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常态的作文600字

如题所述

新的高考改革方法破釜沉舟,“千呼万唤始出来”,在这个时间点公布,具有象征性意义,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策上可以看到一些创新做法,很令人期待,有很多兴奋点和关注点。但是笔者在这些大刀阔斧的改革中,发现了一个小小的变化,那就是外语考试可以考两次,意味着外语考试的重要性出现了动摇,有下降的趋势,这是一个极好的现象。虽然和之前谣传的外语分数下降到120分,语文分数180分有所区别,没有显现出明显的差异,却可以洞察出政策顶层制定者已经在考虑对语文教学赋予更加重的使命。
经过实践的探索,以及业界权威人士的多次呼吁,弱化外语教学,强化基础中文教学,已然成为不少有识之士的共识,它必须成为一个大趋势,也符合高考改革这面教育发展旗帜的飘向。语文教学作为母语教育,语言认知、中文写作、阅读理解的倚重度不断攀升,特别是中小学生阅读写作的要求越发重要也是中国教育的未来发展曲线。
抽出应试教育软肋,回归中文教学的本质,显得那么迫切和渴求。特别是中文写作,已经成为影响每一个国民的生存发展。不少人在生活中深有感触:写的好一篇文章,人生路上一辈子你都占优势。小学升初中考试作文,初中升高中考试,高中考大学,大学考公务员,公务员晋升考试,一文定终生,一文改变命运。
所以,重视中文教学,应该成为高考改革的新常态。为此,全国第一支由作家团队倾力打造的豪华阅读写作家教团日前就发出倡议:打造“中国好作文”,寻找阅读与写作的革命性突破,培育真正中国好作文。对于此,佳作阅读写作家教团首席教师向晨光先生曾接受采访时指出:中文阅读写作的重要性在整个中国教育教学体系中应该是核心的,任何人都需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中文写作与阅读的提升,这是一种基础生存技能。

最近“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2-07
近日在书店看到一本书,是著名作家梁晓声的新作《中国人的淡定从何而来》。
梁晓声是我喜欢和敬重的作家,他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知青》《郁闷的中国人》《中国生存启示录》等作品曾让我如痴如醉。他的文字兼具作家、学者、思想者、观察家等多个维度,给人多方面的启发;他以宏大的视野、敏锐的目光直面中国当下,呼唤社会良知,让读者在现实社会中寻找心灵的家园;他的写作始终坚持自己的操守,秉持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情怀,高扬人文主义的精神。

初冬慵懒的夜晚,因为有了梁晓声的这部《中国人的淡定从何处来》,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振奋。细细阅读这本新书,发现这是一部直面中国社会热点,关注百姓生存的良心之作,是一部聚焦中国社会热点,发现人生智慧,追寻淡定生活的指南书。

他在书中这样直陈中国社会生存现状:

生活在一个13亿多人口的国家里,每一个普通人最好都夹起尾巴做人。管别人的人,不要总习惯于对别人像牧人对待羊群中的一只羊一样;被管的人,遇到了太过认真的人,应像车遇到了拦路石一样,明智地绕行。即使忍气吞声,该忍则忍,该吞则吞吧!

健康的、成熟的商业时代的基本特征应该是——普遍的人们为了挣到使自己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的钱其实并不太难,某些个人企图挣比这更多的钱其实很不容易。

中国当代大学生——他们是这样一些人群;甚至,可以说是这样一些孩子——智商较高,思想较浅;自视较高,实际生存的社会能力较弱;被成人社会看待他们的误区宠得太“自我”,但他们的“自我”往往一遇具体的社会障碍就顿时粉碎。

……

面对诸多的现实问题,如何才能保持一种淡定?梁晓声这样解释:从十八大以后,我们新一届领导干部更理性,更成熟,更有经验,尤其是目前我们外交方面的情况造成的压力比前几年都要多,我们这届领导人不仅仅是淡定,也可以说是镇定,从这个意义来讲,《中国人的淡定从何处来》也可以理解为中国这个国家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的那种镇定,尤其是面对挑战的镇定。

梁晓声把他从生活中感悟到的经验用理性去审视,再用他从人生阅历中发展出来的知识浸透到精神层面,为生活在社会各阶层的人们,提供一种认知当下的方法,以便能够切实地解决一些现实问题。他解读中国现实中与大众息息相关的各个热点,提出应对现实问题的一种思路,力图为人们立足社会寻找启示;他在激情与理智的交织中,告诉大家认知当今中国的诸多感受,强调淡定的人生就是来自对现实的清醒认识。他希望大家:培养对现实的认知力,拥有丰富的社会经验,用一种人生智慧淡定幸福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