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发展工业较少,人口仅三百多万,为何生态环境却越来越差?

如题所述

“眼见风来沙旋移,经年不省草生时。”这是唐代诗人李益在《度破讷沙二首》中所描写的,在他眼里,西北荒漠寸草不生,大风一吹风沙四散,极度瘠薄,死气沉沉,但如今看来也是这样,西北黄沙遍天,水资源稀缺,人迹罕至。

为什么大西北是这样的景况呢,明明蒙古工业不兴旺,人口也不多,为什么还是会呈现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的状况呢?一大缘由是自然方面,蒙古国从天文位置上来看,深居亚洲大陆北部,也就是内陆地域,并且位于中高纬度,不论是西风的大西洋水气,还是安定洋的季风水汽,都难以抵达蒙古,形成极度缺水的现状。

蒙古的大局部地域属于温带大陆性草原气候,每年有一半以上时间为大陆高气压覆盖,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蒙古高气压中心,为亚洲季习尚候区冬季“寒潮”的源地之一。这就使得蒙古成为大风干旱汇集地,每年沙尘暴危害宏大。

蒙古的沙尘暴所构成的依据地,是在中国邻国蒙古国的南部,那片一眼望不到止境的戈壁沙漠,前面说道,蒙古大半时间处于高气压覆盖的状况,因而当春天降临,冰雪消融之后,在多方影响要素的影响下,蒙古常常在三月份构成沙尘暴,沙尘暴让没有遮盖的植物无处遁形,惨遭灭绝,同时也形成人员死亡及失踪,每年因沙尘暴死亡失踪的人数高达数百。

沙尘暴其实也只是蒙古国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产物,由于生态的恶化,蒙古国还呈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现象。在蒙古全境内,放眼望去四下皆是荒漠草原景观,在这片土地上,简直超九成的土地遭到荒漠化影响,而只要坐落于最北边,两个孤独的免得以存活,且还不是两个省的全部土地,只是局部地域,因而蒙古就成为易被荒漠化侵占的中央。

虽说蒙古国与我国的蒙古自治州有三处交界地,那三处都是位于南部,且极度干旱的地域,虽然如此,蒙古国全年的降水量都没有中国的一半多,并且极度不平均。这是蒙古生态恶化的两大方面,干旱与风沙。

再一方面就是人为要素,蒙古人少但天文面积宽广,原本应该是人均占空中积大,地大物博之地,可蒙古因兴旺的畜牧业,让人均可运用资源日益减少。畜牧业作为蒙古的支柱性产业,养殖的牛羊遍地,数量更是超越人数的22倍,形象一点来说,就是蒙古均匀每个人就有22头牛羊,过度放牧也成为蒙古国荒漠化现象的一大元凶。

说来奇异,蒙古的畜牧业已有千年历史,为什么现往常才变成蒙古荒漠的缘由呢?是由于在当今社会,蒙古被鼎力开展,形成草原无休。依照以前的游牧民族习气,人们会迁移,轮番耕作,让土地得到休息。而到如今,在追随苏联的高度方案经济形式和鼎力开展生育的双重作用下,蒙古从建国初的70万人增加到330万人。

人口的大量增长招致物质生活消费材料的不时增长,本来四处游牧的游牧人民开端集群式养殖,开端创办工厂,开采煤矿等一系列毁坏生态的行为,只追求开展物资的行业。这样自觉的追求经济,而疏忽生态的行为,最后只会是自食恶果。

果不其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恶化越来越严重,过度放牧和采矿业以及种植业的大肆开展,使得蒙古国的生态环境不堪重负,直接最为明显严重的结果就是水资源的短缺。

蒙古国的干旱使它南部的乌兰湖和奥罗克湖曾经近乎干涸,局部仍旧存在的河流也行将消逝殆尽,流量减少不说,水土流失还严重,而形成这的直接缘由又是大肆砍伐森林植被,百因必有果,正如宋代释慧远在《偈颂一百零二首》中写到:“木匠带枷,自食其果。”

虽说蒙古国地广人稀,可人员散布却极不平均,光首都就有150万人口,大量的人让生存条件愈加恶劣,工业化兴旺,可自然环境却差到令人难以启齿,人们关于每年的风暴也早已见怪不怪。人与自然就该调和相处,谁也别打搅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走可持续开展道路,完成调和共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7-02
我觉得蒙古发展工业比较少,人口仅300多万,之所以生态环境会越来越差,这是因为当地比较注重旅游业的发展,随着游客的增多,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力度就会大大减少。
第2个回答  2021-07-01
沙尘暴频发、开矿、某个局部大量养殖,导致了土地生态受损。
第3个回答  2021-07-02
因为蒙古族一般发展的都是旅游业,所以有很多人都会去当地旅游,并且那些人都是非常不保护环境的。所以当地的生态环境会变得越来越差。
第4个回答  2021-07-01
一:自然因素。蒙古国地形以高原为主,地质环境非常复杂,土质疏松,容易受到风沙侵蚀。
二:人为因素。蒙古国经济发展非常落后,虽然人口只有三百多万,但也没有好的产业支撑这三百万人的生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