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的名词解释

如题所述

一、基本含义
1. 广义的德育涵盖了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受到的有意图、有计划的影响,这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多个层面。
2. 狭义的德育特指学校中的德育活动,即教育者根据特定社会或阶级的需求,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并通过受教育者的积极认识、体验与实践,培养其符合社会或阶级所需的品德。
二、重要性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家庭和学校教育往往重视智力发展而忽视德育,导致人们对当代青少年的品德状况感到担忧。德与才的关系问题上,有这样的话流传: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这种观点可追溯至北宋的司马光,他认为才不过是德的资本,而德是才的领导;历史上的乱臣和败家子,往往才有余而德不足。忽视德育导致青少年在关键的成长阶段过早地面临困境,甚至走向犯罪,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伤害。因此,青少年德育教育不仅关乎个人未来,也影响民族素质和国家文明。
三、性质
德育是普遍存在于各个社会的教育现象,具有社会性,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显示出历史性。在存在阶级和民族差异的社会中,德育还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德育的发展有其历史传承性,包含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思想教育旨在形成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政治教育旨在形成学生的政治观念和信仰;道德教育则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我国的德育是涵盖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广泛教育,但品德发展、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政治觉悟的提高属于不同层面,需要不同的过程和机制,不能采用单一的教育手段和方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