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姓什么?

姜子牙姓什么?

  辞海的解释:
  姜姓,吕氏,名 望,字尚父

  姜子牙——中国谋略家的鼻祖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也称吕尚、姜尚,俗称姜子牙,商朝未年人。相传姜子牙的先祖本是个贵族,在舜帝时作过官,而且屡立战功,被舜封在吕地(今河南南阳),所以又称吕尚。但到了姜子牙出世以后,家境已经败落了,成了普通了贫民,所以姜子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无论宰牛也好,还是做生意也好,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
  姜子牙在世的年代,正是殷商走向衰亡、地处商朝西的一个属国周逐渐上升的时期。姜子牙听说周伯姬昌施行仁政,经济发达,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大得人心,便很想为兴周灭商一展雄才大略。而此时姬昌也正在为治国兴邦而广揽人才。于是姜太公便下定决心,离开了商朝,不辞劳苦,来到了周的领地渭水之滨,终日以钓鱼为生,其实是在观察世态的变化,寻找大展宏图的机会。据说,姜子牙钓鱼用的是直钓,鱼当然钓不上来,所以才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说法 。终于,在他80岁那年,周文王访到了他,拜为丞相。姜尚辅佐周室安邦治国,励精图治,发展生产,兴兵伐纣,建立西周。
  姜子牙用了几十年的功夫,勤学苦读,孜孜不倦地研究探索,可谓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学识渊博。尤其对历史和时势的研究更是驾轻就熟。如今当了姬昌的太师可以说是厚积薄发、运筹帷幄而游刃有余。对内他帮助姬昌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政策如:实行“九一租税制”,即农人租用公田,只缴纳九分之一租税的低税制度;给大大小小的官吏“分地”,作为官吏的奉禄,而且子孙可以承袭等。这样,就调动了农人在官田上努力生产、官吏们自觉地搞好本人分地生产的 极性,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有朝一日兴兵伐纣奠定了稳固的经济基础。对外,姜子牙协助姬昌实行光养晦薄、秃孤立瓦解的政策。对商王他表面上表现得谦和恭顺一心事殷,使商王误以为周是最可靠的属国,姬昌是位忠心的伯;而在暗中却采取种种手段,拉拢争取殷商王朝的其他属国,使殷商越来越孤立,结果许多诸侯国和部落陆陆续续地弃殷而投周。到了后来,殷商虽名为天子,而真正附属于他的属国、部落却连三分之一都不足了。这样,就又为最后消灭纣王,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可惜的是,姬昌未能实现灭纣的愿望,便撒手归西了。姬昌死后,他的儿子姬发继位,这就是周武王(姬昌死后被追封为周文王)。姬发继位亦继志继续为兴周灭商而努力。他拜姜子牙为国师,姜子牙也不改初衷,继续全力辅佐姬发以图大业。有一天,武王姬发问姜子牙:“我打算减轻刑罚,而又能树立我的权威;少施行一些赏赐,而又能使人们从善;少颁布一些政令法规,而民众又都能自觉按一定的规范行事。请问师尚父,怎样做才能实现这一点呢?”姜子牙说:“如果你杀了一个人就能使一千个人害怕而不再犯罪,杀两个就能使一万个人害怕而不再犯罪,杀三个人就能使三军军威大振,那么你就把他们杀了;如果你赏了一个而使一千个人高兴,赏两个人而使一万个人高兴,赏三个人而能使三军上下都高兴,那么你就赏他们;如果你能通过法律条令约束了一个人而使一千人遵照执行,那么你就用这法律法令去约束他;如果你能通过禁止两个人的错误行为而使一万个人不再去做,那么你就去禁止;如果你能通过教育三个人而使三军上下都受到教育,那么你就去教育。总之,能够杀一个而惩戒上万人,赏赐一个而激励更多的人,这才是有道明君的权威,幸福之所在啊!”武王姬发听了,顿开茅塞,照着姜子牙的话去做,时时慎于刑赏,力求令行禁止,使周朝的政治更加清明,背叛殷商而依附周室外的人越来越多,出师伐纣的日子已经指日可待了。
