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痛风七年了,他才28岁,但病的十分严重,要如何进行治疗呢?

如题所述


你好,我是风湿免疫科乔方医生,原四川省人民医院全科医生。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断根】
这个词,我想这位贤惠的妻子应该是指:
往后余生,只有她与老公,痛风这个“小三”永远不再出现于他们的二人世界?
那,只要你遵照我所说而做,我能保证你老公同痛风“断根”。
痛风发展的4个阶段
痛风的临床病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题主28岁的老公已处于第三期,据乔老师经验推测,若不及时进行规范治疗,未来3-5年内,患者多处关节将会出现痛风石,并且很可能已经或将出现肾结石、尿道结石等泌尿系统疾病,严重影响工作、生活,此时情况已不容乐观。
1.无症状高尿酸血症——血中尿酸浓度高
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通常需要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才会有第一次痛风关节炎的发作或是其他临床表现,这时候才开始称之为痛风;从未有过关节炎发作或其他临床表现者,只能称为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此时虽然血中尿酸浓度高,但临床上无症状,必须经由血液检验才能发现。高尿酸血症只是一种生化上的异常,注意增加运动、增加水分摄取、调整饮食等生活型态调整,或找出引发高尿酸原因予以矫正,血尿酸值可能会回复正常。
但若仍持续出现高尿酸血症,未来进展到罹患痛风的机率,随着血液中尿酸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需要注意的是,90%一直只在轻度升高范围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可能终生都不会痛风发作。
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不需要立即使用降尿酸药物治疗,但必须找出潜在引起高尿酸血症的原因并控制相关问题和疾病,尤其是未来可能恶化心血管风险的代谢症候群相关疾病。
2.急性痛风关节炎——突然剧烈关节疼痛
急性痛风关节炎,大多为单一关节炎,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剧烈的关节疼痛,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出现红肿热痛,但后期可多处关节炎发作和发烧。大多是突然发作,常在午夜或凌晨发病,半夜被刀割般的疼痛所惊醒,有些病人可有轻微疼痛或刺痛为痛风发作的先兆。急性痛风主要侵犯下肢远端关节,初发时好发关节的频率依序为第一脚趾关节、踝、膝关节等,关节红肿、灼热发胀,不能触碰,甚至不能盖被子。哪怕是轻微的风吹过或者活动一下脚趾头,也会立刻感到钻心般的疼痛,但这种疼痛来去如风。
若血尿酸值持续过高,经过一段时间产生结晶在关节腔内沉积,急性痛风关节炎的发作频率大多会随时间增加,久而久之,关节会变得肿胀僵硬、屈伸不利。
3.不发作间歇期——间隔时间差异较大
不发作间歇期是指两次急性痛风关节炎发作间的无症状不痛期间。急性发作后可自然缓解,不留任何后遗症而完全复原,此时无症状期称为不发作间歇期。
病人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急性痛风发作之间隔时间差异颇大,根据研究,约有4%的患者终生不再发作,大约61%在一年内复发,约88%在两年内复发,有些人甚至十几年后再复发,但一半以上患者发作的频率会随时间经过而增加,不发作间歇的期间越来越短,尿酸盐沉积也越来越多。
4.慢性痛风石关节炎——关节和软组织形成结晶
长期没有治疗时,痛风病人的疼痛会逐渐波及指、趾、腕、踝、膝关节等全身关节,进而周围软组织和骨质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功能障碍,尿酸结晶不断沉积,慢慢地形成了结石一样的痛风石,有些会导致关节变形,严重时关节丧失活动能力。
痛风石也可能在耳朵、皮下、脊椎关节、软骨等处发生,也可能沉积在内脏器官,尤其是肾脏,而影响脏器的功能。此种痛风石出现距离第一次痛风发作的时间自3至42年不等,平均为11.6年,但近年来报告已经缩短到平均5到6年即出现痛风石。
慢性痛风石关节炎虽然可能不如急性发作的剧痛,却会引起该关节、组织的破坏、变形或功能损伤,而且痛风石在身上出现的部位会不断增多、体积增大。后期表面伤口容易破皮流出白色尿酸盐结晶,处理不当易并发细菌感染,造成骨髓炎、坏死性筋膜炎、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甚至不得不截肢与死亡。
另一方面,由于尿酸结晶长期沉积,关节会造成永久性畸形和功能障碍;尿酸盐还会不断沉积到肾脏里,形成肾结石、临床出现水肿、少尿、蛋白尿、夜尿增多、高血压、贫血等现象,提示肾功能的损害逐步加重。病情进一步发展,甚至会出现不可逆转的肾功能衰竭进而危及生命。
护士领进医生门,往后余生皆靠个人
每一个急性痛风发作、坐上轮椅被护士推进诊室的患者,在那一刻起就需要明白,这一辈子都需要与尿酸“战斗”了。就如同糖尿病病人与血糖“战斗”一样。
大多数人都知道,痛风是因为体内尿酸过高所致,而大多数人也都认为,痛风就是吃出来的!
