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战争期间发展出来的火器都是什么类型的?

如题所述

北宋初年的《武经总要》一书,记载有火炮、蒺藜火球和毒药烟球等三种火器的火药配方。这是世界历史上最早冠以火药名称并直接应用于实战的武器。北宋时,还有专门机构管理火药生产。宋敏求《东京记》记载的汴京的“火药作”,就是火药制造工场。

由于战争频繁,火药技术不断改进,火药兵器得到发展。宋金战争中出现了铁火炮等爆炸性火器和火筒等管形火器。1126年金人攻打宋都,夜发“霹雳炮”,而宋朝守将李纲也以炮对炮,使用一种名为“震天雷”的铁皮火炮。

1259年,有人制造出“突火枪”。这种管状火器用竹筒做枪身,内装火药和“子窠”。这是现在所知最早的能发射子弹的火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2
宋室南渡以后,北方居民也大量南迁至两浙,使江南的农业手工业和科学技术都有新的提高,都城临安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聚集了具有各种技艺的工匠与专门人才,拥有发达的军器、造船、印刷等手工业。临安的军器手工业,以开封迁来的军器手工业为基础,建立了御前军器所。
御前军器所既是军器制造的管理机构,又辖有规模巨大的军器制造作坊。这些作坊分工严密、工艺精细,平时共有固定工匠2000余人,杂役兵500多人,最多达5000多人。他们大多从两浙、福建招来,每年制造各种军器达300多万件,装备军队使用。按当时规定,军器制成后,先要送便殿检验,合格的军器作为样品,颁发各地仿制。当时除临安以外,不少军事重镇都设有火药与军器制造作坊,具有一定的制造能力。

据南宋大臣李曾伯在宝祐五年(1257年)调查静江(今广西桂林)兵器贮存情况的报告中称,荆淮之地经常存有铁火炮(即铁売火球)10多万只,而江陵府(今湖北江陵)每月就能造铁火炮1000——2000只。又据《景定建康志》卷三十九记载,当时的建康府(今江苏江宁县南)在两年三个月的时间内,就能“创造、添修火攻器具共六万三千七百五十四件”,其中仅创造的就有“三万八千三百五十九件”。
上述统计数字说明,建康府的军器手工业部门,在13世纪60年代制造火器的能力已蔚为可观。从所制火器的种类看,主要有射远的弓火药箭与弩火药箭,它们创制于北宋初,至此时已成为主要的火攻箭;爆炸性火器铁火炮不但数量多,而且有五种规格,大者10斤,小者3斤,既可用抛石机抛掷,也可用手投掷,可以认为它们是当时使用较多,毁杀威力较大的爆炸性火器;霹雳火球与蒺藜火球,仍沿袭北宋初创制时的形制构造,发挥其作用;除了原有的火器外,还出现了新创制的火筒,其形制构造和用途,当与《宋史》记载的突火枪是同一类的管形射击火器。

据说在南宋度宗时(12651274),由于建康府生产的火药数量多,因而不得不“政筑炮药库”以作贮存火药之用。仅建康府在两年三个月内就能制造这么多的火器,如果集当时的首都临安及南方各大府所制造的火器,那么每年至少也当在数十万件以上。
二、北宋的灭亡为金军火器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金军在攻陷汴梁和灭亡北宋的过程中,由于占领了汴梁等许多地方的火药与火器制造中心,留用了其中的汉族工匠收缴了宋军多年贮备的火器,延用了设备先进和齐全的火器制造作坊,从而为金军大量仿制和使用火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又由于金军占领了泽州(今山西晋城)、大名(今属河北)等产硝的地区,因而也为火器制造提供了丰富的原料。更为重要的是金人首领重视兵器生产,他们在建国后即建立一整套的兵器制造机构,以兵部掌兵籍、兵器等重要军务,并设立军器监专掌兵器制造事宜。军器监下辖军器库、甲坊署和利器监等制造、修治和贮存军器等机构。此外,诸京还设立了都作院,管理各地的兵器制造。
由此可见,为了同宋军作战,金军也在自已的统治区域内,建立了完整的兵器制造系统。为了保证所制兵器的质量,规定在“军器上皆有元(原)监造官姓名年月,遇有损害,有误使用,即将元监造官吏依法施行,断不轻恕”。由于各种规定严格,所以成品质量都有保证。基于这些原因,所以金人不但能够较快地仿制和使用宋军装备的火器,而且还能在战争过程中,发挥其创造才能,把北宋初的纸壳火球,发展成先进的铁壳火球“铁火炮”,以及创制了单兵使用的飞火枪等新式火器。

