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昭德是什么意思

文物昭德是什么意思

在春秋时代,以德治国安民的观念比较流行,不仅铸鼎寓德,文物亦可昭德,音乐则可歌德。
《左传·桓公二年》记载:
藏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火、龙、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锡、鸾、和、铃,昭其声也。三辰旗,昭其明也。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译文:臧哀伯规劝桓公说:“作百姓君主的人,要发扬德行,堵塞违礼的行为,以便监察百官,就这样还怕有不足之处,还要显示各种美德以传示子孙。所以那清静肃穆的太庙用茅草做屋顶,祭祀天地的车子用草席做垫子,祭祀用的肉汁不用五味调和,黍稷、糕饼等祭品不用舂过的好米,这些是为了显示节俭。祭祀的礼服、礼冠,蔽膝、大圭,腰带、裙子、绑腿、靴子、冠上的横簪、冠旁的填绳、系冠的带子、冠顶的盖版,这些是为了显示等级上的差别。玉垫、刀饰、革带、带穗、旌旗上的飘带、马颈上的革带,这些是为了显示数量上的差别。礼服上火形、龙形、斧形、弓形等花纹,这些是为了显示纹彩上的差别。用五色绘出各种图象来装饰器物服饰,这是为了显示器物物色的差别。马铃、大小车铃、旗铃,是为了显示声音节奏,旌旗上画的日、月、星辰,是为了显示光明。所谓德行,就是节俭而有法度,事物的增减都有一定的数量,并用纹彩和颜色加以标志,用声音和光亮加以表现,以此来监察百官,百官这才警戒畏惧,而不敢违反法度。)
以上就是五色比象、文物昭德、临照百官,其目的是要使官民遵守纪律、维护统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4-01
昭德,指美德;亦指宣扬美德。语出《国语·郑语》:“唯荆实有昭德,若周衰,其必兴矣。”

文物昭德可以理解为发掘和了解文物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弘扬古人的美德。
第2个回答  2016-04-01
  我个人的理解:应该是指一个国家文化悠久,并具有优良的美德,或者指人文采斐然,具有美好的德行。
  文物和昭德的解释请参考http://baike.baidu.com/link?url=XwnAFpFEj8q9b0bITStQYEyoIZr8ZUTzV9umHOzdN9YTykYPee4t4ja9gA10jhLdrd9TdRVzt02XUKplDR7pSjQOPg2P1Aouz_IkLzeLFsK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usHqqf-SFWNohL9wlYAbgayA9JtjiFWSv6_SE5vi5vk0HZcpqAHMnsOkDnkflReqXgg6zT9cWxJCI_8InuhRHa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