其实这个结论不完全对。
痛风,由多个因素共同长期影响所致。而吃这个因素,通常只能算诱因或者是加剧病情的帮凶,本质原因还是自己的体质,从出生时基因就决定了的体质。
人体内尿酸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内源性,主要由体内氨基酸、磷酸核糖及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合成和核酸分解代谢而来,约占80%;二是外源性,由摄入食物中的核苷酸分解而来,约占20%。因此嘌呤吸收过多在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中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最主要的因素。当大量摄入高嘌呤饮食后,可以使血尿酸水平升高,如果同时伴有尿酸排泄减少,可能导致血尿酸水平显著升高甚至引起痛风急性发作。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排泄障碍所引起的,称为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而继发于其他疾病或使用药物所致的称为继发性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对应病因如图:
可以看出,除继发疾病与药物影响外,大多数因素都是由基因决定了,决定了占你体内尿酸池总量80%的内源性尿酸去留,决定了你这个个体就是比别人容易出现嘌呤代谢问题,更容易得痛风。
所以,要想往后余生与痛风一刀两断,你必须要做好你所能做的一切。而你所能做的,首当其冲便是那占尿酸池总量20%的外源性尿酸来源,说白了就是管理好“吃”这个因素。
须尽一生拼,换得自我无恙,家人无虑
那对于患者来讲,该怎么做,才能将痛风“断根”?
首先你得知道【痛风的治疗目标】。
痛风的治疗目标
治疗目标包括:
迅速有效地终止急性发作;
预防急性痛风关节炎复发;
纠正高尿酸血症,预防或逆转因尿酸/尿酸盐结晶对关节、肾脏或其他部位沉积所导致的损伤;
预防或逆转伴发的相关疾病,如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等。在日本指南中还提出“将改变生活习惯,改善心血管事件高风险的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的生命预后,作为最终的治疗目标”。
可以看出,治疗痛风,不止是让它不再痛,还得将尿酸水平调回去,还包括预防或逆转与高尿酸血症狼狈为奸的“三高”。
非药物治疗是痛风治疗的基础,多数治疗方式尤其是健康的饮食方式和合并症的治疗需要伴随患者一生。
饮食及生活方式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降尿酸和预防急性痛风关节炎发作的作用,并且是其他痛风治疗策略的基础。
痛风的非药物治疗
健康的饮食习惯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属于营养代谢性疾病,合理的饮食结构对治疗过程显得十分重要。简单的说要做到“三少一多”,即:少嘌呤、少热量、少脂少盐、多饮水,同时限酒戒烟。
1.行低嘌呤饮食
低嘌呤饮食可带来五大好处:可使血尿酸下降60-120umol/L;减少痛风急性发作频率;缩短发作期时间;减少痛风石形成量;减少药物使用量及对应副作用。
每日嘌呤摄入指标
处于痛风急性期的患者,每日嘌呤摄入不应超过100mg;
处于痛风缓解期的患者,每日嘌呤摄入不应超过150mg;
