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学硕」和「专硕」的区别?

如题所述

培养目标不同学硕:全称为学术型学位硕士,毕业后获得学术型学位,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其目的是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等具有高水平学术理论的研究型人才。专硕:专业型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academic degree)而言的学位类型,专业硕士教育突出的特点是学术型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等。
招生专业不同1、学术硕士,招生专业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13大学科,及其下设的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涵盖所有的专业方向。2、专业硕士,招生专业比较有针对性,包括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审计、法律、社会工作、警务、教育、体育、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心理、翻译、新闻与传播、出版、文物与博物馆等;共计40个专业。
入学难度不同1、学术硕士公共课英语科目考英语一,难度比较大。2、学术硕士公共课数学科目考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数学(农)或招生单位自命题理学数学,难度较大。3、专业硕士多数不考公共课数学科目或考数学三、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难度相对较小。4、对于大部分专业来说,专业硕士较学术硕士难度略低。专业硕士公共课英语科目多考英语二,难度相对较小。
学制不同:部分学校专业学硕和专硕的学制有区别,一般学硕是2.5-3年,专硕是2-3年,例如华南师范大学的传播学学制是 3 年,新闻传播专硕是 2 年,但现在很多学校的学硕和专硕的学制基本都改为 2.5 年,例如华东政法大学的法学学硕和专硕都是2.5年。学制要求以当年学校招生公告为准,大致范围就是2-3年。
学费标准不同:全日制专业硕士收费标准,按不高于本校现行普通专业学术型自筹经费研究生收费标准确定(没有普通专业学术型自筹经费研究生的学校,应参照当地其他院校同类专业的有关收费标准确定)。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学术硕士收费标准,原则上每年硕士生不超过8000元、博士生不超过10000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8-12
对抗上级后为何会主动离职?
打开App
学硕「缩招甚至停招」,专硕「开始做大做强」,这将带来哪些影响,如何评价?
学硕要“退场”了吗?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持续扩招,这一问题被反复热议。公众对于“人才过剩”的敏感神经,似乎开始集中在学术型硕士身上。日前,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发布公告,从2024级开始,不再招收统计学专业(专业代码020208)硕士研究生。此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也在近期宣布,不再招收软件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东北林业大学的风景园林学、公共管理学两个学硕专业也从2024年起停止招生。学硕不断缩招,甚至停招,已经成了近几年的趋势。反之,在规模上,专硕开始“做大做强”。作为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两种不同类型,学硕和专硕各有其特点和培养目标。但事实上,长期以来,对于专硕的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一直存在争议。甚至有观点认为,专硕是低配版、短学制的学硕。

查看问题描述​
关注问题写回答
135 个回答

韩愈字退之​​
上海交通大学 工学博士
隐约感觉研究生在未来也要开始分流了:

一条是专硕,在两年半的时间内,主要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后的职业发展方向为工程师。

一条是直博,用相对长的五年的时间,主要培养学术思维和研究能力,以后的职业发展方向为学术圈的教职。

至于中间路线,比如学硕,比如硕博连读,大概率不会存在太久了吧。

其实这个趋势早就有了。

上海某高校的某学院,研究生入学主要有三种:

一、专硕。

二、硕博连读。

三、直博。

其中,专硕学制两年半,但名额主要开放给本校直升的学生;硕博连读学制6年,第二年底可以选择是否继续读博,如不读,则转为硕士培养;直博学制5年,一条道走到黑,没有中间转换的机会。

由于没有学硕这个选项,对于大多数校外进来、不确定是否要读博或者根本不想读博的学生,似乎走“硕博连读”,然后第二年年底再转为硕士,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吧。

但这只是理论上,为了引导学生读博,骚操作来了:

想转成硕士可以,但对你的硕士毕业年限有要求。

比如小明2020年9月入学:

如果他的GPA在前50%,或者虽然在后50%但有一篇一作SCI,则可以三年毕业,也就是2023年6月毕业。

如果不满足,抱歉,只能三年半毕业,也就是2024年3月。

但在系统里,小明的预计毕业时间是还是按专硕的两年半,也即2023年3月(意味着从2023年3月之后,你的学籍状态都会被标记为“延期毕业”)。

再来挑重点梳理一遍。

硕博连读转硕:最早2023年6月毕业,最晚2024年3月毕业。

直博:2025年6月毕业。

看出其中的问题了吗?

所以小明就会面临这么一个困境:如果直博,我2025年6月就能博士毕业,但硕博连读再转硕,我有可能2024年3月才硕士毕业。那我为什么不多花1年零3个月,换个博士学位呢?

这是直接从制度设计的进行干预,根本没有考虑学生自身是否有兴趣读博,是否有能力读博。

这手段确实是高,也能看出学校层面是不希望存在中间派的(有些学校巴不得大家都读博才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