  这时周朝已羽翼丰满国势日隆而殷商王朝已出现了土崩瓦解之势。特别是殷商王朝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内忠臣良将被杀的被杀、被囚的被囚、外逃的外逃、降周的降周。姜子牙审时度势,认为伐纣的时机已到,便亲任主帅统领大军,以吊民伐罪为号召,联合诸侯各国出兵直取商都。经过牧野一战,大败商军,迫使商纣王连夜出逃,与妃子妲已投火自焚于鹿台。中国历史上的殷商王朝至此也便宣告灭亡了,姜子牙终于完成了扶周灭商的宏图大业。
  由于姜子牙在兴周灭商中建有殊功,武王姬发把姜子牙封到了齐地,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姜子牙励精图治,终将齐国治理成为春秋战国时期五霸七雄中的强国之一,而由于姜太公的雄才伟略,更被后人称为“中国谋略家的开山鼻祖”。司马迁就曾说:“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史记·齐太公世家》) 在我国著名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说姜太公曾在昆仑山从元始天尊学道,后来是奉师命下山辅佐周室的。在起兵伐纣时,也是通过许多道术之士与纣军斗法而完成兴周大业的。这其实是把姜太公这个历史人物神化了。

  参考资料:http://www.xmmol.com/show.aspx?id=60&cid=48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08
“三百年前是一家”,而姜子牙的后裔在三千年前则同一姓。据唐·封演撰《封氏闻见记》卷四《武监》载:
开元十九年,置先师太公庙,春秋二仲上戊日释奠,用张良配享,牲用太牢,轩县之乐,八佾之舞。出师将发日,皆引辞。京兆曹卢若虚录太公之后:姜氏、吕氏、尚氏、齐氏、高氏、卢氏、柴氏、庆氏、国氏、纪氏、绍氏、檀氏、贺氏、指氏、掌氏、厉氏、牵氏、晏氏、望氏、献氏、易氏、章氏、谢氏、丁氏、申氏、营氏、浦氏、莱氏、许氏、盖氏、雍门氏、东门氏、子雅氏、子尾氏、子襄氏、子牙氏、子功氏、公旗氏、公牛氏、卢蒲氏、祭公氏、闾公氏、仲长氏、章仇氏等四十八姓,刻石为记;礼部员外郎崔宗之制铭,立于庙门。天宝中,太学生张絅上书:“请于太公庙置武监,国子监相对,教习胄子,春秋释奠于先师太公,一如国学文宣王庙。”书寝不报。
意思是说,唐开元十九年(731),设置了《先师太公庙》,每逢春二月、秋八月的上旬戊日,则供酒置食以对先师太公姜子牙进行奠祭,并由“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祔祀合祭,祭祀所用的牺牲为牛、羊、猪,即三牲全备的“太牢”,并演奏诸侯三面悬挂陈列的“轩悬之乐”乐器,同时跳起八行八列的“八佾之舞”。当军队出师,将帅出发之日,大家都来引身请辞。由京兆功曹卢若虚秉笔,记录了姜太公后裔的姓氏如下:姜氏、吕氏、尚氏、齐氏、高氏、卢氏、柴氏、庆氏、国氏、纪氏、绍氏、檀氏、贺氏、指氏、掌氏、厉氏、牵氏、晏氏、望氏、献氏、易氏、章氏、谢氏、丁氏、申氏、营氏、浦氏、莱氏、许氏、盖氏、雍门氏、东门氏、子雅氏、子尾氏、子襄氏、子牙氏(?)、子功氏、公旗氏、公牛氏、卢蒲氏、祭公氏、闾公氏、仲长氏、章仇氏等四十八姓氏,以铭刻在石碑上以作载记;由礼部员外郎崔宗之书写而制作碑铭,矗立在庙宇的门口。天宝(742—756)中,太学生张絅上书启奏:“请于太公庙设置武监,与国子监相文武对应,以教习皇室王子、贵族公子和国子学生员,在春秋二季奠典先师太公姜子牙,一切如同国学馆的文宣王孔圣庙。”然而所奏言的上书始终没有上报。
(二)
