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人喜欢围观?大神们帮帮忙

出什么事都有人围观

从围观者看中国人的看客心态 中国从来不缺乏看客的,以前没有,现在也没有。 早在八十多年前,鲁迅就已把中国人的看客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时至今日,这种看客现象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君不见,大街小巷上,一丁点事情立即有一大群围观者围得水泄不通,更有甚者,从家里搬来凳子悠闲自得地看热闹。 这是一个喜欢热闹的民族,人们都爱看热闹,都喜欢随大流,大街上,哪里人多就往哪里涌,结果成就了“随波逐流”这个成语的新含义。 一个外国教授在中国做过一个实验,他让学生们签到。第一个学生写着:××级××班,姓名:××,学号:××。结果后面所有的学生都按照这样的格式把××级××班都写上去。那个教授就很奇怪了,我明明已经知道你们是哪个班级的了,你们只需要把学号姓名写给我就行了,为什么每个人还要多此一举把班级写上去呢? 其实,这就是跟风现象,也即所谓的随大流现象,社会心理学称这为从众行为。看着前面的同学都这样做了,我虽然觉得好像有点问题,但也不敢标新立异,反正大家都是这样做了,如果死大家抱着一起死。大家都是这样的心态,结果也就不出人意料了。 社会心理学认为,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个体受他人影响而仿效其言行,并使自己的言行与之相同或相似的过程,是社会中人际影响的重要形式之一。塔尔德认为,模仿必须经过往复、对立和适应三个过程才能实现。他指出,任何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一开始都是个别的、无代表性的、暂时的,由于人们对它多次、反复的模仿,才逐渐形成为一种普遍的、有代表性的和相对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米德认为,社会角色和行为的掌握是由于模仿他人的角色言行而获得的,因而模仿在人们的个体社会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国有着5000多年的传统文化,在传统的“皇权”思想影响下,人们都善于察言观色,学会效仿别人,循规蹈矩,于是造就了跟风这一奇特现象。 鲁迅曾言:“在中国,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车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至高兴的人尽有,有肯伸手来扶助一下的人却是极少的。”为什么呢?我们可以从社会心理学上找到原因,社会心理学认为,引发从众行为只有二个原因:一是规范影响,规范影响是“与群体保持一致”以免受拒绝,得到人们的接纳,或者获得人们的赞赏,二是信息影响,信息影响来自于其他人为自己提供事实证据。偏离的代价会迫使人们支持自己不相信的东西,或至少压制自己的反对性意见。通俗地来说,是心态在作怪,当人人都在看热闹时,即使有一二个有同情心的人也不敢轻易踏出第一步,他们怕别人说闲话,他们过不了自己的心理这一关,因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因此,鲁迅悲叹“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即恐惧颤抖),他们就看了滑稽剧。” 一个二个这种现象还不可怕,可怕的是由此引起的链锁反应,它会带来整个社会的冷漠麻木。不敢想象,一个没有爱心的社会变成什么样子。当人人都习惯了冷漠麻木,当人人都视他人而不见的时候,它引起的不仅仅是人人自危的恐慌,还有对这个社会存在价值的追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7-02
国人喜欢随大流啦,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主见,像旅游,大家一个劲的往人多热闹的地方挤,走马观花的玩一遍,照些照片,吃点小吃,买点纪念品就算旅游了,其实就是去凑热闹的。围观也一样的,大部分人就是去凑热闹,事件的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能在人群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