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是什么?

如题所述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是夯实国家治理的基础。

社会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社会治理社会化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

一方面应提高治理主体社会化水平,明确政府在社会治理中承担主要责任,并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多元主体有效参与社会治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中介作用,架起政府与公众良好互动的桥梁,同时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

另一方面,积极化解社会产生的公共问题。面对社会治理过程中产生的公共问题,我们应充分发挥社会治理主体的重要作用,在多元利益的调和与平衡中充分体现出开放、民主、包容等特征,促使社会治理的成效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扩展资料:

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五个维度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层社会治理理念。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社会治理的根本价值取向,以共享发展作为社会治理的工作目标,以自治共治作为社会治理的方式方法。

2、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协同性。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要增强协同思维,善用协同方式推进工作。在协同思维方面,要克服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思维定势,注重分工基础上的合作,本着共赢的目的、怀着真心合作的态度通过共同参与、协商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

3、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公共性。公共性是提升社会自我协调能力的基础,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公共性培育的过程。基层干部要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善于引导群众就共同关注的问题展开讨论、付诸行动。

4、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预见性。长期以来,社会治理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风险的不可控性和难以预见性。预判风险是防范风险的前提,要增强风险意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好随时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

5、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科学性。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要求按规律办事,充分利用调查研究、会议决策、专家咨询、征求意见、政策试点等方法,促进共识形成和政策创新,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不断提高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思维、专业方法、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在内的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17

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要加大政府数据开放,促进部门信息共享,推进信息公开平台、政务服务平台和社会信用信息平台的一体化建设。树立数据思维,善用智能治理技术,关注网络社会诉求表达,进行“民情数据”的感知测度。开展对特殊人群的精准化服务和精细化管理,提升社会治理的精准度和精细化水平。

扩展资料:

解决社会问题是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的主要目标,坚持问题导向是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基本方法。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利益诉求更加多元,各类社会问题错综复杂,社会治理面临严峻考验。过去一个时期,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会治理重管控轻治理、重政府轻社会、重大概轻细节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既加强顶层设计又注重基层实践,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参考资料:重庆日报-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