐宋以来古今名人书画500余件,珍藏各类经书12万余册,还有自汉代以来的碑刻、雕、刺绣等实物珍品。

青羊宫:

全国著名道教宫观之一。位于成都市区,始建于唐,现存殿宇建于清代。主要建筑有灵祖殿、混元殿、八卦亭、无极殿(即三清殿)、斗姆殿、唐王殿、柴荆台等。宫内文物丰富,环境幽美独特,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化和道教文化的重要场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蜀中名女:

卓文君

卓文君夜奔司马相如当垆沽酒的故事在蜀地家喻户晓。卓文君是大美女,她出生于富豪之家,是钢铁大王卓王孙的掌上明珠,她是移民的后裔,祖居赵国,是当时的大都市邯郸的城民,在秦灭掉赵国之际才辗转迁移蜀地的边僻小邑临邛,也就是今天成都所辖的邛崃:同时卓文君又是一位才女,一生留下许多名篇,其《白头吟》、《诀别书》为千古绝唱。

卓文君这样一位出生名门的知识分子美女,被司马相如的一曲“凤求凰”所感动,毅然夜奔前往,一方面说明司马相如高超的演奏水平和卓越的音乐创作天赋,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卓文君的鉴赏力和果敢的性格。鉴赏力使她具有追求美的强烈愿望,果敢又使她不拖泥带水,敢于采取行动。别地的美女大多除了美就没有别的什么东西可以传世,而蜀中美女不仅相貌美,而且诗文也美,追求美的行为十分大胆和执著。当代的成都美女也继承了这一传统。

貂蝉是否也如卓文君或花蕊夫人一样有大量的美文传世,笔者未曾考证过 即便有也绝对比蜀中美女的诗文逊色,蜀中美女能诗能唱是一大特点,正如前面论及的是文化美女,没有文化,但都流传不下来可见美的传播早要有载体的。

2000年7月29日,成都闹市中心商业街省办公厅工地,发现了一处大型的战国船倌墓葬,这是古蜀开明王朝王族的家族墓地.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带有神秘色彩的葬具船倌,以及随葬的青锏器和陶器、漆器、竹木器都是巴人物品,没有任何一点蜀文化的遗存.

一个淹没于岁月云雾中的历史事件浮现出来....

古蜀国自出现至公元前316年被秦灭时止,共经历了蚕从、柏灌、鱼凫、 望帝、开明等五世帝王的统治.《蜀王本记》叙述:“蜀之先称王者有蚕从、柏灌、鱼凫、开明,是时人萌椎髻左衽....”;《华阳国志.蜀记》:“周失纲纪,蜀先称主.有蜀候蚕丛,其目纵,始称王....”

蚕丛至望帝杜宇均为氏羌蜀国人,而最后一世蜀王开明帝却是来自另一个邦国氏族--巴人.

《蜀王本记》叙述:“....荆人鳖灵随江水上至郫,遂活,与望帝相见.望帝以灵为相治水....自以为德薄不如鳖灵,乃委国受之而去,如尧之禅让,鳖灵即位,号曰开明帝”;《华阳国志.蜀志》:“望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

童恩正在《古代的巴蜀》第七章中说:“此段记载明确表明,开明族是从巴国迁徙来的一个民族,熟悉水性,善于治水.《水经注》:昔蜀王鳖灵帝居灵山.后治青衣江会,衿带二水矣,即蜀王开明凿治也....最初到达川西时,定居乐雅一带.以后进入成都平原,在消除水害开凿玉垒和开发成都平原生产斗争中,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开明族势力的壮大,不断与蜀王杜宇族发生矛盾,经过长达数年的剧烈斗争,终于在公元前676年灭亡杜宇帝,统治了蜀国.”

开明帝传位12代,至公元前316年为秦所灭,统治蜀国达360多年.

开明帝治蜀期间,是蜀国国力最强大的时期.

开明族为蜀国作出了三大贡献:迁都成都、玉垒治水、始建庙宇.

杜宇灭亡后曾多次挣扎反抗,欲夺回王位,但最后以失败告终.有死后化为杜鹃的传说.《四川通志》卷二:“望帝自逃以后,欲复位不得,死化为鹃,每春月间,昼夜悲鸣.蜀人闻之曰:我望帝魂也....”

杜宇族失败,迁徙到了西昌和楚雄一带.《史记.正义》:“蜀先称王者蚕丛,国破,子孙居姚、昌、楚、鬻等处....”.姚、昌、楚、鬻,就是现在西昌和云南楚雄一带.

