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造性的使用小学科学教材

如题所述

有效教学是指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三维目标”上获得进步和发展的教育活动,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点。在《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为了使科学课程的目标不再是口号,教师要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成为聚沙成塔的沙,滴水穿石的水。而这就要求我们“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路培琦老师曾说:“教材是什么,教材就是提供给教师进行教学的素材,是给你的一个思路。你遇到这个素材和思路,要想办法达到你制定的教学目标,因此你就不能照本宣科,把教材当成圣经来念。”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把教材当做一个例子来做,也就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认识科学世界的一个例子。既然是例子,就要根据教材的特点选择最恰当的训练点,还要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进行变化,因此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就尤为重要。我认为创造性使用教材有以下几方面:一、调整内容顺序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要以深入钻研教材,实现教材内容结构化为基础,对教学内容的有机调整。调整内容顺序,更改授课时间,让教学内容更好的为教学目标服务。如: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长与变化》,如果按照教材编排走的话,学生种的植物和饲养的小动物就没有足够的时间观察完他们的全过程。所以我在教学时就把这个单元提前了,在学期初就让学生进行种植,而且种植植物的种类不局限于一种。这样学生就能从植物发芽、长叶、开花、结果一系列实践活动和观察中知道植物的生长与变化,还认识了许多常见的植物。二、更换内容教材是“学材”,是学生学习的材料。然而有的教学内容学生已经掌握,有的内容不适合当地学生,有的内容又显得过于简单等等。教师都要根据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进行更换,这样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四年级下册《养小鸡》中,以往学生买的小鸡太小,还没养几天,小鸡就死了,还有的学生住楼房,由于卫生原因家长不支持,所以我就让学生有条件的养小鸡,没有条件的可以养蝌蚪、金鱼等,养蝌蚪的同学等蝌蚪长成青蛙后要放归大自然。由于学生养的动物种类多,汇报交流时大家能资源共享,这样就收获了很多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动手饲养和语文习作的综合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饲养过程中对小动物有了爱心,进而对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也有了感情。三、深化内容课本内容知识提供给我们的是一个平台,可以凭借这个平台根据教学实际“以点带面”将其深化、延伸、重组、拓宽教学内容,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冀教版六年级下册“宇宙与航天技术”单元,学生虽然知道,但是这些内容离学生还是比较遥远的,光凭干巴巴的资料让学生了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人造地球卫星》一课,书中是让学生通过资料了解各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用途和分类,第二个活动是模拟人造卫星的飞行。在以往的教学中前一个活动学生除了能简单说说用途外,剩下的就只是交流哪些不太懂的术语,课堂沉闷无聊,而实验又过于简单,学生还不易理解人造卫星的飞行原理,针对学生实际,于是我对内容进行了深化和重组。案例:一、图片引入师:那谁说得更有道理呢?下面咱们共同来看一个动画,分析一下。观察分析 1、师:边播放边介绍动画内容。4、师小结:当发射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不会落到地面上,而是绕着地球转动起来,人造地球卫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发射的。三、模拟实验2、生: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出人造地球卫星绕地飞行还需要一个拉力。3、生:比较模拟实验中和真实情况下人造地球卫星所需的拉力分别是由谁提供的。四、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得出:人造地球卫星绕地飞行需要两个条件:一定的速度和地球引力提供的拉力。五、拓展1、人造地球卫星绕地飞行时所需的拉力与速度、质量的关系。2、交流人造地球卫星的应用。总之,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有新的教材观,就是不要把教材当做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对象,而应把教材看做是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媒介或是一种教学的材料。“教材不是圣经”,“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