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学习菊花的什么精神

越快越好,谢了
急急急

明代著名诗人李梦阳的“万里游燕客,十年归此台,只今秋色里,忍为菊花来。”诗中的一个“忍”字,也真正说出了我对菊花的爱。今年10月23日,出差之余我们游了七朝古都开封的龙亭,正逢开封第二十三届菊花节在这里举行,我怎忍心不看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菊花展;怎忍心不看菊花的万姿千容;怎忍心不听一听菊花伴乐秋之声;怎忍心不闻一闻能醉倒人的花香。这是我人生最难得的一次好的机会,不能错过。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菊花竟放,十里长街,十里菊花,百里飘香,龙亭上下,锦旗招展,彩球升空,人头攒动。公园湖畔,到处都是盛开的菊花;到处都是赏菊的人流;到处都是对菊花的啧啧赞美声;到处都充斥着沁人心脾的花香。我们从中门进去,过玉带桥,经嵩呼、朝门、大殿以至北门广场,在全长近千米的展览线上,分别摆设有大立菊、塔菊、九龙菊等千余种, 庄严古朴的龙亭建筑群,掩映在一片菊海之中。在龙亭大殿前摆设着精品菊花,浪漫的开封人给他们取了很好听的名字,我们不忍心遗忘,有的人用照像机一一拍摄,有的人用笔在纸上仔细记录,为以后备查,你听:紫罗银星,高原之云,圣光秋月、千手观音、麻姑献瑞,贵妃出浴、天女散花、渔女蓑衣、西湖秋月、黄山云雾、金碧辉煌、国华游景以及黑麒麟、卷西风、黄莺舞、粉十八、碧乐春等多个好听的名字,珍贵的菊花加上这文雅的名称能不叫你一见而终生不忘吗?

开封人不但浪漫,而且还有深厚的文化基础。不信你看,构思巧妙的“双狮迎宾”、“金鸡报晓、”“节日礼花”、“菊海腾龙”、“秋菊遇仙”、“陶令采菊”、“菊城相会”、“和谐社会”、“祖国万岁”等艺术造型,能不叫你流连忘返吗?站在高高的龙亭大殿上,看着开封四周的城池,隐隐约约的都是菊影,空气中时不时的飘来淡淡的菊香,真可谓“金秋花朝人影乱,香飘十里动菊城”。

回到承德,我思念菊花的情怀始终放不下,查了大量有关菊花的书,使我知道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其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开封,对菊花的栽培,已有悠久的历史,素享盛名,唐代已相当驰名,到宋代,养菊之风十分兴盛,每年都栽培了大量的菊花。每逢重阳节,不仅民间有花市,菊花赛,就是宫廷之内,也有插花、养菊、挂菊灯、开菊会、饮菊酒的活动。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 ?重阳》中,记载:“九月重阳,都下(开封)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若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曰金铃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酒家皆以菊花赞赏菊缚成洞户。宋太守之婿李遵勖曾赞赏菊花为“此花开后更无花”,道出了菊花的名贵和地位,也充分表达出开封人爱菊和惜菊之情。《东坡杂记》中有“近日都下(开封)菊花甚多,皆以地草接成,不复与时节相应,始八月至十月,菊花不绝于市”的记载,说明当时已有了菊花的嫁接技术。宋代的艺菊专著,也相继出现,至今仍存有刘蒙、范成大等著的数部“菊谱”。宋人陈景沂所编辑的《全芳备祖》,分三纲二十多目,用长达30页的篇幅,对菊花进行描写和赞颂。清朝时,开封养菊、赏菊之风仍很盛行,清乾隆皇帝观赏开封菊花时,吟有“枫叶梧青落,霜花菊白堆”的诗句。

写着写着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开封,眼前幻化出很多的菊花。可不,现如今开封的菊花更非往昔的唐、宋、明、清时所能比,据导游介绍,开封有很多菊花栽培基地,不但有很多单位栽培,而且城市的市民和城郊的花农也栽培。品中很多,有23大类,700多个菊花品种,既有传统的名菊,也有新引进的国内外优良品种,诸如绿菊、墨菊等深受群众欢迎的名贵品种,也栽培了很多。栽培的方法和形式,也多种多样,如有的地栽菊、盆栽菊、套盆菊和盘枝压条等,菊花栽培的形式,最能表现出不同品种的不同特色,如有一株只开一朵的独木菊,有一株能开出六千朵的大立菊;有一株能开出数朵花的多头菊;此外还有繁花密集形成悬垂山崖状的悬崖菊,以及狮子菊、孔雀菊、猴子菊等多种动物造型的菊花。世界上最大的菊花和最小的菊花都能欣赏到,那能不是人生的快乐之事?