《封氏闻见记》有不同版本,如有《雅雨堂丛书》本、《丛书集成》本,以及赵贞信《封氏闻见记校注》1958年中华书局版。后二者皆据《雅雨》本编辑而成。后者《封氏闻见记》,经过并补佚文,最为精善。《封氏闻见记》翔实可靠,史料价值颇高。
据《四库总目提要》说:“唐人小说多涉荒怪,此书独语必徵实。前六卷多陈掌故,七、八两卷多记古迹及杂论,均足以资考证,末二卷则全载当时士大夫轶事,嘉言善行居多,惟末附谐语数条而已。”
全书编排极有条理,凡一百门,如道教、儒教、文字、贡举等等。所涉及范围很广,既有科举、铨选等政治制度,又有壁记、烧尾等官场习俗,也有婚仪、服饰、饮食、打球、拔河、绳技等社会生活,此外还有碑碣、羊虎、纸钱、石鼓等名物的讲说,缘此常为研究唐代文化之所取材。
关于作者,据《四库总目提要》载:“《封氏闻见记》,全十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唐封演撰。演里贯未详。考封氏自西晋、北魏以来,世为渤海蓚人,然《唐书·宰相世系表》中无演名,疑其疏属也。”
封演(约736—约805),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天宝中,为太学诸生,天宝十五年(756),登进士第,至德(756—758)后,为相卫(昭义镇)节度使薛蒿从事,检校屯田郎中,大历七、八年间(772、773),曾权(代理)邢州刺史,大历八年(773),薛蒿卒,复佐其弟薛㠋,大历十年(775),随薛㠋投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为从事,田承嗣卒,继佐其子田悦,建中三年(782),田悦称王,署司刑侍郎,贞元(785—804)中,仍在魏博佐田氏,官检校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贞元十六年(800),尚在世,约贞元(805)末逝世。所撰《封氏闻见记》,为研究唐代社会文学重要资料。据《新唐书·艺文志》载,另著录《古今年号录》一卷、《续钱谱》一卷,皆佚。
(三)
卢若虚,范阳(今北京)人,为《太平广记》中“陇西李捎云”的岳父。卢若虚官至京兆功曹、起居舍人,著有《卢若虚集》、《南宫故事》三十卷、《太公后裔四十八姓碑》、《卢若虚刻石记》。
卢若虚曾为其母撰《唐卢君妻口晋墓志》说:“夫人讳晋,字行昭,赵郡平棘人,曾祖蓐斋,阳平令。祖弘节,皇大理卿,清平公。”
时为起居舍人的卢若虚,在评价历史上罕见的一位以死守法、执正的法官徐有功时说:“徐公当雷霆之震,而能全仁恕,虽千载未见其比。”
徐有功,举明经及第,历蒲州司法参军、司刑(大理)寺丞、秋官(刑部)郎中、侍御史、司刑寺少卿等,长期在司法任上,是唐武则天时期与酷吏斗争的一面旗帜,故《新唐史》说他“虽十岁未见其比”。他死后,武则天念其清正,追赠为大理寺卿,唐中宗李显登位后,又加赠为越州都督(一品),并特下诏表彰:“节操贞敬,器怀亮直,徇古人之志业,实一代之贤良”和“卓然守法、虽死不移。无屈挠之心,有忠烈之议。”
卢若虚又是史学家,曾与刘郑兰、萧晟共同撰修《唐六典》。据《新唐书·艺文志》载:“萧嵩知院,加刘郑兰、萧晟、卢若虚。”
崔宗之,名成辅,以字行,吏部尚书崔日用之子,袭封齐国公,历官左司郎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贬谪为官金陵。与李白以诗酒唱和,常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存诗一首。
据《新唐书·李白传》载,崔宗之为“酒八仙人”四仙,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四仙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酒八仙人”,依次为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李白、苏晋、张旭、焦遂。
张絅,太学生。
(四)
