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中的介词有活用吗

如题所述

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

汉语的词类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等类;虚词可此分成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等类。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语句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代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副词精华藏用作状语、补语,等等。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动词或名词,形容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等。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名词用作状语,并不是词类活用,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

一,名词的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如: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像对待奴隶一样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舟:用船

东歌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东、北:在东边、在北边

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 夜:在夜晚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每天

负而前驱(方们名词“前”作动词“驱”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在前面)

仓皇东出(方们名词“东”作“出”的状语,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东)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事不目见耳闻(名词“舟”“目”“耳”分别作动词“行”“见”“闻”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用船,用眼睛,用耳朵)

内外多置小门/使不上漏/雨泽下注/东犬西吠/前辟四窗(方位名词作状语)

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隶”作动词“使”的状语:当作奴隶一样)

(二),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因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如

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沛公欲王关中 王:统治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函:用匣子装

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缟素:穿孝服

大楚兴,陈胜王 王:称王

范增数目项王。 目:示眼色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泳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质于秦。 质: 做人质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

名词的使动用法可按“使宾语怎么样”这一关系来判断;如:

生死而肉骨 肉:使……长肉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让……称王

汗牛充栋 汗:使……出汗

汗马功劳 汗:使……出汗

齐威王欲将孙膑 任命……为将

(四),名词的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名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经常可以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如:

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把……当作宾客。

鱼肉百姓 鱼肉:以……为鱼肉

孟尝君客我 客:把……当作门客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亲:把。。。当作亲人 子:把。。。当作孩子

友风而子雨 友:把。。。当作朋友 子:把。。。当作孩子

幕天席地 幕:把。。。当作幕 席:把。。。当作席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父利其然也。 利:认为。。。有利

二,动词的活用

(一),.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从句法关系看,动词在句中常出现在主语、状语之后作谓语,所以,如果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了动词,且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即可判断动词活用成了名词。这一名词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边有“其”字。如: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入:产品、收入

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 作、制:措施、制度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谗、讥:诬陷、嘲讽的话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捕:搜捕活动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

司马子反渴而求饮 饮:饮料、汤食

少仲尼之闻 问:见识

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 视:视力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到达的人

(二)动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所具有的。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文言文中,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所具有的。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动词的使动用法举例:

外连横而斗诸侯 斗:让……争斗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屈:使……弯腰

以夭梅病梅为业 夭、病:使……弯曲,使……生病

中军置酒饮归客 饮:使……饮酒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鸣:使……发出声音

李牧连却之 却:使……退却

生死而肉骨 生:使。。。活 肉:使。。。长肉

惊天动地 惊:使。。。惊 动:使。。。动

可烧而走也 走:使。。。逃跑

焉用亡郑以陪邻  亡:使。。。灭亡

既来之,则安之。 来:使。。。来 安:使。。。安

(三),动词的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如:“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中的“哀”,就是“为……哀怜”之意。如: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死国:为国事而死

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 哀:为……哀悼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泣:为动用法,为……哭泣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哀:为……哀叹

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死:为。。。而死

三,形容词的活用

(一),容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

形容词用为名词时,形容词一般出现在句中宾语的位置上,翻译时应该补出中心词,而以形容词为定语。如:

秦孝公据肴函之固 固:坚固的地势

晓看红湿处 红:红花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绿叶、红花。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近”:平坦、距离近的地方

问其深,则好游者…… 深:深处

常在于险远。 险远:险远的地方

圣益圣 前圣:圣人

亦以明死生之大 大:大事情

(二),形容词用作动词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如: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穷:看尽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美:赞美

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 多:推崇,赞许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远:远离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远:远离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完:完整的存在

(三)形容词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

如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而此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也可断定它们活用成了使动,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弱:使……削弱

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高:使……高,抬高

昂其直,居为奇货 昂:使……高昂

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弱:使……削弱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尊:使。。。尊贵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愚:使……愚笨

富国强兵 富:使富有 强:使。。。强大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俄其体肤 苦:使。。。痛苦 劳:使。。。劳累 饿:使。。。饥饿

舍相如广成传舍 前舍:使。。。住宿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生:使。。。活 肉:使。。。长肉

春风又绿江南岸。 绿:使,,,变绿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强:使,,,,强大

足以荣汝身 荣:使,,,,,荣耀

(四),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

形容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经常可以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如: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小:认为……小

贵货而易土 易:认为……容易

患志之不立 患:以……为忧患

不耻下问 耻:认为。。。耻辱

是古非今 是;认为。。。对 非;认为。。。不对

四,数词的活用

(一),数词用作动词

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如: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看作一样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一:是一样的

六王毕,四海一 一: 统一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背离

(二),数词用作形容词

余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一:全、满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一:专一

二三其德 二三:不专一,不忠诚

(三),数词用作名词

其一犬坐于前 一只狼

总之,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古汉语特殊词类活用:为(wèi)动用法

为(wèi)动用法”是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之外的一种动词(包括活用为动词的形容词、名词)活用的一种特殊用法,即这个动词所表达的内容含“替”“为”或“对”宾语怎样的意义,表示“主语为宾语怎么样”即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是为了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而发生的,宾语表示主语的目的、原因、受益者等。也就是说,动词对宾语含有“为谁怎样”的意思,“主语为宾语而动”。这个动词所表达的内容含有“为”“因为”“向”“对”“替”宾语怎么样的意义。

为动用法和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有一个显著区别,后两者的谓语所表示的行为(变化、状况)都不是主语产生的,而是宾语产生的。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产生某种行为、变化或状况,意动用法是宾语认为宾语产生了某种变化或状况,而为动用法的谓语所表示的行为、变化或状况的施事者仍是主语,这和一般动词用法一致,但主语的行为、变化或状况却是为了宾语而产生的,即宾语是这种行为的目的所在。

为动用法的谓语可以由动词、形容词或活用的名词充当,其格式为:主语+为动词+宾语。它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动词的为动用法 例如,

1.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庄子》)

死:为……而死;伯夷为了名声而死在首阳山下。

2.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死:为……而死;同样是死,为国家大事而死可以吗?

3.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死节:“为节操、节义而死”。

4.夫人将启之。(《触龙说赵太后》)启:为……打开(城门)。

5 .文嬴请三帅。(《肴之战》)

请:替……请;请三帅:替三帅请求。(不是请求三帅怎么样或做什么)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 哀,“为……而哀 ”。

二、名词的为动用法 例如,

1.如姬资之三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资:为……而(出)资;如姬为这事出钱已三年了。

2.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序:为……作序;序其诗:为自己的诗作序。

3.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名:为……命名。

4.父曰:“履我。” 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史记•留侯世家》)

前后两个履都是“为(替)……穿履”,老人说:“为我穿鞋子。”张良给老人取来鞋子,就跪在桥上替老人把鞋穿好。

三、形容词的为动用法

1.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李白将进酒》)悲白发:为生白发而悲。

2. 天下苦秦久矣。(《史记•陈涉世家》)

苦:为……(受)苦;苦秦:因为秦而受苦

3.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史记•魏公子列传》

下:对(为)……下;下士:对士人谦下。骄:对(为)……骄;骄士:对士人骄傲。

4. 景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晏子春秋•内篇》)

傲:对……傲;轻:对……轻。景公在国外对诸侯摆架子,在国内对百姓很轻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