每年的每年都会秋高气爽,菊花瓢香的;每年的每年开封人都会以菊花为媒,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每年的每年菊花都会被开封人红红火火的演唱下去的。我相信菊花带给开封人视觉美、环境美的同时,更会给开封人民创出更大经济效益的。花海如潮,如潮的花海,欢乐与友情,交流与合作,期盼与梦想,一起在花海中奔腾澎湃。年年岁岁花如此,岁岁年年人不同。十月花潮照人影,百里飘香动菊城。今朝并肩登高处,明日同舞七彩虹。让我们真诚相约吧!待到秋天时,还来看菊花。
回答者:明月松 - 副总裁 十一级 10-30 08:19

秋天又要离我们而去了。今年的秋天来的迟可去的也迟,在此交替之季,今又重阳,与往年一样,人民公园菊展正浓。

我应女儿之邀去看菊展, 菊花,一片黄色中,夹杂着白色、紫色的,装点着国庆气氛,给萧瑟的秋天带来了勃勃生气。那朵朵小小的却黄灿灿的菊花似乎是上帝送给人间这个季节的生命之花。我望着这点缀大地的菊花,眼前仿佛是活跃的自由奔放的精灵,这精灵已在大地上轮回了几千年。

菊在园中盛开,无拘无束;菊在幽香中怒放,蓬蓬勃勃;菊在游人视线中摇曳,意趣盎然......天高气爽,空气中飘逸着菊的清芬,无边无际的菊肆无忌惮地倾泄着她们生命的激情,把整个秋季装点得绚丽与辉煌。

女儿搀着我的手臂,生怕被游人挤散,看着女儿和我亲呢的样子,仿佛是二十年前的我,不由得让我想起了父亲。父亲在世时,酷爱菊花,他喜欢过田园生活,专门辟了个大菊花园,种菊成了他最大的嗜好。

他终日与菊为伴,自号“菊友”,人称“菊迷”。菊,在秋天盛开,有“九月之魂”的美称。每年的金秋重阳日,他都要请来亲朋好友到他的菊园作客。他就摊煎饼,烧菊茶款待亲朋,大家走时采菊相送,还自语到:“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亲朋知我意,重阳一日来”。

父亲爱菊,主要是欣赏菊花精神。“九月九日,草木遍枯,而菊花芳独秀”。父亲还把宋代《寒菊》中的两句诗,写成条屏挂在菊园的草棚里:“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其实父亲爱菊,正因为他一生富有菊花精神……

“妈妈你看”,女儿的一声唤,把我从回忆中惊醒。顺着女儿的手指望去, 绘萃中,日,欧,美1200多种优良品种的精品,在这里恭候中外爱菊赏菊人。

淡雅的菊香始终弥漫、浸润着华夏民族的精神。浸润着赏菊者的心,菊的傲霜斗寒的不屈品格已成千古佳话,历代有志之人托志于菊,以菊为邻,以菊为友,以菊养性。因此,不管世态炎凉,人淡如菊便成为一种信念,一种处世哲学。

历史上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也喜爱菊,他们常常以菊喻示斗士风采。舍身刺秦王的荆轲,在“风萧萧兮易水寒”中,踏上不归路,此时,他身后岸边的菊花正在猎猎寒风中开放,为“一去不复返”的壮士送行,那朵朵傲霜的野菊在历史的天空中留下了亘古不变的光影。当年,楚霸王与虞姬在四面楚歌声中作生死离别;虞姬挥着青铜利剑,长袖飘拂,青铜剑优雅地在雪白的颈项间飞舞,血色的菊花骤然开放。而不久后,“无颜见江东父老”的项羽,在乌江上自刎的鲜血溅到岸边,立即染红了盛开的菊花,从此,这乌江边的菊花幽香缕缕盛开千年。

