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宽严相济为题写一篇500字作文

以宽严相济为题写一篇500字作文

教师对学生要宽严相济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没有严格的纪律约束,就没有稳定的教学,就没有学生成绩的提高。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与“严”紧密结合在一起。要严得合理,严得适当,不迁就学生,不放任学生,也不溺爱学生。
第一,要严而有理。
在校期间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有的学生粗野,无礼,不尊重教师,不听劝告;有的学生在同学中吵闹大家,惹是生非。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常常是恨铁不成钢。有的教师能耐住性子,稳住情绪,用智慧和道理说服学生。但是,有的教师有时火气一下子上来就会对学生进行体罚。这种情况和行为表面上看是为了严格要求学生,实际上却有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要坚决杜绝这种做法,否则便是违背教师道德的。爱因斯坦曾经指出:“如果学校把自己的工作建立在恐吓和人为制造的权威上,那是最糟糕不过的了,这样的反常制度会扼杀学生的健康情感和直率性格,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的真爱要体现为既对学生有种种严格、严厉的要求,又不损害学生的生理心理,让学生心服口服,心甘情愿地接受。
第二,要严而有度。
教师爱学生,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要求都符合他们的身份、年龄和特点,如果离实际情况太远,要求过高,学生无法达到,这种严格也就毫无意义。严格要求必须防止“一刀切”。有的要求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可能是适度的,但对于后进生来说可能是他们努力也难以达到的,而对于好的和优秀的学生来说有限的偏低。所以,教师要区分对待,适度地要求学生,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第三,要严而有方。
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能否收到显著成效,关键在于方法,要求学生这样做那样做,却不管学生心理感受如何,“我讲你听,我打你通”,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学生即使表面上在听,在顺从,内心也不会服气,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会越来越大,甚至会对教师产生反感。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也要采取耐心、疏导的方法。只有方法得当,严格才能在教育中凑效,才能培养和训练出出色的学生。
第四,要严而求恒。
所谓恒,就是要坚持长久。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绝不能时有时无。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一定要坚持到底,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常督促,常检查,把要求落到实处,直至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作风。在教学上我就是这样做的,效果真的很不错。
第五,要严而求细。
“细”就是不放过所能了解和观察到的任何问题。在纷繁的工作中,教师要尽力抽出时间多听,多问,多看,多想,从生活、学习、思想、劳动、工作、活动以及家庭等多个方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善于从细节初发现潜在问题,及时引导和规范,防患于未然,避免酿成大错。“细”本身就是爱。
一位教师要想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就要对他们倾注无私的爱和真挚的情。这种爱和情就是关心、体贴、帮助加严格要求,这种情和爱既深刻又博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4-06
我的爸爸中等个子,高高的鼻梁,一双乌黑发亮的小眼睛。笑
  起来和蔼可亲,但是凶起来让人毛骨悚然。
  每天晚上爸爸躺在床上看电视,我就骑在他的背上,玩“大乌
  龟背小乌龟”的游戏,有时我还会趴在他的肚子上,拍着他的大肚
  皮当是大鼓,他总是笑呵呵的,一点儿也不会生气。
  不过他也有严肃的一面。一次数学测试由于我细心大意没有得
  到优秀,爸爸一下子就严厉起来了:“你这样的成绩,怎么能对得
  起你手臂上的这两杠呢?”爸爸一下戳到了我的痛处,泪水止不住
  地流了下来。我暗暗发誓一定要改掉粗心的坏毛病,争取每次都能
  考个好成绩来向爸爸证明我的能力
第2个回答  2016-04-06
大家都听过“康乾盛世”的说法吧,从康熙中叶起,清朝出现了相对繁荣的局面,到雍正、乾隆年间,特别是乾隆中叶,清朝国力达于鼎盛,也可说是能和唐朝“贞观之治”相媲美的一段时期。在乾隆之前,清朝的康熙、雍正二帝,皆为英主,但是他们的治国之道,各具千秋。康熙以“宽”成功,但后期也导致官民不畏法,诸事废弛;雍正则以“严”取胜,但也产生了政气繁苛、民受苦累的后果。乾隆在其后,总结他们的经验教训,既不“宽”也不“严”,提出“宽严相济”的另一条新路。他说“宽严当得其中,若严而至于苛刻,宽而至于废弛,皆非宽严相济之道”。乾隆帝刚柔相济的为政之道,稳定了民心和社会秩序,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达到了“康乾盛世”的顶峰。
