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生气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如题所述

1、

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并表达出来

图片

情绪只有被看见,才能被接纳。感受到自己的情绪后,承认它,而非否定。生气了就是生气了,不高兴了就是不高兴了,不要压抑或者伪装情绪。弗洛伊德曾经说过:“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丑陋的方式爆发出来。”被忽略的感受和被咽下去的情绪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只有在勇于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后,才不会被情绪持续影响。我们可以通过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表达情绪。

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和评估

准确的表达真实感受: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

说出哪些需要没有被满足,才会导致现在的感受

表达出具体的请求

给你提供一个模板:

我观察到(行为),让我感到(真实情绪),因为我需要(需求),所以我希望(具体请求)

比如:我注意到你今天没有回复我的微信(观察到的行为),让我感到很失落(内心情绪),因为我想知道你在干什么,以及你为什么没有回复我的消息(表达需求),所以下次出现这种情况,我希望你能尽快回复我(具体请求)

同时,把自己当作自己的朋友,接纳自己,鼓励自己,这样才不会陷入自我否定的漩涡。

2、

用反思代替反刍

反刍思维是一种对负性情绪本身及其可能原因和后果的反复思考。这会让你的注意力脱离事件整体,仅关注在事件中的负面体验,往往会导致我们陷入自我怀疑。特点是注重事件中的负面情绪。

而反思是指将注意力集中在事情本身,同时去思考积极和消极方面,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特点是基于客观事实。

通过反思,你可以有效判断反刍思维中负面情绪是否合理。

举个例子:我今天从领导身边路过,被严厉地批评了。反刍思维:我的领导今天批判我,他一定是对我有意见。我好难过,一整天的好心情都被毁了。他为什么会对我有意见呢?我究竟哪里让他不满意了?好挫败啊,是我的能力不行吗?他对我发这么大的脾气,我是不是哪里惹到他了,还是他根本不喜欢我啊?反思:我的领导今天批评我了,但他一整天心情都不是很好。听同事说他今天早上跟他的太太吵了一架,并且他最近工作压力很大,所以批评我时才这么严厉。今天批评我时,重点是我在一项工作上遗漏了细节,他不满意,而不是我能力不够。

无论如何,今后的工作还是得再细心一点,争取不要犯同样的错误了。 接受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或者经历的糗事,学会原谅自己。从事件本身积攒经验,以便在未来遇到类似情境时少走弯路。

3、

明确自己的人生价值

如果目标与自己追寻的价值不一致,在达成目标后,获得的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并不强烈,反而容易感到空虚和失落。你可以在我们公众号的文章“急于追求目标的生活真的是你想要的吗?”中,理解价值和目标的概念,并通过文章中的练习,找寻自己的价值。

没有找寻到价值时,可以先有一个目标或者愿望。比如我要考一个好学校,找一份高薪的工作,或者我要跟家人和睦相处。当然,人生的价值不全是思考出来的,在生活中也需要反复实践来确认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因为它会随着时间不断变化。探寻价值的时间同样也是有意义的。感受每一个阶段或每一天的生活,这也可以是一个人生价值。

把生活的重点放在追寻人生价值上,不仅可以增加自我认同感以提高自尊水平,也会拥有满足和幸福的瞬间。

4、

自己与自己比较,并减少不客观的上行比较

社会比较理论中的上行社会比较是指与比自身能力、处境更好的个体进行比较,以此为据形成自我评价(Festinger,1954)。

生活中我们很难避免与他人比较。不可否认的是,与比自己好的人进行比较,能让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而长期的上行社会比较会形成一种固定思维,总拿自己的短板,与他人的长处进行对比,并忽略比较的对象是否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比如,你每天花费半个小时锻炼身体,关注点不在自己如何进步上,却总拿自己的身材与严格控制饮食并花费大量时间健身的明星对比。或者,你想进修你的学业,大学毕业后你选择读研读博,却又与早已步入社会并有所成就的朋友对比收入等等。

这种不客观的上行比较会促使我们忽略自身优点,无限放大缺点,并产生“我不如别人”“别人比我更幸福”等非适应性认知,还可能诱发抑郁情绪。所以,提高自尊水平更好的办法是与自己比较,着眼于自己的能力和进步。

5、向外探索,敢于迈出第一步

源于东方的森田疗法主张向外行动,过度关注个人情绪只会受其影响导致变得更加敏感。做到与自己共情、表达自己的情绪后,我们需要将更多精力放在向外付出行动上。

对于一件事情的恐惧或担忧,主要来源于基于自身逻辑的想象,而不是客观事实。如果始终不迈出第一步,就永远无法知道事情的结果。 只有在真正经历后,你才会发现对你造成困扰的事情其实没有那么可怕。

在申请研究生项目时,我迟迟不敢向一位教授索要推荐信。那段时间,焦虑情绪一直困扰着我。我担心教授忙于其他事情、对我没有印象或认为我不够优秀,而拒绝我的请求。但我明白,如果没有她的推荐信,我很难申请到我心仪的研究生项目。后来,我硬着头皮跑到了她的办公室,向她介绍了我的情况。令我意外的是,这个教授很爽快的答应了我。她询问了我的科研状况,对我的成绩也十分认可。她告诉我,找她来写推荐信,是对她的认可。这与我之前的想象完全不一样。在消除了这种恐惧后,我与教授的交流越来越频繁,直到现在,我们仍会通过邮件交流我的近期状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