多少年后,一位新中国的缔造者,在山野驰骋指点江山的时候,万里霜天下的菊正在隆隆炮声中嫣然开放,辉映着黎明的曙色。这位伟人也是诗人,在秋风劲吹送来浓烈的菊香里,他看到了历史的原野上一代代英雄相渐逝去,而菊花依然年年飘香。他眼前的菊花没有脂粉气,孤傲气,也没有血腥味,香味醇正,醉人心脾。伟人此时的澎湃诗情,似滚滚江水奔泻而来:“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昔日的战地黄花如今已将古老的中国装点得金碧辉煌。

“春花已开尽,菊蕊独盈枝”。秋去冬来,阳光烁烁,金风送爽,正是菊花争妍之时,在这“碧云天,黄花地”的初冬时节,倘若你徘徊在菊花丛中伫目细赏,那黄的、白的、紫的、黑的、粉的……千姿百态,争奇斗艳,真是一种享受。对于菊花,我总是持有一种偏爱之情,这不仅因为我是秋天出生的,似乎对秋天的景色如黄色的稻谷、火红的枫树、蓝蓝的天空、淡淡的菊香等等,有着爱屋及乌的特殊感情,更重要的是因为菊花它那种飘若浮云的独特风姿,以及它那“凌霜留晚节,殿岁夺春花”的可贵风格。所以每年的秋菊展览,我必光临,因为利用工作余瑕,从容地欣赏自己的心爱之物,其实也是对自己精神生活的一种陶冶。

每看菊花,我总是沉静在一种“入静”的感情之中,这感情是朦胧的,却又是清晰的,言无尽也意无穷。我爱菊花,爱它朴实无华的气质和品德。菊花不像月季那样应月而开,时开时谢,而是“开花独自迟”,它没有牡丹那样天资富贵,却有高风亮节。当百花凋零的寒霜季节,唯有它在秋风中婷婷玉立,表现出“我花开后百花杀”的风格。菊花没有桃花的轻佻,芍药的艳俗,它的颜色红的浮沉,黄的典雅,白的神圣。它也少牡丹之霸气,无梅花之傲气,同红叶凌霜,与青松为伍。所以历代志士文人多以菊花的品德自励自勉,对菊花倍加吟颂,从屈原的“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在”;陶渊明的“采菊冬蓠下,悠然见南山”;韩琦的“莫嫌老圃秋容淡,犹看黄花分外香”;苏东坡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秋”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呤菊名句,而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呤菊诗“我花开后百花杀”,以及毛泽东同志的“战地黄花分外香”诗句,则更给菊花赋予了另一种含义。

“菊花如志士,过时有余香”。菊花,它在秋风中送来淡淡的清香,它于人间求甚少,泥盆素土,几杯清水尚足矣!堂堂正正,千古高风。它的这些高贵的气质和品德,不正是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吗!由此使我想到,作为人民法院的每一名工作人员,尤其是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法官群体,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常常要同形形色色的犯罪行为和违法行为打交道,经常要接触到一些社会阴暗面,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西方资产阶级的消极思想和文化大量入侵,腐败漫延,不正之风盛行,物质诱惑丛生,作为执法者的法官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犯罪对象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干扰,少数犯罪分子甚至用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价值观来腐蚀拉拢法官,他们有的可能以吹捧、奉承来麻醉你,有的可能以人情、实惠来软化你,有的可能以哥们义气来拉拢你,有的可能以金钱、物质来贿赂你,有的还可能以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以至女色来引诱我,企图从中打开缺口,达到逃避法律惩罚的目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否想一想菊花的品格,是否学一学菊花的精神,时刻保持着自己应该有的自尊、自重、自律的意识,做到“凌霜留晚节,清如玉壶冰”,坚持一身正气,守住圣洁灵魂,用自己的智慧去支配欲望,用正气去战胜世间污尘,用职业道德去支撑自己做人的人格尊严,"形象重于生命",这应当成为我们坚定不移、忠贞不渝的信念!“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不要流连在菊花的海洋之中,要实实在在地学习菊花的精神,做到与人相处,少些霸气,少些傲气,多些朴实,多些神圣;对待物欲,坦荡无邪,洁身自好,超越自我,静来洁去,心若铁石,气若风云,像菊花那样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无私无畏地奉献给人间。