薛登从考古方面也对巴灭蜀进行了研究.

他在《杜宇禅位与巴人灭蜀》中说:“蜀文化在春秋中期,即开明帝治蜀后出现断裂....”

“蜀族是西北高寒山区氏羌人的一个支系,沿岷江向东南迁徙,逐渐扩展到川西地区;而巴人则是起源于清江流域的一个族系,沿长江向西迁徙,西周以后控制峡江及川东,才与蜀邻接.”

“由于巴与蜀两个民族在发祥地和迁徒生息地区域自然环境存在巨大差异,所以两民族的文化差异也很巨大.

巴人善用舟楫,精于渔猎,熟悉制盐,人死后为船棺葬;而蜀人远离舟楫,人死后为石棺葬.”

“从新繁观音墓葬和彭州竹瓦街墓葬中出土的铜簇、铜戈和铜削,是合铸而成,有蜥赐图案的阔叶矛,与巴器风格完全不同.

然而春秋中期至战国末.开明帝王蜀治蜀的400多年时间里,蜀文化中断了.

从广汉中兴,新津九倒拐,昭化宝轮寺和成都商业街的出土文物和文化遗存中,出现了巴人的剑叶剑,淳于,短鲛矛,无胡戈和虎纹铖,以及巴人的船倌葬;蜀人特有的阔叶矛,合铸戟和石倌葬再没发现.再也未发现战国中后期有蜀文化遗存.

蜀文化消失了.巴文化取代了蜀文化.

二.李特建立的成汉政权.

303-347年晋代时期,巴人李特在成都建立成汉政权,《华阳国志》、《太平御览》和《四川通志》均有记载.

《华阳国志.本记》叙曰:李特字玄休,略阳临谓人也.祖世本巴西宕渠....北上复号曰“巴人”.

《华阳国志.列传》:....尊曾祖虎曰巴郡公,祖父慕陇西王.

1.巴治蜀的重大意义在于开明帝为蜀国作出的重大贡献.

开明九世帝将蜀国都城由郫县迁建至成都,使成都由茅野之地变为都城,并一直繁荣于现在.

开凿玉垒关,开创了治理都江堰的先河.

始立宗庙,建立礼乐祭祀制度,结束蜀国混沌时代.

成都,四川省省会,又称蓉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环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曰成都”。汉代,成都的织锦业发达,成为朝廷重要贡赋来源,朝廷遂设置锦官管理,并在城西南筑“锦官城”,后世因此把锦官城作为成都的别称,简称“锦城”。汉代的成都,经济已相当繁荣,晋人左思在所着《蜀都赋》中称“既丽且崇,实号成都”,是西汉时期的著名五都会之一。五代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秀”,故成都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

地理状况

成都是四川省省辖市,四川省省会。位于四川省中部,成都平原中部。介于东经102°54′~104°53′,北纬30°05′~31°26′之间。东北与德阳市、东南与内江市毗邻,西南与雅安地区相接,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南与眉山地区相连。东西最大横距192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66公里,辖区总面积1.24万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92.2平方公里。现辖成华区、武侯区、青羊区、锦江区、金牛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县、双流县、郫县、温江县、大邑县、金堂县、蒲江县、新津县等7区8县,代管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总人口980.74万人,其中城市人口301万人。境内海拔387~5364米,市域东部为龙泉山脉,西部为纵贯南北的龙门山脉。平原面积占36.4%,丘陵面积占30.4%,山区面积占33.2%。平原地区西北高、东南低,平均坡降0.3%。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6.7℃。年平均日照时数1071小时,年平均降雨量945.6毫米。

历史沿革

西周、春秋时期为古蜀国领地。公元前4世纪,古蜀国开明五世(一说九世)迁蜀都城至成都,取周太王迁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之意,成都之名即源于此。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秦灭蜀,以蜀王旧都一带置成都县。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秦人仿咸阳建制兴筑成都城。周赧王三十八年(前277),秦人始以蜀国地置蜀郡,成都为郡、县治所。汉承秦制。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置益州刺史部(简称益州)。西汉末年,王莽新朝改蜀郡为导江郡,公孙述在成都称帝。东汉末年为州、郡、县治所。三国为蜀汉国都,兼郡、县治所,两晋为"成汉"都城,南北朝为州、郡治所。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益州为蜀郡,为郡、县治。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在成都县之东偏置蜀县(肃宗乾元元年,即758年,改名华阳县),始为成都、华阳两县治所。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升成都城为"南京"(四年后废),改蜀郡为成都尹。五代十国时期为前蜀、后蜀都城。两宋时期,成都府、益州之名虽迭经更易,但治所均设在成都,属西川路。元朝时为四川行中书省成都府路(后改为西川道)、成都府及成都、华阳二县治所。明末张献忠在成都建大西农民政权,改名西京。清朝时设四川省,下设道,为省、道、府、县治所。1912年,废府,为省、道、县治所。1921年,设成都市政公所,初辖城内,后扩展至城之四周,成都、华阳二县治所仍留城内。1927年废道,为省、市、县治所。1928年改市政公所为成都市,直隶四川省,为省辖市。1949年12月后为川西行署所在地,1952年始为四川省省会。

