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作文,传承文化文明,书写壮丽甘肃,能不能帮我找一篇,我参照啊,拜托

如题所述

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敦 煌莫高窟翩翩飞天,几度踏梦而来;嘉峪 雄关狼烟虽已散去,依然令人神往不已; 大地湾文化、马家窑文化,流光溢彩、 如梦如幻,奏响了华夏文化壮美的序 曲。这里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 里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交汇地,这里是红 色文化的重要奠基地,这里是现代文化 的重要创造地。这里,就是甘肃。提及 甘肃,你会想到什么?是上古神话中的 人文始祖伏羲,还是丝绸之路上的厚重 敦煌,亦或是豪情万丈的边塞诗歌?当 然,你也会想到这个西部省份经济稍显 落后,人民善良而朴实。历史上的甘肃 为人们留下了太多文化宝藏。 从顶层到基层,甘肃文化建设跑步前行 不仅仅是文化产业,甘肃的文化事业也 将和文化产业一起,借助华夏文明传承 创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但是,脆弱的 生态环境、目前较为落后的配套硬件设 施,依然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和 发展时需要直面的问题。未来,高科技 的展示方式将极大满足观众需要,从而 实现游客分流,避免对文物古迹和脆弱 自然环境的破坏。而在配套硬件设施建 设方面,甘肃也会按照计划逐步改善。 文化给了甘肃重新崛起的机会。希望随 着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包括甘 肃在内的整个西北地区能够实现经济发 展的转型,重现历史上的辉煌。 我的家乡在富饶美丽、山青水秀的甘 肃。当冬天刚刚离去,小草就开始吐芽 了。鸟儿在树枝上唱着欢快的歌。我常 常驻足聆听。 苹果树、梨树、李子树花团锦簇。草地 上鲜花星罗棋布,身边柳絮飘舞。农民 伯伯们忙碌着耕种,孩子们成群结队地 在一起玩小石子、木屑和土块。春天来 到了。 夏天,万物进入了一个新的生长阶段。 在庭院和草地上到处都可见鲜花怒放, 其间蜜蜂采蜜、蝴蝶飞舞。不知名的昆 虫到处吟唱、跳跃,我们常常喜欢捕捉 它们并把它们装进小笼子里。我们也常 常能吃上新鲜的蔬菜。一条小溪从山脚 下流过,我们常常去里面捕捉小鱼,而 每到雨后傍晚时分,溪边常能听到蛙声 一片。另外我们也常常追逐牛、羊、马 玩耍。 秋天是金色的季节。麦浪翻滚,果实压 枝。庭院里到处挂满了玉米棒和辣椒, 一派丰收的景象。晚秋,在清凉的秋风 里大雁南飞。此时谷物入仓,牛羊肥 壮。农民伯伯们把一年的丰收写在了脸 上。 冬天是严酷的季节。早晨起来,推开窗 门,大地一片银装素裹。午饭后,我常 常和妹妹一起去河边散步,嬉戏追逐, 看着河里的野鸭来回游弋,冰雪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0-14
甘肃是我最喜欢的地方,那里沙漠、山峦、草地各种地貌尽收眼底,每一处都饱含着沧桑的历史。甘肃省面积和我的家乡英国差不多大,这里游客并不多,这也是我选择去甘肃旅游的原因之一。
  从兰州出发向南,我们第一站乘船来到了炳灵寺石窟。船行水库上,可以远远地望见远处的山上的民宅。这些房子依山而建,房间嵌在山体内,安装有窗和小门。
  下了船,我们见到了当地居民,他们热情且骄傲地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家。他们利用天然的山脊为墙,将房屋刷成了彩色。屋内宽敞、整洁、明亮,还安装有电视。当地人邀请我们进入他们的卧室,我见到了他们的炕,这是一种一半位于地下的床。冬天,只要点上火,炕就会烧得非常温暖,尤其非常适合孕妇休息。虽然这种床的建造非常简单,但非常舒适。
