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提问:
大家都知道“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句是李清照描写海棠的,有道是“一树梨花压海棠”,那我们就来探讨“肥瘦”的区别:
相传纪晓岚修改过杜牧的《清明》,原诗如下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个原版的我们可以把它叫做“肥”版!
修改之后的“瘦”版是这样的:
清明时节雨,
行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有?
遥指杏花村。
都说待到孤帆远影碧空尽,才知道思念总比西湖瘦。纪晓岚修改的作品看起来瘦了很多却少了很多的神韵,就好像所有歌舞升平的时代审美都局限在‘瘦’,其实真正美的还是‘肥’,丰腴、丰满需要细致的关注才能发现她的内涵!
怎么也想不起你是如何廋的
瘦得如一句箫声
试以双手握你
你却躲躲闪闪于七孔之间
——洛夫《回响》
哦!好瘦好瘦的一位书生
瘦得
犹如一支精致的狼毫
你那宽大的蓝布衫,随风
涌起千顷波涛
——洛夫《与李贺共饮》
春是嫌瘦了些
夏又何尝胖过
更不用提秋与冬之落叶纷飞了
——洛夫《发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