城市特点

成都自古为西南重镇,三国时为蜀汉国都,五代十国时为前蜀、后蜀都城,文化遗存丰富,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有2300多年建城史。秦汉以来,成都就以农业、手工业兴盛和文化发达著称,历代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汉代成都与洛阳等并列为五大都会之一。唐代商贸繁荣,与扬州齐名,称为"扬一益(成都)二"。宋代成都印刷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就是成都。杜甫的著名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生动地描绘了成都当时作为长江上游重镇和西南经济文化中心商贾如云、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成都生物资源丰富,珍稀植物有银杏、珙桐等。珍稀动物有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等。中药材有860多种,川芎、川郁金、乌梅、黄连等蜚声中外。成都市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中外驰名。全市现有人文景观172处,其中尤以武侯祠、杜甫草堂、王建墓、都江堰、二王庙、青城山最具特色。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19处。有世界唯一的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地处由剑门蜀道、九寨沟、峨嵋山、长江三峡等地组成的四川旅游环和全国旅游环的联络点上,还是内地前往西藏的主要通道,旅游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饮食文化

四川盆地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誉,"食在四川"的美食文化名贯古今,而成都更把川菜的精华发扬光大。

川菜作为全国四大著名菜系之一,已历经千年,迄今已有3000多个品种,数百种名菜。川菜以辣闻名天下,却不仅仅止于辣味。川菜属中国四大菜系(川、粤、京、苏)之一,其强劲的势力早已渗透到全国各地每个角落。川菜的招牌菜有:麻辣豆腐、八味冷碟、樟茶鸭子、锅巴肉片、鱼香肉丝、宫保鸡丁、酸辣蹄筋、抄手肉片、回锅肉、蚂蚁上树、玉笋鸭舌、水煮牛肉、东坡肘子、粉蒸牛肉、酸菜鱼等。"锦城"成都的小吃集中了全川小吃的精华,品类繁多,风味独特,种类不下200种:龙抄手、赖汤圆、夫妻肺片、钟水饺、担担面、韩包子、龙眼包子、陈麻婆豆腐、樟茶鸭等等。近年来,源于重庆的四川火锅更是在成都大放异彩,使成都的美食文化锦上添花。

成都火锅以其包罗万象、热情似火、平易近人的特点迅速的、地毯式轰炸般地征服了全中国人民的脾胃。成都火锅花色品种繁多,锅底就有数十种,原料更是数不胜数,可以说,凡是可以吃的东西皆能下火锅涮、煮、烫。

成都的饮食街集中在:羊式街西延线、科华北路、领事馆路、望平街等。

城市现状

成都是内陆开放城市和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1992年被中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委员会评为"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第十一位,投资硬环境进入全国40强,在省会城市中第一个荣获国家卫生城市殊荣。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870亿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7.4亿元,集市贸易成交额283.6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4.5亿美元,顺差1.9亿美元。财政收入65亿元。产业结构渐趋合理,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3.5%、44.4%和42.1%。成都是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科技实力雄厚,已成为我国西南地区综合实力第一强市。全市科技人员44万多人,每千名职工中有科技人员253名,在全国大城市中名列前茅。全市有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2500多个科研技术开发机构,20多所高等院校。在电子、生物、新技术、新材料、光学、光纤通讯、核技术应用、激光等高新技术领域中,具有较强的综合优势和技术能力。全市现有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品市场745个,商业网点21.6万个,已形成以城市为中心、市区相结合的市场网络,具有很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其中荷花池市场、成都生产资料市场年交易额分别达40亿元、79亿元,闻名全国。全市有国内金融机构2422个,信托投资机构12家,城市信用社52家,农村信用合作社817个。金融机构的存款余额746.3亿元,贷款余额599.1亿元,基本形成了以成都为中心、川内为依托,辐射西南和全国部分省市的融资网络。国外的新加坡华联银行、泰国盘谷银行、英国标准渣打银行、日本东京银行和加拿大宏利保险公司已在蓉设立代表处。成都是成渝、成昆、宝成三大铁路干线的交汇点,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现有公路总里程5300公里,拥有机动车34.2万辆,形成了以成都为中心,辐射西南的公路营运网络。航空业方面,成都拥有全国航空运输能力第四位的西南航空公司,经营国际、国内航线140余条,航线总长16万公里,运输能力达9亿吨公里,通航国际国内50多个大中城市,1996年完成航空运输88.6亿人公里。成都是西南地区重要的邮政、通信枢纽,是全国7大邮政通信一级处理中心之一。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83万门,国际直拨电话通达世界180个国家和地区。