三、宋金之战中火器的使用
南宋前期,除陈规创制的长竹杆火枪以外,其他各地军民,仍然使用火球与火药箭进行抗金作战。同北宋末年的抗金作战相比火器在南宋抗金作战中的使用,已有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首先是扩大了使用范围,它们除在攻守城战中使用外,已用于水战和野战,从而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其次是增加了使用数量作战中万箭齐飞,百炮并发的壮观场面已屡见不鲜;其三是提高了火药威力,从利用火器的燃烧性,已发展为初步利用火器的爆炸性。这几方面的发展,可以看出南宋初期火器的改进情况
第2个回答  2020-10-11
自从12世纪以来,西方战争就有了少量的武器。我不知道你说的”通用”是什么意思,但是武器从15世纪开始就存在了,但是它们不是主要的力量。西班牙方阵由长枪组成,火绳枪和弩在第二,弓箭手在里面。注意步枪不是用来代替弓箭的,而是长矛,榴弹炮是用来代替弓箭的,大炮是用来代替弩的。虽然步枪威力很大,但是有一个大问题,就是当时的步枪是光滑的膛线,打不准。100米投篮命中率不到5% 45米投篮命中率刚刚超过30% 。所以,步枪虽然很早就流行起来,直到16世纪还是一种辅助武器。三十年战争期间,瑞典军队发明了逐行射击战术,解决了命中率问题,使燧发枪逐渐成为战场上的主力。后来,路易时期的一位法国军官,发明了一种安装在燧发枪侧面的刺刀,这使燧发枪成为步兵的标准配备,取代了长剑和长矛。七年战争是第一次”全面武器战争”。从七年战争开始到19世纪中叶,是燧发枪和火枪的时代,因此,那个时期的战术主要围绕着,各种各样的阵型和传播。19世纪中叶以后,步枪的兴起,散兵逐渐取代了战线战术。事实上,单发命中率较高的步枪,在七年战争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但由于装弹困难,故障率很高,直到后膛式步枪问世,它才取代了毛瑟枪100多年。
第3个回答  2020-10-11
北宋初期,开宝二年(969年),当时兵部的令史冯继升等人首次发明了制造火药箭的技术,经试验证明效果良好,他还向宋太祖赵匡胤当场做了表演。赵匡胤观看后很高兴,奖给他许多衣物和布匹,此即《宋史·兵志》上所记载的:“时兵部令史冯继升等进火箭法,命试验,且赐衣物、束帛。”
有了这种火力较猛的先进武器,在后来的北宋统一全国的战争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开宝八年(975年),北宋的军队就利用这种火药箭作为攻灭南唐的重要武器。
咸平三年至五年(1000-1002年),有又了两个叫唐福和石普的人,先后向北宋献出火箭、火球和火蒺藜等新式武器。北宋朝廷并在都城汴京巨大的兵工厂“广备攻城作”内,专门设置了火药作和火作两大作坊。
据北宋时期的相关文献记载,火作就是主要生产火箭、火炮和火蒺藜等火器的作坊。这个作坊的生产量很大,曾经在一天之内内生产出弩火药箭七千支,弓火药箭一万支,蒺藜炮三千支,皮火炮两万支之多。
蒺藜火球
火药作所生产的火药有三种:一种是毒药烟球火药,一种是蒺藜火球火药,还有一种是火炮火药。这三种火药的成分以硝、硫磺和炭为主,还有桐油、沥青等原料。从这些火药成份来看,主要还是利用它的燃烧力、浓烟和毒性,而不在于爆炸力。
为什么研究出这些火药只用于燃烧和浓烟呢?这主要的原因和我国古代冷兵器作战中的火攻法分不开的。
从北宋生产的这些具体火器来看,毒药烟球主要在于使敌人中毒并迷失方向,以降低其战斗力;蒺藜火球主要用于制造道路障碍,以阻止敌人兵马的前进;火炮则以焚烧敌军的军事物资为主要目的。因此,它们都属于燃烧性质的火器。
到了北宋末年,金兵南下入侵,都城汴京被金兵包围,宋军就用火箭和火炮等武器进行抵抗。
在抗金派李纲主持城防期间,还使用过一种由火药、石灰和纸管作成的“霹雳炮”,并且一度打退了金兵的进攻。
但是,金兵不久也学会了制造火箭和火炮,并用以攻城,再加上宋军长久以来的孱弱,北宋最终被金兵所攻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