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我国学校德育的特点。

如题所述

(一)复杂性

德育的复杂性是指德育相对于其他各育而言而表现出来的艰难性、独特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德育对象特点难把握;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影响因素的多方面性。

(二)创造性

德育的创造性是由其对象的特殊性、环境的多变性所决定的。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德育应该具有创造性;教育环境的多变性决定了德育具有创造性。

(三)示范性

德育还具有示范性特点。德育成效取决于德育工作者自身的特点,因此,德育工作者必须时时处处重视自己言行的示范性。

(四)长期性与反复性

德育的长期性是由品质形成过程的长期性和反复性决定的。

(五)单独性与集体性

学校德育的单独性和集体性是由学校德育分工负责集体协作与教育影响的单独性与集体性决定的。

(六)伦理性

德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信念和人生观,属于伦理领域。

(七)求善性

德育是求善、知善、行善,回答世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八)定向性

品德是个性素质结构的重要因素,在个性素质结构中起着价值定向的作用。

三、德育的功能

德育的功能即育德,满足学生的道德需要,启发学生的道德觉醒,规范学生的道德实践,引导学生的道德成长,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提升学生的人生价值与社会理想。学校德育对学生的育德功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同时还通过育人促进社会发展,发挥社会功能。

德育功能也可以表述为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和教育性功能三个方面。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指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生的影响,具有间接性的特点。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指德育对受教育者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可以分为生存性功能、发展性功能、享用性功能三个方面。其中,享用性功能是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

德育的教育性功能:指德育具有“教育性”。

四、德育的任务

1.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形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观

3.培养学生的道德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其中,具有思想道德思维、判断和评价及自我教育的能力是根本的任务)

4.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确的理想与信念

五、德育的内容

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体现了现实性与理想性的高度统一的特点。我国德育内容依据我国教育目的和德育任务确定,主要包含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等。政治教育是方向,思想教育是基础,道德教育是核心,法制教育是保障,它们共同塑造完整、健全的新人。

德育内容也可更加细致划分为爱国主义教育(我国中小学德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理想和信念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和基本文明行为习惯与行为规范的教育。

军队文职教育知识点二:德育的过程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引导受教育者自我教育,促进其品德发展的过程。即把一定的社会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

二、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要素构成。各要素随之出现多种矛盾。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矛盾。

三、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的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1.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和交往中能动的实现(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

2.道德活动是促进外界的道德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

3.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活动和交往

(二)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1.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

知即道德认识;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为。其中,知是基础,情和意是在知的基础上形成的精神力量,具有调节作用,道德意志对道德行为起着维持作用;行则是思想品德的外部表现,是衡量学生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要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2.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

(1)德育要注意全面性,促进知、情、意、行和谐发展;

(2)德育要具有针对性,对知、情、意、行采用不同的方法;

(3)德育要注意多端性(开端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德育要注意长期性和反复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