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前20天 语文偏科

除了语文别的成绩没问题 中考只剩下20天(6月20考) 120分只能拿95分 别人都是105,别的科目不错 历史政治感觉也不难 都能拿到高分 所以语文太拉分了 在太原少这10分就上不了5中了 20天怎么弄效率最高?主要是阅读. 作文 (都扣分很多) 希望能上100分就OK
作文我总感觉不出来去写什么 生活中的事我都不会写 可老师说只写生活中事才能写得真 可我就是想不起来发生过什么深刻意义的事 还有老师说我作文写得空 立意太浅 50分作文只能拿到38分左右 我的目标是45分 我觉得我语感并不差 就是写不出来 有没有办法能提高? 看别人记叙文写的那么好 很是羡慕 学都学不来 要大家的真实感受 尽量不要粘贴
真的很害怕 万一连95分都考不到怎么办呢 真的太难了
看来真的没什么办法了

一、要点概括类

1.摘引文中原句作为答案。

2.选取文中重要词语语句组合成答案

3.划分相关内容层次,一般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要点

二、感想启迪类

1. 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义,联系中心作答

2.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

3. 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运用成语。

4. 偷梁换柱法:把作者在该文章中的体验、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演绎一遍。

三、词句品味类

1. 词语品味:

A了解词性感情色彩,揣摩词语所表达的喜怒哀乐。

B.分析修辞,体会词语的形象含蓄

2. 句子品味:

A.看句子是否富有哲理:如果富有哲理,可以从它带给你的启迪去体会。

B.看句式结构(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陈述句语气平稳,不温不火;疑问句能吸引读者好奇心,能制造悬念;反问句能加强语气;感叹句能抒发强烈的感情;排比句层层深入,显得气势磅礴;

C.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比喻使意思浅显易懂,具体形象;夸张能突出事物的特征;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对比给人鲜明印象;反语显得幽默风趣,讽刺意味强烈。

★答题方式:我认为……美在……它表现了…….

四、献策举例类

1.问题献策分类

A.自然环境问题:大气水体污染、生态平衡问题、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问题等等

B.社会环境问题:农村城市差别问题、留守儿童问题、辍学问题、文明问题等等

2.问题献策举例类解题注意事项

A.看清问题,问什么答什么,切忌答非所问。

B.所提出的方法措施必须是可行的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切忌纸上谈兵空想主义。

C.主张创新

五、句子仿写类

一审修辞,二看句式,三析句间关系,四品语体色彩,五考虑要保留的词语和要替换的词语。修辞、句式、句间关系、语体色彩弄明白了,再仿写也就不难了。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

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这句子的仿写。我们通过审题可以知道:1.要保留“没有… …,可以有… …”2.可以考虑用” 大地、高山、海洋” 等来替换蓝天。3.得出答案“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高山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等等。

六、 语言准确类

1.“××”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2.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这样的题目分四步:
1:判断,一般是不能删
2: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
3.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等
4 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答题方式:不能,删掉了“××”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密。

七、文段结构类

(一)要求理解文章重要环节并且明了其在全文中的作用类解题模式

1.看句子或段落在文中的位置,选择它在文中的作用类别
如果用在文章的开头,主要是:引起下文,总领全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点题、埋伏笔等
如果用在文章的中间,主要是: 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等
如果用在文章的结尾,主要是:总结全文,照应开头(题目),深化文章的主旨,画龙点睛等。
2.概括段意

★答题方式:段意+作用

(二)段落能否删掉或者段落能否调换类的解题模式

1.判断能否删掉或调换(一般不行)

2.判断这些文段之间的顺序关系:并列关系、层进关系、总分关系、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答题方式:不能调换(删掉),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删掉)后不合逻辑。

八、 修辞手法作用类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作用: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最常用的还是生动形象。

2借代: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3夸张: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作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4对偶:它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5排比: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6设问: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

作用: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7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打感叹号。

作用: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起强调作用
8拟人:作用:使事物人格化,使语言富有神采
9反复:由二个相同的词语或句式构成反复..作用:主要起强调作用

★答题方式:这一句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 …....(作用)论述了… …(内容).

