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的这个人也都在说这个唐朝攻打高句丽的历史真想是什么,其实大家估计也都多少知道一些,但是具体到底是什么情况估计很多人不知道的,其实问题什么的不大的,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简单的分析看看。看看唐朝到底是怎么攻打高句丽的。
1、高句丽与中国隋唐的关系
高句丽是朝鲜半岛上最大的国家,是东北的原住民去建立的。
隋炀帝时期,高句丽已经发展为东方很强势的国家,军事力量不容小视。这个国家的统治者有着很大的野心。如果放任高句丽发展,它必将不断蚕食中国东北地区的疆土。
从612年到614年,隋炀帝杨广对高句丽进行三次战争。三次均为炀帝御驾亲征。期间动用了数百万的士卒、民夫,战争器械,财物无数。三次远征尽皆惨败,无数士卒埋骨他乡。
两国之间的战争,一方面使双方损失惨重,另一方面使两国的关系中也直接埋有仇恨的种子。
2、唐太宗为什么要远征高句丽
唐初使节到高句丽时看到大量当年被高句丽俘获的隋人,隋人望之而哭者,遍于郊野。
唐朝时期,朝鲜半岛有高句丽、百济与新罗,三国鼎立。高句丽最为强大。高句丽怂恿百济打新罗,自己坐山观虎斗,希望坐获渔利。
新罗是唐朝的藩属国,年年向唐朝进贡。
贞观十七年(643年)九月,新罗因百济曾夺取它的四十多座城池、又与高丽联合派兵阻绝百济通往唐朝的道路,百济派使臣向唐求援。唐太宗派司农丞相里玄奖带信到高丽,告诫高丽停止进攻百济,否则来年将出兵攻之。
3、唐太宗远征高句丽
贞观十八年(644)正月,相里玄奖到达平壤,告诫高句丽,高句丽国王不听。相里玄奖回唐如实禀告。唐太宗决意发兵攻打高丽。
644年,唐朝派军六万,徐世绩为大将,还带着一些胡人的雇佣军,远征高句丽。
唐太宗亲自去前线慰问士兵,鼓舞士气。唐太宗在路上对手下人说,四方基本安定了,就剩下这一块地方了,趁着我还没死,良将们还有精力,一定要解决掉这个心头大患。
3.1、攻克辽东城
夏季,徐世绩暗渡陈仓,突然出现在辽东城下,高句丽士兵大骇。不久,李绩和李道宗所部进逼辽东城下。高句丽军数万来援。有人建议说高句丽军多唐军少,应该坚守。可是李道宗说高句丽军队仗着人多,以为我们不敢拿他们怎么样,我们就是要攻击他们,杀杀他们的锐气。李绩说我们被派来就是负责替皇上扫清道路的。道路没有扫干净,我们怎么能躲呢。
于是唐军猛烈出击,高句丽兵始料不及,被冲乱阵型大败而归。唐太宗大军到达后,把辽东围得水泄不通,日夜攻打。乘着刮南风的机会,唐太宗指挥士兵点燃城池西南楼,顺风放火。高句丽军抵挡不住了,辽东陷落。
唐军杀高句丽兵一万多人,俘虏一万多人,此外还有百姓四万多人。
3.2、进发白岩城
攻克辽东后,唐军继续向白岩城进发。乌骨城派兵一万支援,被唐军击退(此战唐军只用了800人)。六月,白岩城不战而降。
3.3、受降高延寿
唐军继续向安市进发。高句丽将领高延寿等人率领靺鞨、高句丽兵十五万来救援,被打得大败。高延寿带领三万六千八百人向唐军乞降,来到唐军军营,一进门就跪下,挪动膝盖向前,拜伏在地。唐太宗对他们说:东夷少年,跳梁海曲……自今复敢与天子战乎?(大意是:东夷小孩子,海曲跳梁小丑……从今以后还敢于天子作战吗?)高延寿等人皆伏地不能对(都趴在地上无言以对)。唐太宗将降军中的高句丽军官、酋长三千余人虏往中原,其余高句丽人全部释放。
3.4、久攻安市城
安市城小而坚,在城主杨万春的抵抗下,唐军围攻数月不克。
3.5、停战高句丽
因为粮草补给没有跟上,加上唐军不适应寒冷,高句丽人顽强坚守,唐太宗担心耗的太久会重蹈当年隋朝的覆辙,于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九月,下诏班师。唐太宗远征高句丽的战争至此结束。
唐军在这次东征中,攻克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十座城池,迁徙辽、盖、岩三州户口七万人入山海关内。新城、建安、驻跸三大战,斩首四万余级。招降高句丽兵士十万人,又缴获牛马各五万,以及大量的粮食。
唐军自身损失近两千,损失最大是战马、战马战死了十分之七八。
此战虽重创高句丽,却未能灭亡高句丽。
这战的意义还是比较重大的。这是自三国时期毋丘俭攻破高句丽屠王城以来,上百年中国军队第一次真正战胜高句丽人,收复了今天辽宁一带很多南北朝时期被高句丽多去的土地,为今后唐朝彻底征服高句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6、后续征服
之后,唐朝没有停止军事行动,不停的小规模用兵去骚扰高句丽。与高句丽打持久战,打消耗战。一直到唐高宗,因为高句丽侵略新罗,唐朝与其开战。
高句丽还联合靺鞨的兵马,跑去对周边的游牧民族说唐朝的坏话,挑拨离间,唐朝决心要消灭这个顽敌。
这时薛仁贵、苏定方等神将都成为唐军的中流砥柱了,加上每次唐军打仗总能带一批少数民族士兵过来,又找了一些契丹兵过来帮忙,被唐军骚扰多年的高句丽显然已经疲软。在这种情况下,唐朝直接派苏定方拿下了朝鲜半岛三国里的百济。
被剪除羽翼的高句丽抵抗不住唐军源源不断的攻势,终于被唐军磨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