  当我们询问在这里生活是否方便时,当地居民脸上洋溢的笑容告诉了我们答案。的确,在当地气候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这样的房屋非常舒适,冬暖夏凉。回到船上,我们继续出发,不久进入了一个壮丽的峡谷,两边都是漂亮的粉红色的墙。拐过一道弯,山上一座佛像赫然映入眼帘。佛像高大恢弘,约有10层楼高,异常雄伟、美丽。大佛的脸上露着静谧的笑容,在峡谷的衬托下,这里显得格外宁静。顺着悬崖,我们登上峭壁,去欣赏一些佛龛中的小型佛像雕塑。
  第二天,我们向北沿着古丝绸之路和横穿整个甘肃的长约1000公里的河西走廊游览。现今的公路正是沿着古代的道路所修建,行程中,我们见到了因壮美而著称的嘉峪关。
  毫无疑问,整个河西走廊中最令人震憾的遗迹是敦煌,这里有着各种各样的佛像雕塑、壁画,其中包括举世闻名的《飞天》。在这里我惊愕地得知,其中不少保存达数百年的历史文物现今竟然保存在国外的一些博物馆中,这其中也包括我的祖国。这些文物当年是被中国人所称的“西方列强”所掳走。当年,这些壁画被视作极为珍贵的宝贝。我本人是一名医生,对一幅反映医学的卷轴非常感兴趣,它作于1000年前,被藏在一个密封的洞中,直到100多年前才重见天日。这幅卷轴中记录了中国古代的中草药药方,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医学教育课程,展示了中国古代医学成就的广度和深度。
  甘肃行的第二站,我们来到了汉长城遗址。那天清晨,我们乘坐的吉普车在平坦的公路上行驶,突然,一片茫茫大沙漠出现在眼前,顿时我感到天气变得炎热起来。我们面前是单调乏味的沙漠,几个世纪以来鲜有生命来过。终于,行至在遥远的地平线,我们找到了汉长城遗址。走下吉普车,来到城墙下,起初我觉得这里没什么吸引我的眼球。汉长城的城墙最高处不过3米,许多地方已经损毁断裂。不过由于沙漠的极度干旱,长城的结构被很好地保存至今。在破损处,我看到城墙的外表糊着一层泥浆,内部结构清楚可见。这一刻,我突然感受到了长城的神秘和牢固之所在。城墙是由泥浆、砖、芦苇一层一层混合建筑而成,沿着破裂的地方,我可以用手摸到石块和芦苇。将鼻子贴近,我可以嗅到芦苇的清香。
  我的思绪飘回到2000年前,当年忍受着极端高温修建长城的男男女女们都是谁?他们以如此完美的手艺修建了这么漂亮的长城。当他们一天又一天地辛苦劳作时,他们在想些什么?他们是否知道长城对于抵御外敌入侵的重要?他们当时吃些什么,在哪里睡觉?他们曾忍受怎样的辛劳,有多少人因此而身亡,这些人又被葬在何处?我们不知道他们,也无法铭记他们,但美丽的长城永远记载下了他们的贡献。恍惚间,我感到当年的工匠们就围绕在我身边,我崇拜他们,尊重他们的成就。
  我们在汉长城遗址游览了好几个小时,直至夕阳西下,变成一轮红红的火球挂在地平线。在温暖的气温中,在沙漠的昏暗光线里,我抬头仰望天堂,深呼吸。中国的历史多么宏伟、多么特殊,直至今日,中国依然如此强大。

另一篇::
在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境内,因其上有历史上著名的关隘而得名,它横亘于张家川东北,绵延百里,是古丝绸之路上扼陕甘交通的要道。 自周秦至汉唐直至明代海运未开通以前,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岁月中,穿越关山的关陇古道一直是我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陆上纽带,沿途“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寨”,是古丝绸之路上建筑工艺最高、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古道群。历史上,自长安西去,多经关陇道,其中必越关山。只有翻越了关山,才会到达更加遥远的河西走廊。东望汉中、西控陇右的陇山南段——关山,因其特珠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千百年来文人墨客里常常提及的一道山脉。
  关山古道:古人曾悲歌行路难
  我相信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着一些古典的情怀,有一首北朝民歌《陇头歌辞》:
  “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
