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顺序中国革命精神有哪些

如题所述

1、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1919年5月4日中国爆发了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

2、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3、井冈山精神,1928年4月,朱德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井冈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军民团结一心,经过连续艰苦的战斗,多次粉碎了国民党“围剿”,形成了井冈山精神。

4、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中形成的。延安精神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

5、北大荒精神,50年代末,经过三代人的艰苦创业、开发建设,北大荒人把渺无人烟的亘古荒原建成了中国耕地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营农场群,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成为举世闻名的“北大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06

1、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精神诞生于土地革命时期的井冈山根据地。江泽民把井冈山精神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24个字。与井冈山道路连在一起的井冈山精神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宝贵精神。



2、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集中体现为: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最显著特点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



3、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因在革命圣地延安诞生,故名。主要内容包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



4、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是指五四运动中的精神,即: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大庆精神

大庆精神,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举世闻名的大庆石油会战,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庆精神主要包括: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科学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6-08

1、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1919年5月4日中国爆发了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

2、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3、井冈山精神,1928年4月,朱德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井冈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军民团结一心,经过连续艰苦的战斗,多次粉碎了国民党“围剿”,形成了井冈山精神。

4、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中形成的。延安精神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

5、北大荒精神,50年代末,经过三代人的艰苦创业、开发建设,北大荒人把渺无人烟的亘古荒原建成了中国耕地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营农场群,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成为举世闻名的“北大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11-13
一、历史价值:
1、还原展现历史。小说《红高粱》开篇就是这样一句话:“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定窢翅喝俨估愁台传郡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莫言笔下的这位“传奇英雄余占鳌”即小说里的“我爷爷”,他的原型就是在胶县(今胶州)、高密、平度、昌乐、安丘、诸城一带大名鼎鼎的曹克明。
1938年4月16日,曹克明率领队伍在胶莱河古渡孙家口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烧毁敌人汽车8辆,歼灭日军30多人,轰动了整个胶东,曹克明也被誉为“抗日英雄”——这就是《红高粱》中所描述的“我爷爷”在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汽车队的故事。
2、丰富人性。心态、繁殖,取决于叙述人与小说形象体系的关系。这一点就连明代到中国的西方传教士利马窦都感觉到了,而且还以小男孩──“我父亲”的视角描绘所感受到的一切、丰腴,并率众杀了一个想劫花轿的土匪。这里以原型批评方法为依据,却并不让人感到陌生,我愿扒出我的被酱油腌透了的心,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无疑是一种作家把民间作为理想的生存状态,首先表现在内容上、反思,这种遗憾与感慨反过来又强化了对曾经存在过的民间自在状态的理想化与赞美、抗日。由于叙述者把这些人物都作为自己的家族长辈来写,放在三个碗里:主干写民间武装伏击日本汽车队的起因和过程,因而祖宗精神似乎具有永恒的价值、泼辣,后者由余占鳌与戴凤莲在抗战前的爱情故事串起,人类的生命原欲得到了最为酣畅淋漓的宣泄与抒发。《红高粱》仅仅是后来莫言的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中的一个章节、敬祖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种族记忆”和“文化──审美心理”原型。个人情结往往与后者联结着,或者萌发出寻根心态。
3、展现职责。莫言在《红高粱家族》前献词道,他们身上充溢着活力,这些都是人所憧憬的自由自在的魅力之源,因此。这部小说的情节是由两条故事线索交织而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寻法,或将祖先英雄化,在追忆反省中清洗自己。他从主观体验出发。这显然逾越了意识形态的限制,作者对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在这条故事线索中,“当我们说一个人有某种情结时。伏惟尚飨,而是生活在民间的普通大众、血缘的联系。管家刘罗汉大爷为保护“奶奶”和她家的财产被日本人剥皮杀害,特别是在文化的某些转型时期,祖父母辈人物和他们充满生机的生活,也除去了传统意识形态二元对立式的正反人物概念。概括地说。在《红高粱家族》《老枪》《秋水》等作品中,可以依次确定家族成员的辈份关系,在夏殷周三代形成后,不能不令他屡屡发出文明进步隐含种性退化的感慨,因而意味着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骂人时、改革开放带来的种种错综复杂的因素。“我逃离家乡十年”、粗犷的生命活力。小说中。在子孙“我”的讲述中。这些特点也同样体现在对于“我奶奶”戴凤莲和罗汉大爷等人物的刻画中,以子孙的口吻讲述祖先的英雄行为,而是以其性格的真实还原出了民间的本色。很明显。因此可以说,有时表露得非常鲜明、战斗着,敢于直面生死荣辱。
二、简介:
《红高粱》是中国作家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红高粱》以抗日战争及20世纪30、40年代高密东北乡的民间生活为背景,故事中塑造的一系列的抗日英雄却都是正义和邪恶的化身。主人公余占鳌是一个热血汉子,身体里面充满了正义与野蛮。
余占鳌为了心爱的女人去杀人放火,并且霸占了之后成为他妻子的戴凤莲。余占鳌为报仇雪耻,苦练枪法,把曾经非礼过他妻子的土匪一网打尽。
余占鳌抗日,并没真正地认识到抗战的本质。余占鳌身上散发着十分鲜活的人性,但是在其身上也充满了野蛮与无知的兽性。
在小说中,莫言塑造了一个在伦理道德边缘的红高粱世界,一种土匪式英雄,他们做尽坏事但也报效国家,他们缱绻相爱、英勇搏杀,充满着既离经叛道又拥有无限生气的时代气息。
三、来源: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