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是哪个朝

如题所述

西周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句话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分封制。
分封制的作用:

①它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己统治有机结合起来,周王朝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
②分封制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诸侯国中得以普遍实行,周王室用权力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
③分封制促进了诸侯国社会历史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使奴隶制经济有了繁荣的基础。
④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
⑷、要根据现实需要,适时进行政治制度改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18
《荀子•儒效篇》记载:“大儒之效∶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 恶天下之倍周也。履天子之籍,听天下之断,偃然如固有之,而天下不称贪焉。杀管叔,虚殷国,而天下不称戾焉。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称偏焉。教诲开导成王,使谕於道,而能揜迹於文武。周公归周,反籍於成王,而天下不辍事周;然而周公北面而朝之。天子也者,不可以少当也,不可以假摄为也;能则天下归之,不能则天下去之,是以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离周也。成王冠,成人,周公归周,反籍焉,明不灭主之义也。周公乡有天下,今无天下,非擅也;成王乡无天下,今有天下,非夺也;变执次序节然也。故以枝代主而非越也;以弟诛兄而非暴也;君臣易位而非不顺也。因天下之和,遂文武之业,明枝主之义,抑亦变化矣,天下厌然犹一也。非圣人莫之能为。夫是之谓大儒之效。
秦昭王问孙卿子曰∶「儒无益於人之国。」 孙卿子曰∶「儒者法先王,隆礼义,谨乎臣子而致贵其上者也。人主用之,则执在本朝而宜;不用,则退编百姓而悫;必为顺下矣。虽穷困冻馁,必不以邪道为贪。无置锥之地,而明於持社稷之大义。呜呼而莫之能应,然而通乎财万物,养百姓之经纪。执在人上,则王公之材也;在人下,则社稷之臣,国君之宝也;虽隐於穷阎漏屋,人莫不贵之,道诚存也。仲尼将为司寇,沈犹氏不敢朝饮其羊,公慎氏出其妻, 慎溃氏逾境而徙,鲁之粥牛马者不豫贾,修正以待之也。居於阙党,阙党之子弟罔不分,有亲者取多,孝弟以化之也。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儒之为人下如是矣。」王曰∶「然则其为人上何如?」 孙卿曰∶「其为人上也, 广大矣!志意定乎内,礼节修乎朝,法则度量正乎官,忠信爱利形乎下。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不为也。此若义信乎人矣,通於四海,则天下应之如欢。是何也?则贵名白而天下治也。故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夫是之谓人师。诗曰∶『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夫其为人下也如彼,其为人上也如此,何谓其无益於之国也!」 昭王曰∶「善!」
先王之道,仁之隆也,比中而行之。曷谓中?曰∶礼义是也。道者,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之所以道也,君子之所道也。 君子之所谓贤者,非能遍能人之所能之谓也;君子之所谓知者,非能遍知人之所知之谓也;君子之所谓辩者,非能遍辩人之所辩之谓也;君子之所谓察者,非能遍察人之所察之谓也;有所止矣。相高下,视■肥,序五种,君子不如农人;通货财,相美恶,辩贵贱,君子不如贾人;设规矩,陈绳墨,便备用,君子不如工人;不恤是非然不然之情,以相荐樽,以相耻怍,君子不若惠施、邓析。若夫谲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使贤不肖皆得其位,能不能皆得其官,万物得其宜,事变得其应,慎墨不得进其谈,惠施、邓析不敢窜其察,言必当理,事必当务,是然後君子之所长也。凡事行,有益於理者,立之;无益於理者,废之。 夫是之谓中事。凡知说,有益於理者,为之;无益於理者,舍之。夫是之谓中说。事行失中,谓之奸事;知说失中,谓之奸道。奸事、奸道,治世之所弃,而乱世之所从服也。若夫充虚之相施易也,「坚白」「同异」之分隔也,是聪耳之所不能听也,明目之所不能见也,辩士之所不能言也,虽有圣人之知,未能偻指也。不知无害为君子,知之无损为小人。工匠不知,无害为巧;君子不知,无害为治。王公好之则乱法,百姓好之则乱事。而狂惑戇陋之人,乃始率其群徒,辩其谈说,明其辟称,老身长子,不知恶也。夫是之谓上愚,曾不如相鸡狗之可以为名也。诗曰∶「为鬼为蜮,则不可得,有靦面目,视人罔极。作此好歌,以极反侧。」此之谓也。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第2个回答  2017-04-18
荀子》中“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是对哪个朝代的什么制度的描述

[ ]

A.尧舜时禅让制
B.夏朝的世袭制
C.西周的分封制
D.商朝的盘庚迁都
C对
第3个回答  2017-04-18
周朝
西周
http://zhongxue.hujiang.com/tiku/p1851425/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