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科举考试殿试第一名叫什么第二名叫什么第三名叫什么?

如题所述

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我们说的状元也就是殿试的结果。

例如殿试的第一甲之所以有这些称呼是有原因的。首先状元是在唐朝时期出现的。唐朝的科举考试结束后,要由主考官将录取档案交到门下省,再由门下省写成状子,呈报给皇帝恩准,这份状子里的头名当时叫“状头”。

这本是朝廷官员在完成例行公事时使用的专用术语。后来人们觉得“状头”太不雅,于是改成“状元”了。因为写在状纸上,又是第一个,元也就是首的意思。

扩展资料:

殿试只考策问,应试者自黎明入,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然后颁发策题。策文不限长短,一般在2000字左右,起收及中间的书写均有一定格式及字数限制,特别强调书写,必须用正体。从某种角度来看,书法往往比文章重要。

殿试只一天,日暮交卷,经受卷、掌卷、弥封等官收存。至阅卷日,分交读卷官8人,每人一桌,轮流传阅,,得“○”最多者为佳卷,而后就所有卷中,选○最多的十本进呈皇帝,钦定御批一甲第一、二、三名即为状元、榜眼、探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殿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7

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殿试是明清科举的最后一级考试,在会试后一个月即三月十五日举行。殿试内容试时务策一道,试题由内阁大臣预拟数种,临时呈皇帝圈定。明清殿试一律不黜落,只排定名次。状元、榜眼、探花等前三名列为一甲,算是进士及第;第二甲若干人,算是进士出身;第三甲又若干名,算是同进士出身。

三月二十五日,新进士和殿试官员在礼部享受御赐“恩荣宴”。宴后陆续进入封官任用阶段。一甲的三名进士一般授予翰林院编修等清要之职,其余进士往往还要进行一次馆选或朝考,然后结合殿试名次,分别授予官职,优者亦进入翰林院。

扩展资料:

科举考试主要是考八股文,八股文主要测试的内容是经义,《诗》《书》《礼》《易》《春秋》,五经里选择一定的中国科举制度最后一科金榜题目来进行写作。题目和写作的方式都是有一定格式的。

八股文中有四个段落,每个段落都要有排比句,有排比的段落,叫四比,后来又叫八股,八股文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一个人能不能升官,能不能科举考试中进士升官。所以当时的人们都一门心思地扑在八股文上,只有八股文章才能敲开科举考试的大门。

科举考试主要是考八股文,八股文主要测试的内容是经义,《诗》《书》《礼》《易》《春秋》,五经里选择一定的中国科举制度最后一科金榜题目来进行写作。题目和写作的方式都是有一定格式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科举制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