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 剩余生产能力 理解

如题。在管理会计中,这个剩余生产能力是怎么理解的啊。最近在学,短期经营决策,感到很疑惑。
1.是在零部件取得方式的决策中,如果车间有剩余生产能力可以自制,且能力无法转移那么固定成本属于无关成本,即决策时不用该考虑进去。 意思就是说那部分固定成本是一定会发生的么?这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又是什么意思啊?还有那部分固定成本由什么负担呢?“假设那车间生产AB两种产品以及这个零部件。那么,如果自制,固定成本是由AB和自制部件来负担吗。如果外购,固定成本也是由AB和外购部件 负担。是不是这样理解的呢。” 因为我不是太懂,为什么这时候的固定成本被看做无关成本不考虑。
2.亏损产品是否停产。假设生产ABC,然后C的利润是负。这时我编制企业只生产AB时的收益表来分析,那么在固定成本中一栏中,原先有C承担的固定成本这时要分给AB。
3.亏损产品是否转产。即闲置下来的生产能力可以转移。假设我可以用来生产D。那么这时候那部分固定费用又是怎么处理啊?是不是固定费用其实就是个一定的数。如果只生产ABC,就在ABC分配。如果C亏损,换成生产ABD,那么又在ABD间分配。然后再比较,到底是用ABC还是ABD啊。
==========================================
我就是很不理解,到底这个固定费用在什么情况下要考虑进去,什么时候可以不考虑。与剩余生产能力是个什么关系啊。如何理解剩余生产能力啊。固定费用又是具体指些啥啊。求大神详细指导。。。在线等!非常感谢!
PS:我所得固定费用就是固定成本啊。手快大错了。就是不理解固定成本哈。。

剩余生产能力就是指产生过剩。产能过剩是指在计划期内,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固定资产,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者能够处理的原材料数量超出市场消费能力。生产能力是反映企业所拥有的加工能力的一个技术参数,与生产过程中的固定资产数量质量、组织技术条件有很大关联,因此,有种说法认为产能过剩并不意味着产品过剩是有道理的。一般认为,产能即生产能力的简称,即为成本最低产量与长期均衡中的实际产量之差。对于什么是过剩,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供大于求即为过剩。也有人认为,供大于求有两种状态,第一种是供给略大于需求,第二种是总供给不正常地超过总需求的状态。"略大于"是指除满足有效需求外,还包括必要的库存和预防不测事故的需要,这种过剩本身并不是什么祸害,而是利益。上述第二种才是过剩状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总供给为一定时间里总需求相对不足,另一方面是总需求为一定时间里总供给相对过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1
管理会计剩余生产能力是指企业生产最大能力超过生产计划的数量。

剩余生产能力是在产品经营决策中特殊订单时需要考虑的内容。企业是否接受特殊订单应该考虑以下几种具体情况:
(1)在剩余生产能力无其他用途的情况下,如果接受特殊订单 不需要追加专属成本, 那么只要该特殊订单的出价大于产品单位变动 成本,也就是该特殊订单能提供边际贡献时,就可以接受该订单。
(2)在剩余生产能力无其他用途的情况下,如果接受特殊订单 需要追加专属成本, 那么接受此特殊订单的条件是该订单的边际贡献 应大于专属成本,也就是特殊订单的相关损益大于零。
(3)如果剩余生产能力具有其他方面的用途,那么就应当在其 他用途上产生的收益作为接受特殊订单的机会成本
(4)如果特殊订单的订货数量超过了剩余生产能力的生产量, 则接受该订单将会放弃部分正常生产的销量,在这种情况下,就应将 由此放弃的正常销售产生的边际贡献作为特殊订单的机会成本。
第2个回答  2015-08-25
是指一个生产企业最大的生产能力减去当前使用的生产能力,
第3个回答  2011-05-22
我手头现在没有专业的书,只能大体上说一下.
固定费用,指生产设备\厂房等等的折旧\摊销等等的费用.即,如果你不生产,这些费用也要发生.
剩余生产能力,你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机器的产能是100小时,可生产完全部的指定产品只用了80小时,机器没有活干了,白白放在那了,那么就有20小时就属于剩余生产能力了.追问

额。我是说固定成本- -不是固定费用 ,我应经在下面补充了的。额,先谢谢你的回答。不过你还是没有回答到点子上,我不是要单个去理解固定成本,而是在那三种情况下,考虑他们之间的关系。

追答

1.是在零部件取得方式的决策中,如果车间有剩余生产能力可以自制,且能力无法转移那么固定成本属于无关成本,即决策时不用该考虑进去。 意思就是说那部分固定成本是一定会发生的么?这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又是什么意思啊?还有那部分固定成本由什么负担呢?“假设那车间生产AB两种产品以及这个零部件。那么,如果自制,固定成本是由AB和自制部件来负担吗。如果外购,固定成本也是由AB和外购部件 负担。是不是这样理解的呢。”
理解为,固定成本一定会发生,即使你不生产该零部件;剩余能力无法转移,是说不生产该零部件,没有其他替代品可生产.机器会闲置;固定成本由原有生产的AB产品负担.决策是否外购时,要对外购成本和自制成本进行比较,因为外购零部件,你就没有利用这部分剩余生产能力,这样成本就可能大于自制,因为自制时可不考虑固定成本.
2.亏损产品是否停产。假设生产ABC,然后C的利润是负。这时我编制企业只生产AB时的收益表来分析,那么在固定成本中一栏中,原先有C承担的固定成本这时要分给AB。
对,因为你不生产C,只生产AB,那么所有的固定成本均应由AB产品来负担.这时你再分析AB的利润情况.如果亏损大于生产C,即使C是亏损的,也不能停产.因为C帮助AB产品分摊一部分固定费用.
3.亏损产品是否转产。即闲置下来的生产能力可以转移。假设我可以用来生产D。那么这时候那部分固定费用又是怎么处理啊?是不是固定费用其实就是个一定的数。如果只生产ABC,就在ABC分配。如果C亏损,换成生产ABD,那么又在ABD间分配。然后再比较,到底是用ABC还是ABD啊。
我同意你的理解.如果不生产C改成生产D,就要将固定成本在ABD中分配,再分析生产ABC时与生产ABD时的利润情况,按分析结果考虑是否转产.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05-25
剩余价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