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慢跑

如题所述

跑步应该要注意什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5-28
 第一阶段(隔一天一运动):
  运动期(10~20周),每周3次,每次连续跑15分钟。
  巩固期(6~8周),每周3次,每次连续跑15分钟。
  在这一阶段,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呼吸要有节律,调整呼吸节奏,最好边跑边背诵一些意境优美、韵律性强的古诗文;上身,特别是双臂、双肩及颈部要放松,要用脚掌有弹性地着地。
  第二阶段(隔一天一运动):
  适应期(6~8周),每周3次,每次连续跑30分钟。
  第二阶段结束后,既可以保持第二阶段的锻炼方法,也可以向更高阶段发展。如果你拥有充足的跑步时间,身体和精力也允许你加长运动时间,你可以每个星期跑3次,每次45分钟。
  请注意:开始时可以先快步走,到身体发热时再走跑交替,然后把跑步的时
  间定为走步的2倍,之后要注意:再返回走步,身体冷却后结束锻炼。慢跑的速度不要过快,以呼吸不影响正常的大声说话为佳。了解你是否达到或超过运动强度的方法是按下述方法测得脉搏:(210-本人年龄)×80%,以年龄为16岁的同学为例,其脉搏频率应为(210-16)×80%=155.2次/分。如果超过这一脉率,说明运动强度过大;如果接近155-10次/分,说明运动强度适中。另外,慢跑后脉搏恢复到身体平静时的脉搏时间以不超过5分钟为佳。
  慢跑中出现不适的自解方法:
  胸口疼:慢走,深呼吸。
  呼吸急促:慢走,坚持呼吸。要保持良好的呼吸,呼气时间要比吸气时间长。
  极度疲劳:减速或步行休息
  抽筋:减少跑进速度和距离。
  腹痛:减低速度,加深呼吸,按压疼痛部位,或弯腰慢跑一段距离即可减轻或消失。
  慢跑姿势:
  脚的着地方式
  有些人认为跑步时用前掌着地,也有人认为应该足跟着地。我们建议先以用中间部分接触地面。研究表明一名好的长距离跑者通常是以足中着地的。慢跑者以足中和脚跟着地,快跑者的着地点比慢跑者靠前。我们认为只有短跑选手和中短跑选手适合以前脚掌着地。可能有些人会例外,但是以足中着地对初中级跑步者是个好的方式。这样可以减少震动,缓解对小腿肌肉和足腱的压力,同时为下一个迈步做好准备。
  臀部和头部的姿势
  这点比较难以想象:当你的脚着地时,你的臀部的位置在哪里?有些人建议,着地时你的脚应该在你的重心线的末端,也就是头臀脚三点成一线。头部保持正和直,目光看向正前方。转头的时候需要特别小心,通常是从脖子以上部分转动,避免身体的扭转,避免在行进时产生不稳定。
  手臂的姿势
  这个姿势是在你没有使用慢跑婴儿推车,而是可以摆动双臂。首先,最重要的是不要僵直手臂,紧握拳头,完全弯曲肘部。保持放松。将手臂自然弯曲在腰线以上,不要太高或太低。两个手臂前后交替摆动,使腿部相应反方向运动。短跑选手在跑道上奔跑时手臂是完全前后摆动的,很多长距离跑步者略带弧度地摆动,但优秀的跑者不会把力气用在摆动胳膊上。换句话说,不要激烈地摆动手臂。
  膝盖
  长距离跑步时膝盖不要抬得太高。只有短跑选手或我们在上坡时才需要太高膝盖。
  步长
  很多长距离跑步者最大的问题就是步长过大。千万不要这样做,它将导致很多伤害,包括足腱,**髂胫束疼痛和髂腰肌疼痛。
  (**这种疼痛并不是来自膝盖,而是来自韧带,是从臀部外侧往下一直到胫骨的一条韧带。这条韧带靠近膝盖的地方变窄,并在运膝盖弯曲时会与摩擦胫骨靠近膝盖的最上端。长期的摩擦会导致发炎。40%的跑步者会在开始跑步5年或更多时间后遭遇髂胫束综合症)。
  呼吸
  当有些人建议你如何计算呼和吸的时间时,我们告诉你只要保持深度的和规则的呼吸。很多时候呼吸会自己调节,跑得快了,呼吸也就快了。确实如此,大多数跑步者用口呼吸或口鼻同时呼吸,仅用鼻子呼吸是不可能吸入足够多的氧气的。
  上坡和下坡
  在上坡时放慢速度,总的来说上坡时加快速度不是个好主意。加快摆动手臂,想象你在把自己往上推。加快步频,想象火车爬上山坡的情景,不断为自己鼓劲“我可以做到“。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3-04
很多人喜欢跑步却又不敢跑步,因为越跑小腿越粗。难道小腿变粗是跑步的错吗?