《封氏闻见记》中说四十八姓氏,其实只有四十四姓氏。
另据《潜夫论》说:“姜戎居伊、洛之间,晋惠公徙置陆浑。州、薄、甘、戏、露、帖,及齐之国氏、高氏、襄氏、隰氏、士氏、强氏、东郭氏、雍门氏、子雅氏、子尾氏、子襄氏、子渊氏、子乾氏、公旗氏、翰公氏、贺氏、卢氏,皆姜姓也。”
看来姜姓还有襄氏、隰氏、士氏、强氏、东郭氏、子渊氏、子乾氏、翰公氏均属姜姓。襄氏应是子襄氏,而子牙氏,似有误,应是子渊氏,或子乾氏。
《潜夫论》,三十六篇,多为讨论治国安民之术的政论文章,也涉及哲学问题,王符撰。
王符(85?—163?),字节信,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东汉政论家、文学家、进步思想家。大约生于东汉和帝、安帝之际,卒于桓帝、灵帝之际。少好学,有志操,与马融、窦章、张衡、崔瑗等人相友善,其活动在黄巾起义之前。当时东汉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和严重,朝政更加腐败黑暗,统治阶级的贪婪和残暴,再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使社会更加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王符因性情耿介,不苟同于世俗,于是终身不仕,隐居著书达三十余篇,以抨击时政之得失,取名为《潜夫论》。
另有《潜夫论笺校正》,清汪继培编著。此书经过引证详核,作了笺注。《潜夫论笺校正》,着重选收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的,个别不属于子部的书,如班固的白虎通义,因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也一并选入。
汪继培(1751—1819),字因可,一字厚叔,号苏潭,浙江萧山人,藏书家汪辉祖第四子,嘉庆十年(1805)进士,官吏部主事。因淡于官场,告假请归,一心研经史,搜讨藏书和校勘不倦,继续完成其父所著《辽金元三史同名录》、《九史同名录》等,所校列子亦精,并收录于《湖海楼丛书》中,辑有《尸子》三卷,乾隆五十八年(1793)后,家中所藏之书归于他掌管。
《潜夫论》记述有姜子牙、申伯,如:
《潜夫论·三式第十七》三式:传记所载,稷、契、伯夷、皋陶、伯翳,日受封土。周宣王时,辅相大臣,以德佐治,亦获有国。故尹吉甫作封颂二篇,其《诗》曰:“亹亹申伯,王缵之事,于邑于谢,南国于二式。”又曰:“四牡彭彭,八鸾锵锵。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此言申伯、山甫文德致升平,而王封以乐土,赐以盛服也。
这里提到申甫(山甫)在申伯城邑东边,即吕邑。
《德化第三十三》志氏姓:黄帝之子二十五人,班为十二:姬、酉、祁、己、胜、蔵、伾、拘、厘、姞、衣氏也。当春秋,晋有祁奚,举子荐雠,以忠直著。莒子姓己氏。夏之兴,有任奚为夏车正,以封于薛,后迁于祁,其嗣仲□居薛,为汤左相。王季之妃大任,及谢、章、昌、采、祝、结、泉、卑、遇、狂大氏,皆任姓也。
这里提到,黄帝二十五子;任奚在夏朝曾官车正,封在薛,后迁祁,其后裔为成汤左相;周文王之母王季之妃姓任,与谢、章、昌、采、祝、结、泉、卑、遇、狂大氏,同一任姓。
《赞学第一》赞学:天地之所贵者人也,圣人之所尚者义也,德义之所成者智也,明智之所求者学问也。虽有至圣,不生而智;虽有至材,不生而能。故《志》曰:黄帝师风后,颛顼师老彭,帝喾师祝融,尧师务成,舜师纪后,禹师墨如,汤师伊尹,文、武师姜尚,周公师庶秀,孔子师老聃。若此言之而信,则人不可以不就师矣。夫此十一君者,皆上圣也,犹待学问,其智乃博,其德乃硕,而况于凡人乎?
这里提到,周文王、周武王父子均以姜子牙为师。
《潜叹第十》潜叹:文王游畋,遇姜尚于渭滨,察言观志,而见其心,不谘左右,不诹群臣,遂载反归,委之以政,用能造周。故尧参乡党以得舜,文王参己以得吕尚,岂若殷辛、秦政,既得贤人,反决滞于雠,诛杀正直,而进任奸臣之党哉?
