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情是何物有什么看法?以此为主题写一篇600字作文 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

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还是个十二三岁的小孩子,我说这话,定论似乎下得太早了。
不过,的确如此。
我知晓伯牙痛失知音钟子期的茫然无措:这个世上没有一个人再能了解自己,这该是多么深深的无奈与痛苦啊!难怪伯牙会将自己那把琴摔碎在子期的坟前,而后又不知所踪。
知音既逝,琴复何用?
我不属于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更加不属于我。
我不喜欢这个充满太多污秽与黑暗的世界,特别是大部分人津津乐道的所谓“爱情”。
元裕之的确好问,竟问出“情”是何物这一尖锐如斯又高深如斯的问题来。而从远古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现在的“You are here in my heart and my heart will go on and on”,爱情被人传唱了几千年,可是似乎并没有人知道“情”是何物吧。
我不太喜欢古人的爱情。在封建社会里能够真心相知(这里的“相知”是指互相了解,而不是《上邪》中的“相爱”)的夫妇本来就没有几个,更不要说相爱了。那时人结为夫妇无非是为了延续子嗣传宗接代罢了,没有什么爱情可言。唯有一个“敬”字才是他们之间所要恪守的,或者是说只是妻子们必须牢记的,所以便有了“相敬如宾”――比如孟光、梁鸿的“举案齐眉”,主要是妻子的事情吧,与丈夫似乎无甚关系。而相爱的,据我所知只有苏轼与王弗、陆游与唐婉。但是那似乎也太可怕了,二十余岁便已去世的王弗和六十五岁高寿的丈夫,他们之间的爱情,也只有一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为凭。我曾有一个语文老师特别喜欢这首《江城子》,曾在课上讲给我们听过。但听则听罢,我却有些不以为然:尽管苏轼对王弗始终念念不忘,但十年后才写了一首悼亡词,这未免也太迟了些吧?而且就算如此,他在王弗亡后又娶的一妻一妾又不知该如何解释了。我并非认为他不能续娶,而是觉得:苏轼在另有妻妾的时候,午夜梦回,竟又梦见了另一个女人,还作悼亡词一首,词中之“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云云,分明是对王弗的刻骨思念,那又是对他那一妻一妾不忠了。如此一个天性凉薄、反复无常的人,真枉了他身后那三个敬他爱他的三个女人了。至于活到八十五岁的陆放翁,他的诗词很少提到那个年纪轻轻便为他泪尽而逝的女子,更多的只是嗟叹自己的怀才不遇,所以说,他对那个为他而死的女子似乎也只有仅剩的淡漠的情感,甚至是没有。
古人犹如此,今人何以堪?
于是,我不再相信爱情了。
只是虚空,只是捕风。
从那时起,我便开始寄情于金庸先生的武侠,因为我觉得,那些至情至性的豪壮人物,中间充溢着我内心渴望的豪气干云。只恨此生生为女儿身,且生不逢时,不能与他们一起浩浩荡荡走遍天下,闯遍江湖。试想,与萧峰一起在姑苏城头痛饮美酒,与郭靖一起义守襄阳抗击蒙古,与杨过一起神雕重剑远赴剑冢,该是何等地畅快淋漓!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正是我所向往的“侠义”之境。
然而,在我不经意间,我却于那些仗剑江湖的豪壮中发现了――
爱情。
真正的爱情。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古墓人如月,清操厉冰雪
也许有人猜到了,我要写的是小龙女。
不错,正是她。
以前看到有一段关于她的文字,是这么写的:
小龙女的飘逸是对逍遥最好的诠释。有时在想,小龙女的那份纯美与绝世之飘柔是否唯独古墓可造就,一女子独处古墓,轻功踏水,轻飘蝶舞,她是否想过外面的世界与逍遥二字?独坐寒玉床,诠释一份纯洁;独卧铁索,诠释一份清高,如此绝世女子同样难逃一个情字。
姑姑,我喜欢这样叫她。姑姑是个孤儿,从小被林朝英的婢女收养,所以无名无姓,只有“龙儿”这个小名。江湖中人因此只叫她为“小龙女”了。但不知怎么的,我心中总觉得这个名字有些冰冷而不近人情的味道,像是暮秋中还未枯落的残花。而杨过所叫的“姑姑”却不同,感觉暖暖的很舒服。
关于姑姑的比喻有很多种,如玉,如水,如月,如冰,这些都是适合她的。而姑姑,也本自便是这样一个气质如兰、兰质蕙心的完美女子。
我说姑姑如玉,是因为她所居住的活死人墓。虽然“活死人墓”这一名称实在是不雅,不过呢,古墓里的一切却与姑姑的身分甚是相符:寒玉床、玉蜂、玉蜂针、玉蜂浆、玉女心经、玉女剑法,这些统统含有一个很高贵的“玉”字。除了金铃索、美女拳法、天罗地网势、左右互搏这四种武功,关于姑姑的一切都含有一个在金庸小说中不常见的“玉”字,而这在金庸先生的其它小说里是绝无仅有的。以前有时候会想,为什么“美女拳法”不叫做“玉女拳法”呢,后来苦苦思索甚久终于想得透了:原来美女拳法里搜罗了众多的古代美人,如小蛮、萍姬、曹令、贵妃张丽华、洛神、绿珠、绛树等等,把杨过在最后加入的“古墓幽居”(模仿小龙女的神态)除开不算,里面是没有姑姑出现的(美女拳法为姑姑的祖师婆婆林朝英所创)。而不称之为“玉女拳法”,那便证明唯有姑姑一个堪称“玉女”。仔细想来,金庸先生的这一笔实在妙矣。试想,他这么写,是否因为在他看来,姑姑本来就是一个如玉般坚贞不移的女子呢?
