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艺术与中国的艺术差异?

如题所述

东西方艺术是分别发源于不同地理、人文环境之下的人类艺术形态。随着历史的演变,东西方艺术也发生着一些深刻的变革,然而凝聚在其中的艺术精神,始终是东西方艺术的发展脉络。本文力求从东西方艺术的具体形态展开,来论述艺术形态背后的艺术精神层面上的差别。以寻求东西方艺术表现差别背后的实质,以及东西方艺术在差别中的相互影响。在讨论东西方艺术差别的论题下,将主要以中国的艺术精神作为东方艺术精神的代表,结合中国传统的六种艺术精神,把日本、印度、埃及的艺术精神略加分析,以及通过东西方艺术在近代的融合发展趋势,来寻求艺术发展在融合的基础上的创新和未来发展的趋势。一、艺术精神的异同:寻求艺术精神的起源对于西方艺术精神的起源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一种说法是西方艺术起源于古希腊克里特岛,两河流域。此观点认为西方文明不是连续性文明,也不是独立成熟的文明形态,起源于两河流域和埃及文明。随着希腊和罗马外族的统治,商品交换、共和民主、开拓求索的现代资本主义扩张精神对西方艺术精神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艺术在精神性上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深受儒家、道家、佛家美学思想的影响,三者交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性。在中国的很多艺术作品中都可以看出,中国的艺术精神是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一点和西方艺术精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纵观西方艺术的发展历史,无论是其初期的神权至上,塑造崇高的天神、上帝与乖戾罪恶的人类,还是后期文艺复兴对于人权的释放和人体力量美的再现,本质上都在描绘一种人与自然的对立,或者说人对于自然的征服、对于命运的抗争。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无论是西方建筑中高耸人云的柱式所营造出的神权的不可逾越,到雕塑和绘画中对于神的高大性的渲染,甚至是悲剧中对于人与人关系的拷问和人自身对于自我本性的矛盾冲突,都是从展现矛盾冲突而非和谐的角度来进行艺术形态的展现的。追根溯源是中西方的宇宙观、人生价值观的不同。中国人不像西方人把物质和精神分开,而是把精神和物质视为一体,认为精神主宰着这个浑然的有机体。“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气也,生物之具也。”所以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注重把形与神的关系提取出来。从象中求异,求象外之意,由意象到意境的刻画与描写。所以,中国的绘画、建筑等很多艺术形式都在艺术精神化方面走向了极致。二、写意:中国传统艺术对于气韵的追求这方面也是中国传统艺术中重要的艺术精神之一。物质的东西被生命化,形式的东西被生动地活化是中国“气”论的起源。中国从中医学到武术,从戏曲到绘画,都蕴涵着传统艺术精神去追求生命性的本质。用气来表现美的本源,表达艺术对于生命本质的再现,进而展现艺术家的人格生命力。中国传统艺术表现了宇宙万物生死不息的循环韵律,提倡艺术家要修养自身以更好地把自己的气韵贯通于作品之中。“气韵”是对艺术家生理与心理因素与创造能力的总体概括,所以有艺术家讲究养“浩然之气”的说法。而这一点与西方艺术精神有很大的不同。古希腊艺术精神强调大胆地表现生命的活力的美,使精神和肉体完美地展现。但是这种艺术表现生命力是具有普遍性的,它神话了人类,表现人类对抗自然和自然抗争的精神,这和中国艺术表现宇宙之气、生命之气、艺术家主观之气韵是完全不同的。可见中国的艺术形态中蕴涵的艺术精神仍然是追求“天、地、人”的和谐性,是一种人与天地大宇宙的融合统一。从中可以得出,中国艺术精神中注重艺术作品对于创作者修养、气韵的表达。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体,“心”被归纳为中国艺术的主体性精神的表达。中国对于艺术家的评价讲求德艺双馨,也表现了对于艺术创作主体性的强调,认为艺为心之表、心为物之君,主张心乐一元、心物一元。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强调审美主客体的相融,讲求情与景、心与物、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无论是古代的诗歌还是绘画书法,都表现了艺术家主观的生命气韵与客观大自然世界的融汇,以心灵去映射宇宙万象的理念精神。三、实质与根源:中国艺术精神和西方古典艺术精神在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来源于道家、儒家、佛家的哲学思想,这种思想博大精深,虚怀若谷,包罗万象。而西方美学是以古希腊哲学思想作为美学指导思想的,那就不得不提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存在于审美者的体验过程中。由此可见西方艺术也在寻求一种艺术表现背后永恒不变的东西,中国是道、儒、佛,而西方是理念和理示。如果说道、儒、佛和理念反映的是中西文化起源问题上的具体差别,那么在具体差别的背后,也可以抽象提取出一个普遍的共通性,那就是中西文化在本源上都反映或者说紧密联系于一种宇宙观,无论是道、儒、佛,还是理念理示,都是对于宇宙本源的探索,都反映着一种远古神话传说的宇宙观,或者说都是在不同层次探索一种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代写毕业论文中国讲究顺应宇宙天地当中的道,讲“悟”,而西方主张崇尚无上的神力,讲“信”,都是人在自然面前对于宇宙广阔神秘空间的一种体验与探索。