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卢梭的教育思想

如题所述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著名思想家,反封建的勇猛战士。卢梭在教育方面的代表作是《爱弥儿》,通过这部名著,卢梭对摧残儿童身心的封建制度和封建教育作了猛烈的抨击和无情的揭露,阐发了他提出的教育思想。卢梭的教育思想难免有时代的和阶级的局限性,而且他的观点非常激进,但应该指出,他在与封建教育的搏斗中提出的新教育理论,为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自然教育理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天性充分得到发展的“自然人”,这种人实际上就是自食其力的小资产阶级上层人物。这种思想强调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即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还要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卢梭对此进行了论证,他将教育理解为“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后二者在遵循前者的基础上实现三者的协调一致。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存在着天性至上,把教育视为自然生长等偏激的观点,但在当时这种思想有着巨大的反封建教育的进步意义,这种强调儿童是教育主体的思想,开辟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他的论证初步触及遗传、环境、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问题。
从培养自然人的目的出发,卢梭强调了劳动教育,视劳动教育为培养新人不可缺乏的途径,希望儿童通过参加生产劳动,不但获得劳动的知识技能,而且培养起对劳动和劳动人民的热爱,这些思想不但在当时是进步的,今天也仍有意义。
关于智育,卢梭认为让儿童学习的知识要有用处,应是儿童的智力所能理解的;在他看来,教学的基本任务在于发展儿童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好奇心和兴趣;他提出的教学方法包括直观教学、发现式教学等等。综观卢梭关于教学的论述,其中虽不免有片面、偏颇之处,但也包涵着不少真知灼见。
卢梭反对封建文化,他根据自然教育理论,认为儿童在12岁以前要远离封建文化的影响,不要学习书本知识,而是进行感觉教育,让儿童在各种活动中发展自己的感觉器官。卢梭的感觉教育把发展感官与读书学习截然分开,当然失之偏颇,但他站在唯物主义感觉论的立场上,强调感觉训练,在西方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详细论证了外感官教育的意义、内容和具体方法,不仅具有历史意义和价值,其中很多见解仍有益于今天的教育实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1-16

卢梭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儿童启蒙。

卢梭的教育思想:

卢梭画像



第一,反对过早对儿童进行理性教育。


卢梭认为,万事万物都是有秩序的。儿童先是身体成熟,才到心灵成熟。如果在儿童的身体都还没成熟,在心灵成熟之前跟他们讲那些成人的道理,灌输种种原本是要求于成人的东西,只会是摧残儿童的心灵,危害儿童的发展。
而且对儿童所灌输的理性的成人的东西,儿童不能理解,为了迎合成人、对抗外界强加的义务,便容易滋长逃避、虚伪、骗人等恶习。



第二,应对儿童进行“依赖于物”的教育。

如果“依赖于人”,人是会变的。只有依赖于物,物不会变。



第三,反对“积极教育”,主张“消极教育”。


积极教育不过是我们通常认为的从小对儿童进行书本的教育,进行读、写、算的教育,给儿童讲道理,教儿童做人。
但卢梭认为,儿童在12岁以前最好不要读书,因为读书读的是别人的书,形成的知识都是别人的知识,没有自己的东西。


是的,12岁以前。卢梭认为人生是有秩序的,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它特有的成熟期。

他把教育划分为四个阶段:0-2岁是婴儿期的教育,2-12岁是儿童期的教育,12-15岁是青年期的教育,15-20岁是青春期的教育。
12岁以前,其中儿童期占了整整十年,这是他认为最重要的时期。
卢梭关注儿童的儿童期恰恰就是因为关注儿童现在的发展,他强调不能为了将来忽略现在,应在关注现在的同时一步一步考虑未来。

第四,自然教育应通过儿童做事情来进行——自然后果法。


自然后果法即在方法上行动多于口训,最好是利用儿童自身不良行为所产生的自然后果使他们接受教训。
比如儿童打破了一块玻璃,正确的处理方法不是训斥他,不是跟他讲不能打破玻璃。而是让他站在玻璃面前,任由自然风吹过玻璃,带起玻璃渣溅到他的脚上,使他产生疼痛感。于是他便知道打破玻璃是不对的,也能养成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任的品性。

第五,自然教育可以通过身体教育和感官教育进行。
重视感官训练与他主张“消极教育”的思想是相通的。

第2个回答  2020-12-27

教育家卢梭曾说:愚蠢的三种教育方式,第一种你肯定在刻意使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