说姑姑如水,是因为她那纯净无邪念的心性。看江南的流水,百转千回、缠绵婉转、纵横交错却也始终纯洁无瑕、冰清玉洁,姑姑便正是如此。她的心中一直都保持着纯净,所以才容不下邪念的存在。而这,都是因为杨过始终充溢着她的整颗心,装得满满的,除了杨过还是杨过,容不得其它杂质。为了杨过,她敢于放弃自小练了二十余年的玄功,违背师命,随他离开古墓,远走江湖;为了杨过,她可以为他的“幸福”而远远地离开;为了杨过,她舍身嫁于公孙止;为了杨过,她忍着冰魂银针发作时的剧痛,在狭窄的石梁上与公孙止抢夺绝情丹;为了杨过,她毅然在断肠崖上纵身一跃,跳下那深逾万丈的山谷;为了杨过,她甘愿在绝情谷底度过那漫长的十六年,却始终无怨无艾……在杨过未出现前,姑姑姑本是一个完美的冷美人,风华绝代,兰质蕙心,武功高强,可是在遇见杨过之后,她不再如此,而是让自己渐渐打破那层完美,这便成就了另一种层面上的、内容更加深邃的完美,让她变成了一个更加完美的女子。她的心性便如同绝情谷底的那潭碧水,千回百转却始终如一。
说姑姑如月,是因为她独有的气质。自始至终,她待人一直抱有“拒人千里之外”的冷淡态度(除了杨过与郭襄)。不管这是有意或无意中流露出来的情绪,都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如月的女子――那轮相思是如此美好,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为证,“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云云,便是指杨过与姑姑了:姑姑是月,不知何年初照人的冰轮,杨过便是江畔初见月之人了――得见芳容的第一男子。可是那月亮又是那么遥远而不可触摸,不可亵渎,这便正是指姑姑这个“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殊高洁”的绝世女子了。
说姑姑如冰,大概每个人都明白我为何要这么说。杨过最初见到姑姑就觉得她“洁若冰雪,冷若冰雪”,一指她的操守气度,二指她的处世之道。古墓派武功心法以绝情绝性为基础,姑姑也因此成了最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仙女子。她的美不仅仅是在外表,还在她的心灵,她的气度。唯有姑姑的心说得上像水晶一样透明澄澈。世俗之事于她只是一场过眼云烟,她的心中只有杨过、杨过、杨过,以及关于这个名字的一切。唯有爱到深处才会如此。姑姑的情怀,怎是我们这些大俗人能够读懂的?
