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诗歌的定义是什么?

如题所述

在日本,有着千年历史的短歌与优雅古老的俳句向来被视为阳春白雪,爱好者也多为中老年人。近来,这些古典诗歌样式却跟时尚的手机、电脑“捆绑”在一起,成为日本青年直抒胸臆的“新宠”,从而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电视助推“手机短歌热”

短歌是日本古典诗歌的基本形态。公元8世纪,宫廷才女、贵
族以及僧侣之间开始流行一种以五、七、五、七、七(以日文发音为准)形式表现的诗歌。由于通篇只有31个音节,必须在遣词炼字上狠下工夫,因此简洁、含蓄、雅淡便成为短歌的主要特点。

成书于9世纪初的《古今和歌集》堪称日本古典短歌的集大成者,其中的1000多首作品风格纤细优美,语言流畅隽永,体现了贵族化的生活情趣。代表作如纪友则的《恋歌》(春霞氤氲山樱盛/相看两不厌/汝亦娉婷烂漫中)、纪贯之的《春歌》(风起樱花散/余风尚逞威/空中无水住/偏有浪花飞)等,历经千年仍广为传唱。

与古典短歌的“咬文嚼字”不同,时下日本年轻人的手机短歌采用日常口语化的语言,抒写的多为家庭、恋爱、打工、学校等生活化的主题,风格也从含蓄变为了率真,短歌中流露出的大多是青春期特有的迷茫与孤独感。“今天和明天/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去打工/那里有我的钱包/还有睡觉的地方”、“独自在家里/眼睛只盯着电视/你也一样吧/是个男孩就好了/飞得再远没人管”。这些看似大白话的短歌用日语念起来还是颇有韵律的。

日本年轻人认为,短歌与手机简直是“绝配”,小小的手机屏幕恰好能够容纳一首短歌。更重要的是,手机短歌可以“随行随吟”,手指轻轻一按,自己当下的心情瞬间就能飞到朋友的眼前。比起断断续续的短信,短歌更容易引起双方的共鸣。

每周六晚上,日本最负盛名的广播电视媒体NHK都会有一档“手机短歌”特别节目,每期节目来自观众投稿的手机短歌超过4000首,人气之旺可见一斑。投稿者中,85%的人年龄在30岁以下,“周末手机短歌之夜”也就成了年轻人情感宣泄的“盛宴”。

古老的短歌缘何能以手机为媒,迅速地走入现代人的生活?NHK手机短歌节目组导演猪濑泰美认为,这个时代太过自由,人们反而想要去寻找像短歌那样带有制约性的表达方式,这或许也是年轻人反潮流的一种体现。另一方面,媒体的强大感召力无疑对眼下的“手机短歌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电影歌咏“17音的青春”

俳句起源于短歌的前三行,也就是由排列成3个短行的五七五共17个音节组成,以清新简约的文字抒发丰富的情感,并唤起更多的联想。最著名的俳句诗人当属被奉为“俳圣”的松尾芭蕉,其名作有《古池》(闲寂古池旁/青蛙跳进水中央/扑通一声响),以及深得芥川龙之介赏识的

“春雨霏霏芳草径,飞蓬正茂盛”等。这些都是通过独特的表现力来产生艺术的风雅之美。芭蕉之后,最出名的俳句诗人莫过于与谢芜村与小林一茶。一茶有一首写故乡的俳句十分出名:“故乡呀,挨着碰着,都是带刺的花。”有趣的是,日本俳句诗人,有很多能写中国的汉诗。其中不少诗人还常把汉诗俳句化。比如芭蕉的一句“长夏草木深,武士留梦痕”便是根据杜甫的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所作。

如同短歌一样,曾被视为“老掉牙”的俳句如今也借助手机,得到了日本年轻一代的青睐。用俳句诗人大石悦子的话来说,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手机俳句无疑像一道清流穿过乱石芜杂的心灵。前不久,取材于“俳句甲子园”(全国高校俳句选拔赛)的影片《五·七·五之恋》在日本上映,更是激起了年轻人对“17音世界”的向往。日本俳人协会关西支部的茨木和生评价说,获胜的关键不在于才能的高低,而是用真情来歌咏“17音的青春”。

眼下,通过手机或E-mail参赛的“青春俳句大奖”也已应运而生,募集到的俳句作品超过6万首。其中一首获奖作品《当季杂咏》写的是:“谁打来电话,看手机忽亮忽灭,似月色朦胧。”这样的情景用手机俳句的形式来表现,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手机诗歌喜忧参半

不少人认为,新兴的手机诗歌热有利于短歌、俳句的发展,因为古典诗歌的创作者与爱好者一直呈老龄化的趋势,急需补充新鲜的血液。在日本传统诗社之一的新紫杉社中,会员的平均年龄高达75岁,会员数量已从10年前的1万人减少为3000人。就连日本最权威的短歌月刊———《短歌研究》,也开辟了横向排版的手机短歌专栏,以此吸引年轻读者。该刊主编押田秋子说,我们真的希望借助手机的传播,短歌能够生存下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07
应该来源于手机文学,因为手机短信每条是70字的字数限制,手机诗歌文学的出现也是寻求文学的内在张力的一种快餐式新文学样式。

手机文学,是继网络文学之后的一种新文学形式,是技术时代的产物,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人类技术革新与精神需求的结果。2003年,《天涯》杂志社与海南移动联手举办手机短信大赛,“手机文学”一词初见端倪;至2005年,手机文学已经俨然成为一种现象。
正因为手机的诸多限制,狭义上的手机文学与传统文学有较大的区别,指根据手机阅读的特点而专门创作的新型文学。根据载体的不同大体上可分为短信文学、WAP文学和彩信(彩E)文学三大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6-06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