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贵胜,不贵久的兵贵胜,不贵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2

故兵贵胜,不贵久①。
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②。国家安危之主也③。 ① 贵:重在,贵在。
② 生民之司命:生民,泛指一般民众。司命,星名,传说主宰生死,此处引申为命运的主宰。
③ 主:主宰。 战争宁可“拙胜”,不求“巧久”,战争的危害性使得必须与时间做一较量。时间是胜利的保证,曹刿论战说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说明锐气很重要,士兵战斗力缺乏就会不战而败,只有争取到时间才能保证士气一直高昂,后方物资资源足以保证军事开支,而两者都是作战的基本。另外,战况时瞬息万变的,此时的计谋也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内起到有效的作用,错过时机便失去了夺取胜利的良机。因而战争必须“速战速决”,而不可久战。
时间无论是对于军事战争来说还是对于政治斗争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政治斗争中,速战速决表现为,争取政治利益的时候抢先一步,以获得更多的支持。若是慢半拍,等别人抢在自己之前,那么要想再从别人手里夺过,就不那么容易了,毕竟防守和巩固比进攻容易得多。
“兵贵胜,不贵久”的思想运用于商战之中,表现于再做好战前的准备和谋略之后,要迅速出击,以快攻配合作战,否则就会功败垂成。商场信息瞬间变化,一方面战术谋略只在一定时间内有最佳效果,而商场讲究先抢商机为赢;另外一方面,信息流动太快、太多,站多很容易被竞争对手看穿,那么事先的策略和谋划就会泡汤。 速战速决,见机先取《孙子兵法》主张作战应该速战速决,而不是屯兵待机不战。兵战神速才能取胜的例子数不胜数,曹操破乌恒和晋秦麻隧之战就是极好的例子。
官渡之战后,袁绍死去。袁绍的两个儿子都投奔了乌恒的单于,以待时机东山再起。曹操决定乘胜追击,杀掉单于蹋顿和二袁。于是公元207年亲自带兵远征乌桓。由于乌恒地远,军队阵势浩大,人马、战车、粮草数量巨大使得行军速度极慢。看到这种状况,曹操的谋士提出建议:“速战速决取胜,不能等到敌人都做好充分准备才到达,那时定会由于疲于行军而无法尽力作战,这样肯定是无法取胜的。”曹操听了建议后恍然大悟,于是改变作战策略,精选几千精兵火速赶到乌恒。突如其来的大兵使得蹋顿手足无措,于是立马召兵,誓在自家门口与曹操军队决一死战。
曹操见此阵势,也不敢放松,拼死战斗,以一敌十。但曹操战术得当,虽精兵死伤无数,但是蹋顿军队的将领死的死,伤的伤,数千兵马一时群龙无首,都慌忙逃脱。袁熙、袁尚听到蹋顿阵亡的消息,带领随从逃出乌桓,投奔了辽东太守公孙康,不久便被公孙康设计杀死。曹操北部边疆从此安定了下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