近日里看到某某电视台“金庸笔下十大美人”的评选,第一竟是陈圆圆,我不禁笑起来,但不是针对陈圆圆。因为在金庸先生的每一部小说中,都有一位容颜如花的大美人,陈圆圆当然也不例外。韦小宝一见阿珂便已心摇神驰不能自己,哪知见到带发修行的陈圆圆才明白阿珂还及不上她的一半美,甚至连一杯茶也在衣服上洒掉一大半。由此可见,陈姬之美,是任何男人女人都无法抗拒的。不过,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陈姬虽美,但在我心中还是及不上姑姑半分。圆圆出自风尘,身上就少了姑姑所有的超凡脱俗的气质,有了几分尘土之味,因为她的美便不免大打折扣。换个角度来说,一个风尘女子是及不上一个世外仙姝的,这点人人都应该明白,便不用再多说。
原本拟定要不吝笔墨地把姑姑这一形象勾勒清楚才罢休,但下笔后才发现,此难实在是难于上青天,限于篇幅,只好就此打住。还是那句话,姑姑的情怀,怎是我们这些大俗人能够读懂的?惟有略窥门径,写写皮毛而已。

远走天涯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句话于杨过是再合适不过了。
在我的心中,杨过始终都只是个长不大的孩子,不管是十一二岁的小混混,还是三十六七的神雕侠,他一直都是个孩子,因为他那种孩子气的冲动和率性始终没有改变。虽然放到现实生活中来这仅仅是不良少年的特性,但在我看来,这正是杨过最可爱的地方。
是的,杨过是个孩子。
杨过从小时候起就命运曲折。父亲杨康在铁枪庙里暴毙而死,母亲穆念慈与他相依为命,不久却又亡故,惟剩他一人孤苦无依,颠沛流离。好不容易遇上了欧阳锋,却又被郭靖、黄蓉带去了桃花岛。生活稍稍有了些起色,在桃花岛上又常常被郭芙与二武欺负,日子其实并不比以前流浪时好过。后来,他被郭靖送入重阳宫学艺,师父赵志敬和师兄鹿清笃与郭靖结下了梁子,碍于面子不好发作,便全数算在杨过的身上。那么长的时间,赵志敬仅仅教了他一篇全无用处的口诀,什么武功也未传授给他。几年后,他被逼得走投无路逃进了古墓,遇见了一心怜他爱他的孙婆婆,亦被郝大通一掌打死。姑姑也怜他爱他,却被迫与他三分三合。当他们在绝情谷底相逢的时候,离故事的开头已经二十余年了。
杨过的经历虽然坎坷,但并不凄惨。因为还有姑姑在深爱着他,那便够了,很够了。杨过虽然冲动率性,但是他对待爱情的态度是极为认真的。惟独在这一点上,他才真正算得上成熟。
对于爱情,他是成熟而理智的。那是因为,和姑姑在一起,在那个封建专制横行、男女之防甚于防川的年代是最大逆不道的行为,无异于娶母嫁夫。所谓的“师父”,便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意思,弟子只能像对待神仙一样对师父敬而远之,又怎么允许与其有儿女私情?但是杨过偏不,他爱小龙女,并不是青春期逆反心理横行时的一时意气,而是真的爱了。这正是他最可敬的地方。他对于一切都考虑得很清楚,才会有勇气迎着世俗的眼光与姑姑在一起,比如什么该要,什么不该要,抑或是进退之间又应该如何取舍,即使是在郭靖即将劈下来的降龙十八掌下,他依然明白――失去姑姑是万万不可以的,因为他爱她,不过名誉可以丢弃――那么就丢弃了罢,至于姑姑,那是决不可以放弃的――这已经是关于原则的问题了。所以他倔强地舍弃了名誉,要了姑姑。杨过从来不管他在世人眼中从此会变得多么不齿,他只知道爱他所爱方才正确。胸中没有虚名伪利,这才是坦荡荡的真君子,即使堕落为小人,其行径也痛痛快快,令人情不自禁喝一声彩!
杨过爱姑姑,并不仅仅如此。在姑姑第二次出走后,他阴差阳错间找到了绝情谷,在那里遇上了将为人妇的姑姑。他也终于明白,无论如何都不能再失去她了,一定要想尽办法,将她紧紧地抓牢。于是,为了姑姑,他留在绝情谷,哪怕留下来的代价是那么惨重。最要命的就是情花的剧毒了。那公孙止丧尽天良地让他身受如此苦楚,但为了姑姑,杨过还是竭力忍住了。哪怕是面对最后一颗绝情丹的时候,命在顷刻的他最先想到的,却是姑姑也中了情花的毒,要用这颗解药来救她的命方好,他自己却宁可毒发身亡也不愿吃解药。之后,姑姑费尽千辛万苦为他从公孙止手中抢来绝情丹,他却心知姑姑身受冰魄银针,活着的时间所剩无几,于是长笑着将那无比珍贵的半枚丹药扔下山涧,以示与妻子同生共死的决心。而当姑姑消失在绝情谷中,只留下寥寥数字,让他十六年后来此相见时,他又用极顽强的求生意识忍住了唯一的解药――断肠草解毒时痛比断肠的苦痛活了下来。为了姑姑,他心甘情愿苦等十六年,即使让一头黑发都尽数熬白了也无怨无悔。直到他明白了这十六年的等待只是一个善意的骗局时,尽管他深知姑姑的苦心,却还是头也不回地纵身跃下了万丈悬崖。十六年的时光冲不淡杨过那如火的性子,十六年后,他还是忘不了姑姑的一分一毫。十六年的时光流逝后,杨过最终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他对姑姑的爱那么真挚,丝毫不假。