行政区划

成都市 面积12346平方千米,人口1044万人(2003年)。

青羊区 面积 68平方千米,人口47万。邮政编码610031。区人民政府驻江汉路222号。

锦江区 面积 62平方千米,人口39万。邮政编码610011。区人民政府驻书院南街。

金牛区 面积 108平方千米,人口64万。邮政编码610036。区人民政府驻沙湾路。

武侯区 面积 78平方千米,人口62万。邮政编码610041。区人民政府驻武侯祠大街。

成华区 面积 111平方千米,人口58万。邮政编码610066。区人民政府驻一环路东三段。

龙泉驿区 面积 555平方千米,人口51万。邮政编码610100。区人民政府驻龙泉街道。

青白江区 面积 392平方千米,人口40万。邮政编码610300。区人民政府驻大弯街道。

新都区 面积 481平方千米,人口60万。邮政编码610500。区人民政府驻新都镇。

温江区 面积 277平方千米,人口31万。邮政编码611130。区人民政府驻柳城街道。

崇州市 面积1090平方千米,人口65万。邮政编码611230。市人民政府驻崇阳镇。

邛崃市 面积1377平方千米,人口64万。邮政编码611530。市人民政府驻临邛镇。

都江堰市 面积1208平方千米,人口60万。邮政编码611830。市人民政府驻灌口镇。

彭州市 面积1420平方千米,人口78万。邮政编码611930。市人民政府驻天彭镇。

金堂县 面积1156平方千米,人口84万。邮政编码610400。县人民政府驻赵镇。

双流县 面积1067平方千米,人口88万。邮政编码610200。县人民政府驻东升镇。

郫 县 面积 437平方千米,人口48万。邮政编码611730。县人民政府驻郫筒镇。

大邑县 面积1548平方千米,人口50万。邮政编码611330。县人民政府驻晋原镇。

蒲江县 面积 580平方千米,人口26万。邮政编码611630。县人民政府驻鹤山镇。

新津县 面积 332平方千米,人口29万。邮政编码611430。县人民政府驻五津镇。www

名城保护与发展规划

1983年,成都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正式纳入新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并上报国务院审批。1997年修订。名城保护规划的指导思想是:着眼整体,保护为主,加强管理,合理利用。规划目标是建立完善两个体系,即以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为基础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和以观光旅游系统为依托的历史文化名城展现体系。1993年开始的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不仅恢复了成都市两江环抱的历史特色,还使成都"三城相重"的古城特色和"环古城垣文化风景线"清晰可辨。"三城相重",即以原东、南、西、北4条传统大街为空间骨架的旧"大城";以原少城(满城)长顺街为"鱼脊骨",将军衙门为"鱼头"的以居住功能为主的街区;以旧皇城(今展览馆)为中心,羊市街、西玉龙街、东城根街、顺城街、东西御街为周线构成的正南北向空间框架。这些保留了成都古城空间的核心,又使其焕然一新。"环古城垣文化风景线"即一环(环城公园)、两个主要入口(南门锦江大桥入口、北门万福桥入口)、3个文化风景保护区(王建墓、文殊院、浣花溪)、5个重点景观区(合江亭、王爷庙、游乐园、游泳池、百花潭)、5个大型公园和6个重点文物单位(武侯祠、杜甫草堂、王建墓、青羊宫、文殊院、十二桥商周干栏遗址)、7个古城门遗址、8个重点桥梁。近年又确定宽巷子、大慈寺、文殊院、华西医科大学近代建筑群4个历史地段保护区,划定旧城、西郊、凤凰山等10个地下文物保护区。成都市城市建设总体目标是:发展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现代化的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

成都,一座让人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只有亲自来到成都,才能体会什么叫做“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5-31
天府之国 成都
第2个回答  2007-05-31
成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