我素爱的是那种只开五分的白菊花,羞涩得有些韵味,插在极亮的瓶子里,青青的一色,特别美丽。

记得小时侯,只有到了姨父家,才能夺目地欣赏到白色的气焰。满山遍野的白菊花,连翩着向天边蔓延,朦胧的是冬日下的春天。姨父是开明的,抽巴着烟,竖竖眼色,点点头,我们便冲过去了。

我被淹没在花海里,泛着波浪,淡雅的花香将我打醉。淡薄的花瓣簇拥起一个透明的王国,似风上的苇笛喧腾着,惹醉满池粲然一笑。我以为是野生的,海摘了一大把,抱在怀里。不知怎的,田里忽地竖起一个黑点,那个老人挥着棍子,说要教训我们。表弟早已逃得远远的,我只着急地拼命跑,却还紧紧抓着菊花不放,花朵倒也争气地掉了一大把。姨父青着脸,训斥我们,只揪着表弟的耳朵,疼得他“哇哇”叫,一面和颜悦色道:“小孩子不懂事。”老伯才放过我们。

我以为那是芍药,在我的印象中应是白色的,只是没见过,又听那农家说可以入药,便以为是了。把白色花瓣一片片摘下来,泡开了,是透明的一点水灵,漂浮着,像春日里的一尾雪花。当真喝上一口,香醇的,却又有些苦涩。后来姨父才告诉我,这是农家的药菊,喝凉的,“你可捡到便宜了。”我咂着嘴,笑了。那天他可精神着,眼神明亮的,要教我泡茶,“我小时侯可比你们鬼着呢。”一双厚实的大手在柔色花瓣里穿梭,然后是一股清香。

那白白的菊花,不是秋天的怜儿吗?可我是在盛夏的引诱下,海摘了一回。也许时间不对,气氛不对,我爱上了菊花。

那一天,是姨父出了车祸,妈妈和我匆匆地去了。我闻到房间里软软的空气,淡淡的香。床边是一枝白色怒放的菊花,姨父疲惫地弯曲着身子,瘦削地,只微微扯着嘴角。我没看见那个顽皮的孩子,透过窗户,却看见他单薄的身影在白茫的土冈上一点点晃动,白色的菊花像朝阳里的鸢尾,一片绚烂。

我折了一枝,插在了门前的土里,真心地等待着,祈祷着,只是十天之后便枯萎得像逝去的落日。我哭泣着要给姨父泡茶,却朦胧地看见一排的白色,姨父微笑起来。

事情已经过去很多年了,现在也很少回家。只依稀地记得有那么一块田地上开着轻轻的白花,还有一两只生趣的小鸟,徘徊在那个土丘上。淡淡的,像一个天堂。

明时节,给母亲扫墓,总要献上一束黄菊花。黄菊花,牵动我对母亲的无限思念。

家乡的路边、山坡、坑旁,生长着一种小小的野菊花。一到秋季,黄菊花争相怒放,一丛丛,金灿灿,很香,很美。母亲爱黄菊花,年年采摘黄菊花。母亲爱黄菊花倒不是它美,而是黄菊花给子女读书带来希望。

升初中时,正值六十年代三年困难时期。缺吃少穿,生财无道。家里一直过着清贫节俭的生活。我和姐的学杂费常令父母发愁。母亲识字不多,吃过无文化的苦,她说最穷也要供孩子读书。母亲个小力弱。一米八块头的父亲过去从不需她下田干粗重活。为孩子读书,她下大田、养猪鸭、采药材、割水草、挖柴头、摘菊花。只要能挣点钱,什么苦活,她都捱过。