处于高尿酸血症期的患者,每日嘌呤摄入不应超过200mg;
为了预防高尿酸,建议
正常人每日嘌呤摄入不超过250mg;聚餐时嘌呤摄入通常会达到600-1000mg,建议
每周不超过一次。
建议痛风患者,对照着食物嘌呤含量表,计算着量来进餐。最新痛风诊疗指南,鼓励进食多样化,不禁止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只需控制住每日摄入总量。
2.进食含丰富钾、镁离子丰富的食物
人体的碱性体液环境有利于尿酸盐结晶的溶解和排出,含钾、镁丰富的食物经人体分解后,形成钾离子、镁离子,使体液pH值略微上升。这类食物主要为蔬菜与水果,包括:樱桃、葡萄、茶叶、葡萄酒、海带芽、海带、红萝卜、大豆、番茄、香蕉、橘子、番瓜、草莓、梅干、柠檬和菠菜。另外醋也有相同效果。
3.控制酒精总摄入量,禁饮啤酒和白酒,可适量饮红酒
研究显示,酒精总摄入量与血尿酸升高呈正相关,过量的酒精一方面可造成体内乳酸和酮体堆积,抑制尿酸排泄;另一方面可促进腺嘌呤核苷酸转化,而使尿酸合成增加;饮酒时多同时进高嘌呤、高蛋白和高脂肪饮食,更易引起痛风的急性发作。
啤酒和白酒可使血尿酸明显增高,啤酒是所有酒类中含嘌呤最高的,富含鸟嘌呤核苷酸,导致血尿酸增高;而适量的红酒使血尿酸轻度下降,且红酒富含抗氧化剂、血管扩张剂及抗凝刺激物等,可减轻酒精对尿酸的影响。研究提示,每日喝两听以上啤酒者的痛风发病危险是不喝啤酒者的2.5倍;每天喝两杯以上酒精含量为15g的白酒者,患痛风的危险是不饮酒的1.6倍;饮含铅的威士忌可使痛风发病的危险性增加3倍。
4.每日饮水3000ml,保证足够尿液排泄
肾脏是排泄尿液的器官,而尿酸是溶解在尿液中的,患者排出的尿液越多,排出体内的尿酸也就越多。要想多排尿,怎么办?多饮水。痛风患者尤其要注意摄取充足的水分,如果水分摄取不足,尿量就会减少,尿中溶解的尿酸浓度增高,容易在尿路中形成尿路结石。只要您的肾功能正常,在摄取足够的水分之后,尿量也就随之增加,尿色也会变淡,尿酸也容易溶解在其中并随尿液排出体外,不容易形成晶体,能够有效预防尿酸盐在关节结晶、痛风石、尿路结石和肾功能障碍。并且,饮水充足后,还能使血液黏度下降,对于预防痛风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好处。
正常人每天排尿量约为1000~2000ml,平均约为1500ml。而对于痛风患者而言,由于体内尿酸的“库存”丰富,在同样的肾功能条件下,要想排出比正常人更多的尿酸,就必须排出比正常人更多的尿液。建议痛风患者每日饮水量达到3000ml,以保证尿量能达到2500ml以上。
而且最适合痛风患者引用的水包括:偏碱性,有助于碱化尿液,而当患者尿液中的pH值增高时,尿酸的溶解度也随之增加,有助于体内尿酸的排出;含热量低,如果痛风患者饮用的水分中含有大量的糖分等能量物质,会破坏一天的饮食规划。白开水、淡茶水和苏打水是痛风患者的理想选择。对于痛风患者而言,不要在体内缺水状态下补水,而一定要学会主动出击,闲暇时就喝上几口水,同时睡前要形成饮水的习惯。
坚持锻炼
坚持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控制体重,还有利于尿酸的排泄。鼓励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使运动时心率达110~120次/分及少量出汗为宜,每日早晚各30分钟,每周3~5次,以打球、跳舞、游泳和健身运动为好。避免剧烈运动和无氧运动,这可使肌肉中三磷酸腺苷分解,向血液里大量释放肌苷和次黄嘌呤,使血尿酸增高。
控制体重