九、说明方法作用类

1.举例子:使文章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好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2.下定义:完整、科学、准确的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

3.列数字:更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的……特点。(《死海不死》关于死海含盐量的一系列数字科学准确地说明了死海含盐量高,浮力大的原因及特征。)

4.打比方:形象生动的说明了……事物特征。(《中国石拱桥》“石拱桥的形状就像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石拱桥的形状特征。)

5.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向沙漠进军》沙漠危害人类的两种方式:游击战、阵地战)

6.作比较:使被说明的事物特点突出。(答题要结合内容)突出了……(寻找比较点)

7.列图表:直观形象的写出了……

8.作诠释:对事物的某些特征作一番的解释

9.摹状貌:(类似于描写)比较生动形象

10.作引用:更有说服力的说明了……

★答题方式:这一句(段)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事物的… …特点,起到… …的作用。

十、概括议论文论点类

方法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位置: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十一、 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类

一定要看清楚是让你举什么样的例子,是名人的还是其他的。
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答题方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十二、论证手法及其作用类类

1.举例论证: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更有说服力,有力的论证论点。

2.道理论证:引用名言,具有权威性,有力的论证论点

3.比喻论证: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有力的论证论点

4.对比论证: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有力的论证论点(答题要结合内容)

注意:答论证方法的作用时,先从内容上考虑,再从论证角度考虑,有力的论证论点一句必不可少。找论证方法时,按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顺序就可以万无一失。
★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 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十三、环境描写的作用类

1.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A、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B、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以《孔乙己》为例,开篇关于咸亨酒店格局及人物的介绍便属于社会环境描写,它揭示了当时社会等级森严,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势利,为主人公的出场做了铺垫。
2.自然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A烘托、渲染……气氛,为下文埋下伏笔。
(《孔乙己》“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悲凉气氛)
B表现人物……的心情。
(《我的叔叔于勒》)“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表现人物沮丧失望的心情。)
C暗示社会环境。
(《变色龙》“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暗示社会环境,反映沙皇统治的黑暗)
D结合具体语境:设置了……的背景,烘托形象,深化主题,与开头形成照应,使文章形象、生动、细腻,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感染力。(例:《驿路梨花》中关于“梨花树林”的描写)。
E散文中景物描写作用——用景物衬托所歌咏的对象的特征,为后文作铺垫。
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六种情况判断:是否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是否渲染了气氛,是否设置了背景,是否烘托了人物形象,是否深化了主题,是否推动情节的发展。

十四、表达方式作用类

常见的表达方式如: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抒情:引起读者的共鸣,深化中心,画龙点睛。

说明: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

描写:身临其境,栩栩如生
记叙文中的议论: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记叙: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分析(例:《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看到“锯木厂后边草地上, 普鲁士兵正在操练”一句交代了时代背景。)

★答题方式:本段采用了… …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的… …感情,起到使读者……的作用.

十五、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类

塑造人物手法包括:语言、动作、神态、肖像、心理(正面、侧面、细节)描写。

★答题方式:本段运用了… …的描写手法, 塑造了(如果是侧面描写用衬托)……形象,表现了……性格,体现了……精神品质等

十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类
我的老师告诉我就按公式来答题
作文最好写议论文或散文

该文章转自[语文123资源网]:http://www.yuwen123.com/Article/200809/36694.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03
阅读主要是考技巧的,首先必须懂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现方法,描写手法的关系和作用,回答的格式。然后是如何去阅读文章,先草读,读出中心思想,观察头尾,过渡句。再去看题目,安题目仔细品读,找到没一段的中心。按题目要求答题。多做做分类好的阅读,做科普有科普的方法,做散文有散文的技术,做记叙文有记叙文的特点,需要分块分类的练习。短期学作文,不可能,多积累素材,多看看优秀作文学习文章的构架和套路。写作文是输出的状态,但是肚子里没墨水是万万不行的。希望对你有用,也希望你能考出理想的成绩。追问

中心思想 我想读出 可是读不出 就是读不懂

第2个回答  2011-06-03
作文,你们老师应该有估题目的吧,大概的那种也有吧,你去买几本写的文笔好点的作文书,不停的看然后背你觉得大多文章可以用上的,其实考试的时候千万不要偏题,开头结尾写的不错那就不会很低的分,改卷子的老师根本没时间去读你中间那一大部分。阅读,多做卷子,找典型的体型不停的做,等你形成一种考试的惯性,习惯题型,然后看标准答案是怎么写的然后背,所有的阅读题型你们老师应该有讲吧,就按照典型的做然后背答案,你只有20天了所以也不能什么慢慢来的了,就按照这样子题目都是有规律的,找到答题的感觉和规律,分就拿到了。有什么不懂的可以继续问我,希望对你有帮助追问