记忆中,印象最深的,还是母亲采摘野菊花。野菊花加工后可入药。母亲采摘野菊花回来,用锅蒸过,晒干,一斤能卖几毛钱。在一年劳动报酬才值几包“丰收烟”的年代,有几毛钱收入就不错。每到野菊盛开的日子,天还未亮,母亲就背起两岁大的小孙子,带着大“席袋”,出门采摘。邻近只要有野菊花开的地方,几乎都留下母亲的足迹和汗水。母亲边摘花边哄小孙子,饿了,捧口泉水他喝,困了,让他趴在背上睡,从不哭闹。菊花越多的地方越难采,有次母亲在坑崖边一脚踩空,摔得青一块、紫一块。看着瘦小的母亲背着沉甸甸的孙子,挽着沉甸甸的袋子,拖着沉甸甸的步子回来,还要连夜加工野菊花,做家务,我的心也是沉甸甸的。但不时涌起阵阵暖流。

假日,母亲也会叫我跟她去。毕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采摘一会儿,我便跑去捉草蜢、寻野果。母亲知我平时读书用功,对我这时的“偷懒”很宽容,只是喊我小心,别远走。让孩子多点欢乐,这就是我的母亲!一直到我完成初、高中学业,读上师范,经济好转些,才不让母亲采摘野菊花。母亲以容颜的过早憔悴乃至衰老换来我的成长。

几十年过去,儿时很多往事已忘,唯独母亲采摘野菊花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它让我永远沉浸在母亲的爱河之中。母亲的爱心和忍耐力够我受用一辈子。出来工作后,我以母亲爱我之心孝敬她老人家,让她安度晚年,直至83岁仙逝。留下的遗憾,是母亲健在时,我还没有更多钱养她;现在有了,想养也没得养。母亲去世时,姐第一句话就对我说:“弟,今后没妈喊了”。我没妈了,这是何等难以接受的事实。揪心啊!每当看见我的邻居、一位快退休的老领导,双休日搀扶他90多岁的老母亲去饮茶,羡慕不得了;每当梦里相会母亲,骤然醒来,两腮竟是泪!

值得告慰母亲的,是社会发展了,时代不同了,靠摘野菊交学费的辛酸事已成烟尘。今天,黄菊花供人观赏,黄菊花用来美化生活。

“瘦西湖的菊花该开了吧?”我和妻打听着瘦西湖姗姗来迟的花讯。去瘦西湖看菊展,这是我多少年来的保留节目,那铺天盖地的菊花世界构成了童年金色的梦。在琐碎平淡的日子里,仍顽强地固守着这份优雅。

走进长堤春柳,绿柳低垂,秋阳明媚轻柔,如一个慵懒的美人,透过柳叶洒下斑驳婆娑的倩影,给眼前的景物蒙上了一层亦真亦幻的色彩。我们拨开一道道绿色的帘幕前行,秋景层层推出,秋水,芙蓉,秋尽江南草未凋,船娘们闲闲地抱膝在船头,开始了秋的守望。

序幕过去,心仪的菊展出现了!一个为菊而建的竹排楼,一副应时的楹联:“瘦湖秋容迷澹月,老圃菊艳傲霜天”。我们就像走进了菊花的大观园,一群群,一簇簇,或列队相迎,或编成各种五彩缤纷的图案,有的浓妆,有的淡抹;有的神采飞扬,有的含蓄娇柔,姿态韵致各有不同。最惹眼的是黄菊花,被秋阳照射得金光灿烂,好像在争先恐后地欢迎我们的到来。

散散淡淡地跟着菊花往前走,就到了徐园。春草池塘吟榭、听鹂馆的石阶上都摆放着盆盆菊花,这里有一种创意新颖的盆景菊,利用虬曲多姿的枯树桩,一旁栽培新生立菊,生机勃勃的密叶繁花紧紧缠绕着树桩,仿佛老干发芽又唱出了新的生命之歌。人们赏菊,往往更欣赏秋菊的精神内涵,菊花在百草枯槁的秋末却傲霜独荣,古人形容“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所以瘦西湖的菊展更得到许多白发银丝的老人的青睐。

步出徐园,是一条曲折的长廊,陈列的都是一盆盆单个独头的菊中精品,千娇百媚异彩纷呈,有不少扬州的名品菊,让人一饱眼福。色有玉白、淡黄、粉红、玫红、浅紫……瓣有刻瓣、卷瓣、折瓣、匙瓣、缺瓣……有的如松针,有的如垂丝,有的如莲座,有的如龙爪……有的已经开得很满,如美人笑面盈盈;有的小瓣乍舒,如伸出纤纤玉指,最撩人的是将放未放嫩蕾攒心,含蓄地拢着花瓣欲说还羞。

