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能打吗说说看谢谢

如题所述

不能直接使用暴力,以教育为主。
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急于打孩子,因为冲动地打孩子,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这时候,你可以向孩子说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对他刚才行为的不满。
孩子不听话是应该冷静下来告诉孩子是非观念,引导孩子寻找自己错误行为的原因,可以适当的惩罚孩子,但尽量不要选择体罚的方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02
  不能打。
一位妈妈说:“孩子经常无理取闹,到超市就要买这买那,不给买就坐在地上哭闹。到别人家去就乱翻乱动,还会到人家沙发上乱蹦,无论你怎么说,孩子都不听话。每次我都会气不打一处来,回到家就痛打一顿,但是,打完以后又心疼,想想孩子也就4岁,虽说不听话,但总归是心疼的。”
  “打了孩子,一是心疼孩子,二是后悔,生怕打孩子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不良的阴影,到底该不该打孩子?打了孩子后应该怎么办呢?”
  分析:
  美国儿童教育家海姆·吉诺特曾说过:“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觉。孩子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要诚实和负责。”
  打骂孩子时,虽然孩子表面上诚惶诚恐,内心深处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根本没有反省,更不会去思考该如何修正自己的错误行为,甚至有些极端的孩子会想办法赶快逃离家庭,逃离父母的管束。
  支招:
  1、尽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
  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急于打孩子,因为冲动地打孩子,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这时候,你可以向孩子说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对他刚才行为的不满。比如,告诉孩子“我不喜欢你这样没礼貌!”“你的表现很让我伤心!”等。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有助于平静自己的情绪,也有助于让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来想问题,从而促进孩子的反思。
  2、用自然后果惩罚孩子
  孩子犯了错,无须过多批评,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的过失或者错误造成的后果。对于年幼的孩子,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修正错误的具体方法,指导孩子自己去弥补错误。
  比如,牛奶打翻了,就不能喝牛奶了。同时,孩子还需要自己来清理桌子上的牛奶。
  3、用间接的方式惩罚孩子
  如果孩子的过错不大,家长可以给孩子使个眼色、对他的行动加以限制、扣留他喜欢的东西、限制他娱乐的时间等间接惩罚的手段与方式,让孩子记住这次教训。
  当然,父母最好还要对孩子以后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孩子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比如,如果每次主动把玩具收拾好,可以增加看动画片的时间。
  4、打孩子时不要情绪化
  如果出现了不得不打孩子的情况,比如,在多次劝告无效的情况下,孩子依然不停闹腾而影响到周围人时,父母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冷静面对孩子的问题。
  5、让孩子明白自己被打的原因
  在迫不得已要打孩子的时候,父母要把打孩子当成一种教育的仪式,一定要明确告诉孩子,他为什么会挨打,这次要打几下,下次再犯错误要如何处理等,打的时候不要太重。
  打完孩子后,一定要哄哄孩子,让孩子明白,打了他,爸爸妈妈也很伤心。最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即使他错了,爸爸妈妈还是爱他的。
  6、不要打2岁内和6岁后的孩子
  2岁前的孩子由于心智发展不成熟,缺乏规则意识是正常的。打孩子对于孩子来说,没有警示作用,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完善,自尊感也越来越强。6岁后的孩子就已经是懂道理的年龄了。这时,父母更需要用讲道理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避免打骂在孩子心里产生负面影响。
  为什么两至三岁的孩子越制止他越爱打人,因为攻击行为是大部分孩子必经的成长过程
  大多时候是因为孩子处于口、手和脚的敏感期,他热衷于用口、手、脚探索世界,认识事物,探索的范围当然会包括他人的身体,于是出现了“咬人”、
“打人”、“踢人”等攻击行为。
  有的孩子严重缺乏安全感,通过攻击别人发泄不良情绪,或者想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成人不要给他贴上标签“你是个坏孩子会打人”,向对方家长和孩子致歉,及时把自家孩子抱住不让他继续出现攻击行为,平静地离开。同时,及时调整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给予他充分的安慰。这个阶段的孩子讲道理是百分之百没有用的。
  三周岁以后,孩子慢慢懂事些时,如果还打人,就要深层次地探究他打人的原因(是不是有家庭暴力等),消除根源,同时在他每一次攻击别人时,告诉他“不可以”。注意我用的是不可以,而不是不可以打人,不要把负面的信息加进去。只要孩子出现负面的行为,第一原则,淡化淡化再淡化!切莫强化!
  我们常常不知不觉间传递了许多负面的、消极的信息给孩子!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向别人诉说孩子的种种“劣迹”。比如很多妈妈常常在客人面前说,“他就是这样胆小!”“他就是不爱吃饭!”这样你在暗示你的孩子:你期望他成为这样的人。如果装作偷偷说给别人听,但又让孩子听到:“你知道吗,我家宝宝今天自己吃了满满一碗饭。”积极的暗示,能直达孩子的潜意识,影响巨大。不要威胁孩子“再吵闹,妈妈不要你了。”这是最大的威胁,最深的恐惧。
  正确的说法是:“请安静,妈妈爱你!”其它让孩子感到一切外部事物会伤害他的话都不能说。
  特别强调:坚决杜绝说以下的这些话:“不要吵,再吵警察来了。”“再闹,医生来打针了。”“快睡,大灰狼来了。”如果你不这样威胁你的孩子,他外出时就会落落大方、活泼开朗、健康自信。
第2个回答  2021-06-02

