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临床表现

如题所述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一种重症胆管炎的恶化过程,其病因复杂且个体差异大,导致临床表现不一。治疗时不能仅依赖于常见的三联征或五联征,以免延误病情的判断和处理。


基础临床症状与病理过程紧密相关。在初期阶段,患者通常有胆道疾病或手术史,随后出现胆道梗阻和感染,主要表现为腹痛、发热和黄疸。然而,由于梗阻位置不同,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差异明显。急性胆道感染症状是所有类型的胆管炎共有的。


进入第二阶段,胆道严重化脓性炎症、高压、内毒素血症和脓毒症,患者会表现为持续高热或黄疸加重,反映出肝功能受损。患者可能出现神志改变,脉搏快而弱,显示出中毒症状。


病情进一步恶化,进入第三阶段,微循环障碍,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患者可能出现感染性休克,血压下降,尿量减少,身体逐渐失去内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各器官功能开始受损,如肝、肾、心、肺、胃肠和凝血功能相继受累。


最后的第四阶段,多器官系统功能衰竭成为主要问题,各器官系统相继或交替出现功能障碍,严重威胁生命。若胆道梗阻和高压不解除,将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扩展资料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 AOSC)是由于胆管梗阻和细菌感染,胆管内压升高, 肝脏胆血屏障受损, 大量细菌和毒素进入血循环,造成以肝胆系统病损为主,合并多器官损害的全身严重感染性疾病,是急性胆管炎的严重形式。1983年,中华外科学会在重庆召开的胆石症专题讨论会上,确认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在病理和病因上并非属于特殊的类型,而只是代表一个疾病的过程,建议将此种情况称之为急性重症胆管炎(AFC)。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