每盆菊花都有诗意的名字,我们对照着仔细欣赏:灯下舞娘、晴云淡雨、碧海银涛……娇羞无语的菊花一任我们游人展开想象的翅膀。有一品种别致地起了个“粉十八”的芳名,数一数正好十八枚花瓣。另一种“月之光”,婀娜曼妙娉娉婷婷,一下子让我联想到瘦西湖上那花样年华的扬州船娘。我凝神静气地给一朵朵菊花拍着“写真集”,人淡如菊,心情如菊。

走马观花有点累,我和妻来到湖边的琴室茶坊喝茶小憩。室内的几案上几盆菊花点缀得生意盎然古色古香,透过后院花墙,隐隐传过来一阵阵优雅的琴曲,这里正是文人们访菊、画菊、吟菊、梦菊的好地方。要了两杯绿茶,就着飘逸的菊花清香美美地啜着,算是喝了一回“菊花茶”呢!倚栏而望,窈窕的船娘摇着橹款款而来,划破了平静的秋水中那菊花芳菲的倒影,摇过了不远处衣香人影的红桥……

春来了,花开了,蝶飞蝶舞。

蝴蝶,这美丽的精灵,翻飞于花丛之中,比花朵更美丽,比花香更醉人。

是花的魂,是风的心。

花落了,风冷了,蝴蝶的翅化作风中的尘,随风去了。

一丛明亮的菊开在秋阳里。

黄巢说: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为什么要与桃花一起开放呢?就为了一只蝶,为一只�芊晌栌诰栈ǖ闹ν分�稀>栈�拍��薜�窗椤J�宋�栈ㄉ倭艘恢坏��诵模�参��床坏矫览龅木栈ǘ�藕丁!?br/>
一只蝴蝶无力承受秋寒,无法和菊相伴共舞,那么就让菊花在春天里和桃花一起开放吧。

可惜的是,诗人没能做成青帝。

蝴蝶去了,菊花开了。

风冷,雨寒。

花的魂去了,菊花太寂寞了。于是菊花让一个女子失了魂:“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凄冷的黄昏里,她轻薄的衣袖在西风里飞舞着,一把瘦骨,使她看起来是那么地憔悴和灰暗。她并不十分美丽,只是那双忧伤的眸子在张合之间动人心魄。她好像生来是就附着花魂的,举手投足之间有着蝶的飘逸,菊的风骨。她的美只属于千古唯一的李清照,不绝色而绝俗的一位宋代女子。

比花瘦的李清照正是一只蝴蝶呢。她前生是蝶今生投身为人专门来陪着菊花的。她失去了前生的翅膀,再也飞不起来。不过,她用两只手学会了荡秋千,学会了拈花轻嗅,学会了拥抱,学会了用一枝笔来演绎今生的欢喜与悲愁。她有时会在寂寞里怀念今生不曾有过的翅膀,怀念那些只有在春天里才会开放的花朵。怀念之后她就想起了菊花,想起和她一起在花阴下赏菊饮酒写词的那个人。于是她释然,她无悔。

蝶儿啊,一生都在为花,花开了,蝶来了;花飘了,蝶舞了;舞累了,终于等不到最后一瓣花,最后一缕香,它从一枝即将凋零的花上飘然而落,翅儿上虹一样的色彩消褪了,化作透明状,大地用颤抖无形的手掌将它接住,它瑟瑟地抖了一下,突然碎裂,成为风中的尘,永远地飘走了。李清照也是,虽然她活得比一朵菊花更长久一些,可是她终究还是一只孤单的蝶,最终未能降落于一朵花上抱蕊而亡,她在一个有花抑或无花的季节里成了尘。

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一只蝶要先于菊花而死去,如果它不死,它会多么地孤单啊。如果它不死,它在瑟瑟的秋风里将如何凄苦地捱过夜晚和寒霜呢。它先于菊而去,是多么地明智啊。为爱守候的日子有多么地难奈,只有李清照知道。

