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行千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释义:书读得再多也不如外出闯荡,出去见到的世面再多也不如学会为人处世,学会为人处世也不如得到才能高明的老师指点。讲经念经的老师到处都有,教人道理的老师却很难遇到。

这段话是没有历史出处的,大约参考了明朝董其昌的《画旨》“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

这句话意为然而也有可以靠学习得到的地方,读很多书,走很多路,心中就能脱去俗世里的尘浊,自然而然丘壑就能有所掌握。

扩展资料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历史文献中的记录

1、唐代诗人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有句诗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是先后读熟万卷书籍,写起文章,下笔敏捷好像有神。

2、清代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五《眼镜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耀自他,我得其助” 。

3、清代钱泳的《履园丛话》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不可偏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07

这句话的意思是:读的书再多,也比不上出去见见世面。多出去见见世面,也比不上多学习为人处世。经历的事情很多,遇见的人再多,也比不上有经验的老师为你指引方向。

原文: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阅人无数,不如有高人指路;   高人指路,不如有贵人相助; 贵人相助,不如自己去悟。

有些人只说到名师指路这儿,有些人是全部说完,似乎没有名师指路或自己去悟人就不能成功,片面地强调某一点。这样就进入一个认识的误区:读书有何用,做的再多有什么用!我认为,这句话应该连起来看。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就,必须多读书,读好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可以启迪人,一本好书改变一个人的想法从而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种事非常多。可见书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读了很多的书,知道了很多的理论、方法、技巧,可是不去运用到生活工作中去,这对推动我们社会的发展起不到任何作用。为什么现在又开始流行读书无用论,就是基于许多的大学生学了很多知识出来却不能有效的和现实实践相结合,不能产生效益这种现象才造成的。古语说要“学以致用”。行万里路就是指的行动、实践,只有多做,你才能建立自己的信心,才能真正的掌握学到的这些技能和方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