使得肥胖患者达到理想体重指数以促进整体健康。痛风患者往往较肥胖,减轻体重不仅有利于痛风病情的控制,而且有助于缓解代谢综合征。减肥应循序渐进,每月减1~2kg。饮食上,适量碳水化合物、适量蛋白及低脂饮食,尤其是脱脂奶和植物蛋白,限制摄入食物的总热量,总热量应较正常饮食略低10%~15%,一般每日1400~2000kcal。
脂肪应控制在40~50g/d以下,蛋白质应稍低于1g/。摄入过多的脂肪可使血中羟丁酸和乙酰乙酸上升,抑制尿酸的排泄;高蛋白质饮食可致内源性嘌呤合成增高,增加尿酸前体,同时还转化为脂肪,导致肥胖和增加肝肾代谢的负担。此外,饥饿疗法不可取,因饥饿时,脂肪将作为能源而分解,使血酮体增加、有机酸增加,抑制尿酸的排泄。
改善患者的依从性
理论上痛风是一种较易诊断、容易处理的疾病。但实际上,对许多患者来讲,包括那些已经正确诊断的患者,处理得并不理想。这其中一部分原因应归咎于依从性的问题。在对患者依从性的走访中,一些患者表示在间歇期没有症状时坚持治疗很困难,还有一些患者认为戒酒的要求太苛刻。
此外,一些患者被现实生活所迫,不愿改变自己的工作环境、生活和饮食方式。可能最重要的还有这样的一个事实,患者需要在不同的时期服用不同的药物,这对很多患者来说比较复杂和烦琐。
但如果通过医生的详细介绍,患者明白他们为什么要在不同的时期服用不同的药物,为什么要改变生活和饮食方式,那么相信患者会有更好的依从性。例如将尿酸结晶比作火柴,患者被告知当火柴划燃时会引起痛风发作。要熄灭火焰,患者需要应用非类固醇抗炎药、秋水仙碱或激素,但尽管火焰已熄灭,火柴依然存在;为预防下一次的发作,需要服用秋水仙碱等预防药物,这样会使火柴潮湿而不易划燃;而降尿酸药物实际上是将火柴彻底清除。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患者对痛风的认识会加深,如果将痛风不积极治疗可能导致的不良预后,以及潜在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进一步告知患者,相信患者的依从性会得到改善。
当然,由于多数患者在门诊就诊时间有限,加强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教育的工作还需多种途径,例如各种媒介及形式的科普宣传,组织患者间的相互交流,定期召开病友会等。总之,改善患者的依从性对改善我国痛风患病率不断攀升的趋势有着重要意义。
降尿酸治疗,维持达标治疗
非药物治疗是所有痛风患者都要积极执行的内容,而
降尿酸治疗
也是大多数痛风患者需要接受的事实。
降尿酸治疗的目标是预防急性痛风发作、预防痛风石的产生、促进痛风石的溶解以及预防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出现。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将血尿酸水平维持在<6.0mg/dl的范围内,对于痛风性关节炎症状长期不缓解或有痛风石的患者,血尿酸应<5mg/dl。维持达标是调整降尿酸药物的剂量和种类的根本目的。
所以,如何让痛风“断根”,简单地说就是这三点:
先自己做力所能及的改变;
当你尽最大努力了效果仍不理想时,医生再来助你一臂之力;
养成习惯,坚持下去,你能坚持多久,痛风就能远离你多久。
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点个关注或点个赞;如果您有不同的观点,也欢迎您在下方留言,大家共同探讨;也可以转给你身边需要的朋友;谢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