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家庭容易培养出犯罪倾向的孩子?

如题所述

在1985年有一个非常有名的青少年教育电影叫《少年犯》,剧里面的很多角色都是由真实的少管所的犯人扮演的。剧中主人公都是年年青青孩就触犯了法律,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少年犯》这部电影虽然离现在已经过去30多年,但是它所反映的不同家庭对于孩子的不同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问题依然是存在的。剧中不同人物的案例对于我们现在的教育也是非常有借鉴意义。我们就从剧中几个家庭的情况来一点窥面的看一看,看看什么样的教育会容易导致孩子出现犯罪倾向。

一、父母离异的家庭。 剧中“肖佛”是所有少年犯里最可怜的人,他小小年纪父母就离异,并且离异后的父母都没有对他进行必要的照顾和管束,而是放任他在社会上自己游荡。这样的结果必定最后于坏人为伍,走上一条不归路。这样家庭出生的孩子往往认为是自己命不好,小小年纪就会自暴自弃和养成玩世不恭的时态。造成肖佛悲剧的是不负责任的父母组成的家庭,肖佛的案例告诉我们,草率的婚姻不仅会伤害到成年人,受伤害更大的是孩子。

二、专制家庭,对孩子的管教过于的严厉。这样的家庭或是男方或女方有一方是非常强势的,在家庭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他们的对于孩子的管教方式也只是一种,就是无法的严厉,不允许有一点错误。这样的高压之下孩子必定会产生腻反心理,而将自己走向事物发展的反面。电影 中的方刚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父亲为教师,而且有一个妹妹。可能由于有妹妹的缘故,方刚身上有一种天然的爱打抱的劲头,这本来是好的方面。但方刚在刚刚犯错的时候,其父亲对他不是教育和劝导,而是恨铁不成钢的简单责骂,这对于青春期和叛逆期的方刚来说难以接受形成更大的逆反,最终在犯下更大错误后父亲竟然为了面子干脆就不认他了。这样的家庭使方刚彻底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几次想自杀了解自己的一生。从此可以看出家庭的教育在于理解和包容。一味的打骂只能事得其反。

三、家庭条件优越,对孩子于疏于教育,一味溺爱,听之任之的家庭。戏中最让人痛心的就是陈林,电影中陈林是记者谢洁心的儿子,他父亲常年在国外,母亲忙于工作经常出差,因此他跟着奶奶一起生活,老人对孩子的溺爱和家庭经济条件优渥,使他逐渐开始放纵自己,追求享乐,结交不良社会青年最终迈入了犯罪的泥潭。现在每个人的工作压力都很大,尤其是成功的精英人士更是如此,每天早起晚归根本无瑕照顾家里。而是把孩子扔给家里老人教育,这些孩子由于和长辈存在严重的代沟和沟通问题,加之长辈对他们百依百顺,时间久了就形成了霸道和胆大妄为的性格。非常容易一时不慎走向歧途。到时即使父母给他们留下金山银山也是于事无补。

这里建议父母不管多忙, 还是有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他们是你们生命的延续和未来的希望。在一个有爱,充满温暖的家庭出生和生活的孩子不一定每一个都可以大福大贵,但是他们的一生一定都充满着阳光,并且会把这些光辐射给周围的人,让其它的人也会感觉到温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0-26
第一,父母经常打骂孩子
孩子在小时候和青春期树立起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父母的打骂会不断地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让孩子感觉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这样的孩子会感到强烈的不被认同感,内心深深的自卑,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内向,遇事容易钻牛角尖,这样的性格很可能让他们陷入不好的境地。
第二,父母没有做好榜样
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很多生活上的坏习惯,时间久了,甚至都意识不到它给家庭带来的危害。
第三,缺乏父母关爱
近几年来的数据显示,在未成年人犯罪中,来自单亲家庭子女的孩子就占了其中一半,但这并不是说单亲家庭的孩子就比正常家庭的孩子容易犯罪,而是给各位家长们提供一个参考数据。
第四,父母过度偏心
现在二胎政策开放了,很多家庭都有两个孩子,为人父母有种天性,就是会更偏爱年龄小的孩子,其实这是有根据的。年龄小的孩子心理上更依赖父母,生理上的不成熟也给父母带来更多的与孩子之间的亲密感,往往父母自己都没注意,但其实已经把大部分的注意都放在小宝身上了。
第2个回答  2021-10-27
家庭不和睦、父母三观不正的、对孩子不管不顾的家庭,从这些家庭出来的孩子相比正常家庭的孩子更容易犯罪
第3个回答  2021-10-26
互相不尊重,不理解,不关心,不接纳,互相指责,有家庭暴力,没有爱,这样的家庭,容易培养出有犯罪倾向的孩子。
第4个回答  2021-11-04
有犯罪倾向的孩子不是被培养出来的,都是因为不知道培养才导致的。
对父母来讲,溺爱孩子是最大的问题所在,不打不成才,父母缺乏管教,孩子也就野蛮成长;
从小就纵容孩子做违反社会公德的事,不但不劝阻,还要替孩子撑腰,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迟早要出问题;
总之,没有方法,只是一味地溺爱,纵容,会导致孩子越来越出格,迟早出问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