其实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有类似对为政之道的精辟论述:“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就是说“施政宽和,百姓就会怠慢,百姓怠慢就用严厉措施来纠正;施政严厉,百姓就会受到伤害,百姓受到伤害就用宽和的方法。宽和用来调节严厉,严厉用来调和宽和,政事因此而和谐。”
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事情的两面性,并且一直注意并提倡在相反的两个方面之间寻求平衡。那么在我们现代的学校管理中于此有没有可以值得借鉴的地方呢?就这方面我也查阅了有关资料,下面就和在座的各位共同探讨。
首先要说明的是在这里提出的“宽”,并不意味着软弱,实际上体现的是胸襟和气度,也体现了涵养与明智;而“严”并非残酷,而体现的是决心和力度。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学校管理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教职员工的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平等意识更加强烈,因此学校管理者要注意引导得法。管理中,就要从严治校,但是 “严”要严在点子上。第一,要确立催人奋进的工作目标。《礼记·中庸》里有这么一句话: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一个学校,如果没有远景目标,就没有了发展的方向,整个学校死气沉沉,缺乏奋发上进的朝气。催人奋进的工作目标有明确的导向性和强大的激励作用。同时在这一总体目标的指导下,要有具体管理思路,并层层分解到科室、教研组和教师个人,个个有目标,人人有责任,形成了千斤担子众人挑的局面,人心思齐,人心思上。大家的努力,会给学校带来可喜的变化,又会激发了群众的热情,学校就显得朝气蓬勃,生机盎然。第二,要制定严格可行的规章制度。孟子说过:“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制度管理成为学校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标志。没有完善的制度,学校将会是一盘散沙。我们应该从教师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校园管理和后勤管理等方面建立起了一整套规定措施,完善了学校内部的“法规体系”,对各项工作都有具体的要求,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明确的导向性,使教师的言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各类人员评先奖优的标准和依据,成为全校教职员工共同遵守的准则。
但是,目标和制度的“导”、 “激”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管理只有合情、合理、合法,并被群众所服、所接受,才能产生最佳效益。因此,在“严”的同时,还要体现一个“宽”字。
“宽”,其实质是指管理者的情感投入,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宽容。这主要表现在对人上。《论语》中有这么一段“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子曰‘其恕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就是恕道吧,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要有一颗容人之心,这也是孔子一以贯之的“道”。当然这里所说的“容”不是“纵容”和一味的迁就,而是要求学校管理者要有豁达的胸怀,注重自身的思想修养,淡化权力观念,强化人格魅力的作用,形成了团结、务实、廉洁、开拓的领导作风。另一方面,在用人中看成绩、看主流,观大节不计小过,扬其长,避其短,不无故求全责备,为能人发挥作用提供用武之地,最大限度地发挥新人的长处;同时对存在有这样那样缺点错误的同志,应该做到不计前嫌,正确使用,否则,就会失去管理者的公正形象。二是宽松。这主要表现在对事上。学校是个群体,每个成员都有期待被领导和同事接纳、理解、尊重、信任和从精神上找到寄托、从感情上取得沟通、从心理上达到平衡的共同需要,同时,每个人又都有各自的特殊需要。在具体问题面前,如只强调制度的严肃性的一面,而忽视灵活性的一面,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教师就会觉得管理是种约束,是限制人们的自由,对管理缺乏认同感,就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甚至出工不出力的逆反心理。因此,我们根据教师工作特点和实际需要,在处理问题时,掌握严而有度,让被管理者在接受管理的同时,感到管理具有一定的弹性,能体会到管理者的一份情意和关怀。大凡一个学校都会遇到诸如老教师、大病初愈的教师、正在带小孩的教师、怀孕临产的教师不能坚持正常坐班的情况,这对学校管理来说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对当事者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困难,我们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