从巴洛克建筑高耸人云的教堂,到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还有中国古典陶器上绘画的神灵世界,都反映着人类一种宇宙观和人类对于自然的不安,所以,中西方艺术都逃脱不了和其他领域的神秘联系。在现代世界中,尤其要受到经济、科技的影响。既然同样起源于人类最原始的对于神秘宇宙的探索,那中西方美学思想中必然体现一种共通的地球人性的光辉。在注意探索中西方艺术差异的同时,也要看到二者的联系。四、韵律感与审美过程:中西方艺术的最明显的共同点在中国艺术精神中,人们更多地把它称作乐舞精神。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如果说道是精神,气为生命,那么舞就是贯穿于整个艺术领域的形态。中国艺术中对于线性的追求,使乐舞精神成为各门艺术共通的隐含形态。无论是书法中飞舞的笔触,还是建筑中飞起的屋檐,流动的线条始终贯穿其中。音乐是在时间上的线性传播,舞蹈是在空间中线性的展现。乐舞精神表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线性内涵。而在西方,舞动的旋律同样存在,西方交响乐中的主题,戏剧中的场次,歌剧婉转回还的唱腔,都体现了韵律感。舞动的线条是存在于东西方艺术隐含的线索中。西方艺术起源受古罗马和古希腊的文化的影响,具有了感性和理性的双重性。柏拉图式的美是绝对的,是感性的理性显现,他认为审美鉴赏的真正过程是回忆;灵感是不朽灵魂前世的回忆;创作是回忆灵魂在“理念世界”见到的景象。艺术是一种模仿,否定了艺术的创造性。艺术是观念中的,遵循一种理式的模仿和再现。亚里士多德更是认为美是具体的现成的,艺术是对于现实的模仿,艺术家要从个别美中认识美的普遍性,艺术的真实超越了历史的真实。这些都表现了艺术是观念中的自然,是创造中的自然。西方艺术家认为观念中的自然是前世灵魂回忆中见到了理念世界,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自然的本源到神学的本源,到理性的人,以至现今的情感本体和欲望本体的理论,都是一个“理式”的变化过程。其实这些“理式”的演变正是表现着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有了不断变化的新认识。艺术源于生活,尽管艺术是对于真实的模仿,对于人间真理的表现,但是艺术同样是超越了历史的真实,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在这一点上从始至终,中西方艺术家都有一个共识:掷铁饼者的雕像对于肉体的完美展现所表现的生命力,是高于现实的;古希腊的悲剧中对于灵魂的拷问,净化了心灵,历练了品格,这些也是高于生活的;中国的写意山水画,更是极力描绘一种意境,凸显一种生命对于自然的感受,这些也远远高于了生活。艺术高于生活还表现在艺术作品中包含的艺术家的情感、品质、格调、追求。因此,艺术又是艺术家人格和对于世界认识的一种再现。从这一点上看,中西艺术也是相通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10
很多,简略回答你!
一、文化差异
西方从文艺复兴开始确立的“人文主义”思想是西方古典艺术的主流思想;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艺术是“天人哲学”的想象贯穿中国艺术的发展主线。也因为文化差异,西方表达以自我为中心,东方表达以天人为概括。西方从一点看问题,中国从整体看问题。
二、材料差异
西方是油画、水彩油彩艺术;中国是毛笔宣纸的水墨艺术。
三、理论差异
西方的艺术是以透视学和明暗五调子支撑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定点绘画;中国是以“抒情达意”、“笔墨情境”为表现的散点绘画。
四、色彩差异
西方的色彩是在“印象派”绘画的实践基础上建立的多色彩的绘画讲究客观经验;中国是讲究笔墨性情基础上是水墨艺术绘画,即使施色也是“随类赋彩”,概括性强,表意性强。
五、修养差异
西方绘画表现的个人的艺术理念与感受,对文学、诗歌等要求不高;中国绘画是文人艺术,讲究“诗书画印”与一体的综合艺术修养。
六、表现差异
西方绘画思想内容表达反映了西方人的性格,表现比较直白,理解和会意也比较容易些,风格多变,派别众多,艺术理念众多;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艺术,表现的思想内容通常比较隐晦,不宜理解,内容委婉含蓄,寓意也比较深远。
暂时想到这些,随手概括,可能词不达意,表述顺序也有问题,时间有限,请将就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8-13
1、中国和西方的传统艺术有许多重大的差异,它们主要是由中西民族在伦理观念、传统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不同所造成的。
2、西方文化起源于埃及、希腊,而伟大于文艺复兴时代。东方文化,以印度及中国为代表。中国的艺术,自印度之佛教输入后,产生一种新的倾向,这种倾向实可代表东方艺术。
西方艺术是士以摹仿自然为中心,结果倾于写实一方面。东方艺术,是以描写想象为主,结果倾于写意一方面。艺术之构成,是由人类情绪上之冲动,而需要一 种相当的形式以表现之。前一种寻求表现的形式在自身之外,后一种寻求表现的形式在自身之内,方法之不同而表现在外部之形式,因趋于相异;因相异而各有所长 短,东西艺术之所以应沟通而调和便是这个缘故。
第3个回答  2011-05-23
题目好大了~不好讲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