  朝发欣城,暮宿陇头。寒不能语,舌卷入喉。
  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看到“念吾一身,飘然旷野。”一句,竟然不能自已。
 关山古称陇山,又曰陇坻、陇坂、陇首,那里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关陇道是丝绸之路南大道从长安进入甘肃的必经之地。
 关山牧场既不同南部秦岭山地,也不同于周围黄土高原,有人这样评价“陇坂满目皆千仞,唯有关山以秀媚”。
神秘甘南---------舟曲拉尕山:
拉尕山位于甘肃省舟曲县立节乡东南部的白龙江南岸,距313省道12公里。拉尕山自然景色优美,拥有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同时是舟曲藏乡很重要的藏传佛教聚集地。
拉尕沟沟狭谷深,溪涧清幽,山峰奇特。居中一峰傲然挺立,左右山峰呈拱抱状,三座山交会于山腰,形成一缓冲地带,拉尕村坐落其间,40余户村民在此生活。拉尕山峰巅草地如茵,松林环抱,灌木茂密。极目远眺,千山万壑尽收眼底。春夏时节,山花烂漫;秋季,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冬季,山舞银蛇,雪峰、幽谷、松林又是一番景象。
拉尕山除了自然景色优美,还有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藏族服饰光彩夺目、珠摇环佩;格调迥异的藏族罗罗舞、摆阵舞、马铃舞,尤其是朵迪舞舒展欢快,已成为舟曲的“县舞”,在2003年甘南藏族自治州五十周年华典上,舟曲朵迪舞获全州第二名。2005年5月端午,“首届拉尕山风情旅游节暨拉尕山庄开业典礼”在景区隆重举办,接着,8月30日、投资400万元的占单大桥,包括通往拉尕山景区的二级油路工程开工典礼在白龙江边举行。
壮丽陇东------“愚公精神”的体现:庄浪梯田:
庄浪梯田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被誉为“梯田王国”的庄浪大地,望山山翠,看地地平,层层梯田如雕如塑,如诗如画。其“山顶沙棘戴帽,山间梯田缠腰,埂坝牧草锁边,沟底穿鞋”的生态梯田综合治理模式,将黄土高原精心描绘成一幅景色迷人的风景画。1998年,庄浪干部群众兴修梯田的伟大壮举被《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同年庄浪县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梯田化模范县”。
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从六十年代起,酷暑严寒吓不倒、贫穷饥饿压不垮的40万庄浪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征山不止,治水不休,坚持不懈地开展了以兴修水平梯田为中心,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生态环境建设,苦战30多个春秋,终于建成了占全县总耕地面积90%以上的百万亩水平梯田,以倚天巨笔写下了庄浪历史上最为壮丽的一页,也写下了一串令世界惊叹的数字:修梯田付出了价值4.75亿元的劳动量,移动土方量2.96亿立方米,若堆成一米见方的土墙可绕地球六圈半。梯田化县的建成,奠定了庄浪农业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把旅游业培育成西部经济支柱产业政策的实施,为庄浪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如今,走遍庄山浪水,放眼碧野蓝天,被誉为“梯田王国”的庄浪大地,望山山翠,看地地平,层层梯田如雕如塑,如诗如画,其“山顶沙棘戴帽,山间梯田缠腰,埂坝牧草锁边,沟底穿鞋”的生态梯田综合治理模式,使得慕名前来考察的日本、以色列农业专家情不自禁地称赞:“这是庄浪人民在黄土高原上精心描绘的一幅景色迷人的风景画,简直是世界奇迹!”

网上文章,仅供参考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