这里提到,周文王在渭水之滨知遇到姜子牙。
《梦列第二十八》梦列:在昔武王,邑姜方震太叔,梦帝谓己:“命尔子虞,而与之唐。”及生,手掌曰“虞”,因以为名。成王灭唐,遂以封之。此谓直应之梦也。
这里提到,周武王后叫邑姜,是齐太公姜子牙的女儿,做梦后生了太叔。《左传》杜《注》云:“邑姜,武王后,齐大公女。怀胎为震。”
《志氏姓第三十五》志氏姓:昔者圣王观象于乾坤,考度于神明,探命历之去就,省群后之德业,而赐姓命氏,因彰德功。传称氏之彻官百,王公之子第千世能听其官者,而物赐之姓,是谓百姓。姓有彻品,于王谓之千品。昔尧赐契姓姬;赐禹姓姒,氏曰有夏;伯夷为姜,氏曰有吕。下及三代,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后世微末,因是以为姓,则不能故也。
这里提到,伯夷姓姜,吕氏。
《志氏姓第三十五》志氏姓:炎帝苖胄,四岳伯夷,为尧典礼,“折民惟刑”,以封申、吕。裔生尚,为文王师,克殷而封之齐,或封许、向,或封于纪,或封于申。城在南阳宛北序山之下,故《诗》云:“亹亹申伯,王荐之事,于邑于序,南国为式。”宛西三十里有吕望。许在颍川,今许县是也。姜戎居伊、洛之间,晋惠公徙置陆浑。州、薄、甘、戏、露、帖,及齐之国氏、高氏、襄氏、隰氏、士氏、强氏、东郭氏、雍门氏、子雅氏、子尾氏、子襄氏、子渊氏、子乾氏、公旗氏、翰公氏、贺氏、卢氏,皆姜姓也。
这里提到,为炎帝的根苗胄裔的四岳之首伯夷,在齐国“典三礼”,为尧定典制礼,用刑罚治理黎民百姓,得以封申国、吕国。后裔生吕尚,为周文王老师,攻克殷商而封在齐国,或封在许国、向国,或封在纪国,或封在申国。
《志氏姓第三十五》志氏姓:祝融之孙,分为八姓:己、秃、彭、姜、妘、曹、斯、牟。
这里提到,祝融的孙子,分为八姓,其中之一为姜姓。
《志氏姓第三十五》志氏姓:秃姓朡夷、豢龙,则夏灭之。祖姓彭祖、豕韦、诸稽,则商灭之。姜姓会人,则周灭之。
这里提到,夏朝灭了秃姓的朡夷、豢龙,商朝灭了祖姓的彭祖、豕韦、诸稽,周朝灭了姜姓的会人。朡夷,能驯龙者。豢龙,会养龙者。彭祖、豕韦,均为能驯龙者。诸稽,天神。会人,待考,也许也是能养龙,驯龙者,如同八百岁的彭祖,已乘龙上天去了。
从上可知,《潜夫论》对于谢氏研究,有着重要和丰富的史料价值,特别是有关炎帝姜姓谢氏和黄帝任姓谢氏部分。
我们说“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由此看来,姜子牙后裔的五十多个姓氏其实也是一家人。
第2个回答  2022-11-14
姓许。
姜子牙后人姓许。姜子牙是吕氏,封地在齐国,但是相传其后人为许氏。姜子牙是吕氏,封地在齐国,但是相传其后人为许氏。
姜氏政权在辅佐了周王八百年的江山之后却经历了王朝政变,姜氏一族也无法再继续下去,日月星辰变化,王朝更迭,这个大家族的兴衰也要顺应潮流。 
第3个回答  2010-12-17
姜子牙,字子牙,号飞熊,也称吕尚。商朝末年人,其始祖四岳伯夷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因此得吕氏。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第4个回答  2010-12-17
姓姜,字子牙,也叫吕尚 , 太公望,姜子牙,姜太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