现在中考都是看主题 立意 文采只是一方面

追答

只要不偏题,开头结尾写的好绝对分数绝对不会低,你们老师说只有写生活中的事才能写的真是对的,但是不是记流水账,你可以找到一个关键点,然后切入进去展开,由这个点让你想到了什么,如果最好的话可以结合社会上面的热点来谈,不知道现在初中的作文有没要求结合时事呃

追问

这个点 找不到 我的记忆是空的 这也是个大问题 老师教导半天我都不开窍

追答

怎么可能..你活了这么多年了难道一点东西都不记得吗,看书的时候就没有能产生共鸣的东西吗。= =!你要是实在是写不出来,就还是按我开始说的那样去背,按老师跟你们估的大概的题目去找文章背,文章中间能加名人名言的就尽量加进去,能写排比句的就不要写单句,你文章空的话就用句式来弥补,记住一句话,不偏题,开头结尾出彩,中间有名句和句式,就可以了,老师压根就没得时间去仔细的读你的内容

追问

我还是想找着感觉 中间也要写好 要拿到及格分 42-45吧 不偏题也很难把握的 我在语文方面理解能力太差了

追答

说实在的,语文学的很好的也得靠灵感那种写文字的感觉,多看多读感觉慢慢会来,但是你时间不够了,只有以后上高中来慢慢进步了,你现在需要的是分数,能拿分的文章这才是最实际的。

第3个回答  2011-06-04
应该说在所有的科目当中,语文的分数是最灵活的,没有其他科目那么死板,答案也很灵活,尤其是阅读和作文,阅读最主要的是看你的理解能力,一定要抓住文章的中心内容和重点,是很容易拿分的,作文的话记叙文是最好写的了,其实不一定非要是记忆犹新或者深刻难忘是事情,有时候生活当中微不足道的事情是最感人的,你要抓住一点,就是你要明白你要写的作文的主题是什么,写的时候就围绕这个主题写,不要偏题,语言药简洁明了,作文还有一个拿分的地方就是作文的题目一定要吸引人,要让人对你的作文感兴趣,首先就是题目吸引人,中心思想明确,还有就是整个作文页面的整洁,标点符号一定要用对地方,这些细节在作文当中如果不注意 老师也会扣分的哦。
第4个回答  2011-06-04
中考的作文,主要是写记叙文为主,立意主要靠开头50字左右和结尾处的150字左右的议论升华部分划分档次,毕竟你写的是记叙文,通篇还是要以记叙、描写事件为主。所以只要在开头(其实也可开门见山),但结尾处的议论、抒情至关重要!文章一定要在此处下功夫。结尾的升华要注意把你记叙的事件与生活哲理、成长感悟联系起来,要谈出你通过你记叙的事件,得到了什么思想成长上的收获、体会。

另外,你说的作文素材的问题,其实越是生活中的小事,才越好写,首先是较利于细致的描写,事件太大,600字是把握不住的,既写不全也写不细。其次,所谓的立意深刻,并不是一定要你说出什么惊世之语。反而是希望你能从生活细节之处看出别人所感悟不出的人生哲理,其实比立意,真正比的是这个能力。所以不要总是觉得自己身边的事不值得写,其实那是你没有思考、感悟出其中的价值与内涵。试着从这个角度去练习你对身边事件的感悟,举例说明:事件:爬山。(具体记叙重点,可根据立意需要进行调整。)立意:1、战胜自我的惰性和不自信,才能实现超越。而这份超越是要付出无数汗水甚至泪水代价的。2、友情的力量,是我成长道路上的阳光与动力。3、父母的爱,可能是不表现在外在语言上,却其实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父母对子女的大爱是教会孩子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如何面对未来的生活。(可以写爬山过程中摔伤,父母的假装无视,后来你赌气爬上山顶后,从父母行为、语言的细节中去感悟此主题。)

我是一名从教多年的语文老师,希望我的答案对你有帮助!祝中考顺利、如愿!追问

我不知道该写什么小事 扩展不出来 真实的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