只是啊,后来我明白了,区区十六年的等待对杨过来说算什么,就算是六十年,抑或是一辈子,只要有希望,他都会等待下去的。
惟有相爱,才会长久。真正的爱情是时间冲不淡的,无论是轰轰烈烈的英雄传奇,还是细腻绵长的柴米油盐,只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才叫真爱。
这一点,杨过给了我一个最圆满的答案。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其实,《神雕侠侣》中并非只写了姑姑和杨过的爱情,除了他们,还有许多一直都隐于幕后的青涩感情,这些亦都不必再提。但那其中唯一使我感叹再三的,却是那两只雕儿。看神雕原著时,曾看到已近末尾处关于它们的一段。记得是雄雕被金轮国师一掌击中,坠落谷底;雌雕眼见伴侣已命不久长,遂悲鸣数声,撞死于山崖之上,以身殉情。至于这一段是否在暗暗地影射姑姑和杨过,我不得而知,也不想去细究。不过那些――我是指这对雕儿的生死相依,它让我流泪了。真的。我真切地记得,看完这一段时,我曾如何掩卷而泣,泪流满面。
这是种能让我哭的力量。
我是很少哭的。
写到这里竟不禁又想起了李莫愁。“问世间情是何物”在她的口中唱了一辈子,但她依然不明白“情”是何物。有许多人都说她心狠手辣,杀人如麻,我并不否定,因为我曾经也这般给她下过定论,不过实质上我并不讨厌她。李莫愁其实是个很可怜的女子,她原本也温婉贤淑,也曾经想嫁个好夫婿,做个贤妻良母,快快乐乐地与心爱之人相依相伴一生,只是因为情场失意才会变成一个杀人恶魔。而且她心中本初的善良并未因为她的巨变而消失殆尽――有两点可以为证:在襄阳城下,她与杨过、金轮国师为抢夺小郭襄而大打出手。她本来想借郭襄挟制杨过和姑姑,但后来看那女婴甚是可爱,又不忍伤她,还千方百计为她找奶吃,与黄蓉斗智斗力不敌时,又嘱咐她千万不可伤了那婴儿。在绝情谷中,她与弟子洪凌波被困在情花丛中不能脱身,万般无奈之下,困于绝路的她只能把弟子当作垫脚石跃出情花丛,却又后悔不迭。所以说,李莫愁的本质并不坏,乃是因为情场失意才突然狂性大发。她失却所爱,因此恨极了横刀夺爱的何沅君,甚至也恨极了从前的情郎陆展元。也许吧,爱深,恨更深。她后来对陆展元虽然还是爱,但那样的爱已经畸形化了,爱意中包含得更多的是怨恨。为了泄愤,她甚至迁怒于其他无辜的人。李莫愁曾在沅江上连毁了十余家店铺,只因为它们的名字里都有一个何沅君的“沅”字。所以我才写,她并不懂得什么是“爱”,什么是“情”。若是懂得,也不会变得如此嗜血成性了。
其实,说实在的,杨过与姑姑的爱情之完美只是相对于那个年代而言的。曾经有人评说他们两人的爱情是乌托邦的爱情,我认为甚是有理。在现在,我们不可能拥有一份那么纯美的爱情绝唱,而且平心而论,杨过也算不上完美。前面已经提过,他像个小孩冲动而率性,那是他的可爱之处,但同时也是他的缺憾之处。正是因为杨过身上有那么多“可爱的缺点”,我们才会觉得他是个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而真实存在的人。姑姑的完美是不可复制的,也并不适合于杨过,我已说过,他的缺点正是他的可爱之处。换句话说,杨过若不是一个“被咬过一口的苹果”,让人总是觉得少了点什么,我也不会如此喜爱他。正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言,缺憾也是一种美,正是因为这世上有了缺憾,才显得真实。空了才会满,错了才有对。若是《神雕侠侣》中个个都是如姑姑那般完美的话,便失去了一半的意趣,令人觉得陌生而遥远。一部让人总是觉得遥远而陌生的书,怎么会是好书?杨过也一样,他与姑姑的爱情也一样。
写到此处,我禁不住要为书中其他挚爱杨过的女子叹息一番了。她们也是同样地深爱着杨过,这里亦暂且不提公孙绿萼如何为夺绝情丹而香消玉陨,程英、陆无双如何为他独守空闺二十载,郭襄如何为他郁郁落发为尼。而姑姑实际上也并不比她们多爱杨过一点。只是杨过的心太小太小,除了姑姑谁也容不下。有了姑姑在心中,他再也不会,抑或是不能爱上其他人了。这也许便是所谓的“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之”吧。换一个角度说,正是因为杨过对姑姑、姑姑对杨过的不离不弃始终如一,他们才共同造就了这份神话般的爱情绝响。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追问

是关于 《摸鱼儿·雁丘词》 元好问 的那句情是何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