孩子不听话,不能简单粗暴地用打的方式来教育。打只会加大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隔阂,让孩子更加恨父母。

想让孩子听话,家长首先需要付出足够的时间,用心陪伴孩子。在陪伴的过程中,让孩子感受到来父母无条件的爱与接纳。

举个例子:

孩子考了100分,父母爱你。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不是因为100分的好成绩,而是因为你是父母的孩子;孩子考了50分,父母爱你。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并没有因为分数,而丝毫减少对他的爱。

如果父母在与孩子相处中,能持续做到足够的陪伴与无条件的爱与欣赏,孩子自然会听话。

孩子的一切问题,钥匙都在家长身上。

家长不断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第3个回答  2021-06-02
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耐心地劝解孩子,不要和孩子对峙,不然结果不是家长向孩子妥协,助长孩子遇事不满意就哭闹的任性脾气,就是家长忍不住打骂孩子,使孩子的身心受到伤害。
1.转移孩子注意力
孩子都会有逆反心理的时候,喜欢和家长对着干。如果孩子不听话,家长一定要耐心教育孩子。如果沟通半天也没效果,要做些别的事情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然后过一会儿再来教育孩子,效果会更好。
2.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孩子不听话通常由一些特殊原因或者内因所致,因此家长一定要好好观察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行为加以解析,从而找出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如果孩子受了委屈,不高兴,但是又不说,没有办法缓解,可能会通过和家长对着干来发泄。那么,家长需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尽可能地释放出自己消极的情绪。如果孩子生病了感觉不舒服,但是家长们没有察觉,还像往常一样对待孩子,孩子也会很“犟”。
3.给孩子制定一定的规则
制定明确规则是一个好办法,但是要保证孩子能够理解。例如告诉孩子““过马路时一定要抓紧大人的手”。如果孩子不习惯服从这些规定,家长就要再想办法。例如,孩子因为感觉自己被忽视而欺负妹妹,就让他帮妹妹洗澡、吃饭,然后找一段时间和孩子单独相处。如果孩子因为害怕黑而不肯上床,那么可以在孩子的床头留下手电筒。
第4个回答  2021-06-02
老人常说棒下出孝子,不是没有道理的,有的小孩太调皮捣蛋,光讲道理是行不通的,有时候也可以打,让他害怕这样可以加深印象让他不在犯同样的错误。建议…小孩不听话我们一般可以选择肉多的地方打,因为屁股上的肉结实不会打伤孩子,别的地方就慎重特别是脸。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