1.正确的跑步方法
跑步的确会使小腿变粗,短跑运动员的小腿就都很粗壮;跑步也会让小腿变得结实,腿部线条更美,马拉松运动员个个小腿都很细。这都是因为跑步姿势和跑步强度导致的。
在跑步的时候,用前脚掌先着地或整个脚同时着地的话,会对小腿前部的胫骨及膝关节造成损伤,并且会强烈刺激小腿肌肉,造成小腿变粗;如果跑步姿势是尽量用脚跟先着地,然后由脚跟滚动到脚掌。这样跑可以减少跑步对踝关节压力,避免受伤。脚落地时的膝关节保持微曲,不要挺直,对膝关节有一个缓冲作用,还能拉伸小腿,对小腿肌肉的刺激并不强烈。这种跑法就不会使小腿变粗。跑步时,我们需要运用全部腿肌才可把身体跃起。其中主要是前大腿肌肉出力,但却难免会用到小腿肌肉。为了避免出现萝卜腿,跑步完毕后,你可做些拉伸运动,来松弛紧绷的肌肉。

即使采取了正确的跑步姿势,女生在慢跑初期仍会感觉小腿是在“长粗”,这是因为经常跑步后,小腿很疲劳、发僵、发硬、有紧绷感,让女生产生变粗的错觉。
女生跑步还有几个注意事项,一定要戴运动内衣固定胸部
要穿专业跑步鞋。

2. 肌肉生长原理

肌肉增长的一个因素是肌肉再受到大重量刺激后,超量恢复的过程,结果是肌纤维的横截面积增大。横截面积增大,才导致肌肉纬度增加,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变粗了变壮了。换句话说就是:增长肌肉就是用大重量的负荷去刺激肌肉,
并且从肌肉内部把肌肉纤维损坏,
并且通过摄入蛋白质修补肌肉纤维损伤的地方得到围度以及增肌肉的效果.而跑步只是承载我们的自重向前作功,根本谈不上是大重量刺激。大多数人觉得跑步上气不接下气的,非常困难,不是因为腿本身累,而是自己的心肺功能跟不上。

--------对应方法:跑步的同时要配合清淡的饮食,不要摄入大量蛋白质,这样就从源头上遏制小腿变粗。

3.跑步的时间
通常来说20分钟内基本肌肉里的糖份和脂肪酸已经被消耗光了,如果再继续跑下去的话,那么身体会燃烧脂肪给予身体能量,
从而去完成剩下的运动. 所以说跑步也好,或者其他有氧运动通常是在40分钟左右才有减脂肪的作用, 总体来说,20分钟的热身和消耗脂肪酸和肌糖.
剩下的20分钟燃烧脂肪。总结起来就是跑步的姿势一定要正确和起码运动不小于40分钟运动量才有减脂肪的效果。(我现在就是差不多40分钟的样子,不过是因为跑得比较慢)

4.跑步的强度
自我感觉自我感觉是掌握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包括轻度呼吸急促、感到有点心跳、周身微热、面色微红、津津小汗,这表明运动适量;如果有明显的心慌、气短、心口发热、头晕、大汗、疲惫不堪,表明运动超限。如果你的运动始终保持在“面不改色心不跳”的程度,心率距“靶心率”相差太远,那就说明你的锻炼不可能达到增强体质和耐力的目的,还需要再加点量。(跑步出汗越来越少,也没那么喘了,证明应该加量了)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