一只蝴蝶必须在一朵菊花盛开之前死去,一个痴情女子也必须在一段情爱失去之后独守凄苦。为蝶为人原都是如此美丽而又不幸啊。李清照逃不过,很多女人都逃不过。

我现在才明白为什么梁山泊与祝英台要同化蝴蝶双飞双去。蝴蝶,我们原都相信自己的前生是蝴蝶,此生为一段情而来,也将带着这一段情归去。不能和爱人相守到老相伴到死,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化作蝴蝶吧,而梁山泊和祝英台原不过是一个梦想。谁真能化蝶呢,谁的一生真能与蝶与花有关呢。蝶与花,原不过都是梦想,既不是前生也不会是来生。或说前生的翅膀,今生已为你折断,但一切已与蝴蝶无关,与花无关,或能与一个人有关,或能与一个情字有关,与一缕哀愁有关,如此,也就足够了。

是的,如此已足够了,不能化蝶,就把今生不能相伴的情义葬在心中吧,一个人一生总要将自己埋葬一次呵。如黛玉,在一个飞花的春里,独自悄悄地葬起落花,就这样连同一生的情都埋了下去。或如李清照,在西风里,为伊消得人憔悴,终也是把自己葬在一种怀念里,抱守尘世的情,直到生命消失的那一天。

爷爷家的阳台上放置了十几盆花。其中,有一盆最不显眼的,是因为它的花香淡得让人以为它不曾开过,或者它本就不香。它的名字叫秋菊。大概是花开九月又或者开在初秋,落在晚秋,所以才叫九月菊的吧。我尤其钟情与它,是因为它“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颓龄”;更多是因为惹人爱怜的菊花瓣和沁人心脾的菊花枕。

那年秋天,爷爷一次生病住院时候,我在花街买了一盆送给他,爷爷也喜欢,出了院就顺便带回了家。

它的根粗了许多,叶枝比刚搬来的那个季节繁茂了,因为它已经默默开、败了好几个秋。尽管我忽略了它,可也阻止不了它的成长,即使我关注也是一个样。

昨天,回爷爷家探望它。因为爷爷曾在它含苞的当天就告诉我了,如今,又被琐碎耽搁住了,恐怕就要败了,来不及欣赏它的最美。我,打的,风驰电掣般,仅仅是为看它一眼,要落将落的样子,仿若挽留一场辛酸的浪漫。

它已经生了六个新枝。一共开了九朵花。我把它搬到宽敞的地方,仔细的瞧,它大概的模样没什么新的变化。整个一团紧簇的脸上没有我心仪的神采,它似忽很累、很累。少了热闹枝头,多了寂寞人心!以为我离开的时日久远,早解不了它的心事和花语。我为它的神情而忧郁了,显得比它的即将凋谢更加的无可奈何。见,它漫不经心的垂下头,歪向另一侧。为了看清楚每一枝、每一朵的花容,我不知道倦殆地更换了好几次观赏的方位。有时候,我的内心很明白,这种霸道的想法,会不遗余力地增添了被崇惯的人及事物,可是,一时之间,剪不断对它的眷恋,遗憾,心疼,它就要消损了。然后是,麻木而倔强的等待秋,在等待中消耗养分,积蓄并滋养绿色和生命。即使病理,即使熬不过冬,这是菊花的人生,如爷爷,如父亲,亦如我,如形形色色的,许许多多的陌生人。唯一欣慰的是,它可以有整个秋可以炫耀,因为被了解,因为被瞩目,因为我是它的知己。

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它不厌其烦的看,上,下,左,右,再旋转。它真的有种不可言说的婉约美,只是,看着它的凋零敏感我常常被牵拌的心情,看地久了,竟有了异样的感动。我差不多要忘记了我是谁,不晓得是那花魂中的个性包裹了我,还是我心思游艺而进了它沉睡的梦中。不自觉地趋着身体向前,陶醉般地嗅着,如亲吻它娇嫩的芳泽。淡淡的藕荷色的花瓣上,依然如刚争奇斗研时候一样的姿态,佝偻着背,向着花蕊弯曲,如人的手,放松的,握着靠拢,象夕阳下老人的思考,布满褶皱的笑容,在枝头上艰难的翘首,夹杂了风尘的味道。我似忽看透彻了,它辛辛苦苦地保持完整的姿容,在秋都隐去的一刻,也不甘破碎,偏偏不堪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2-18
菊花因傲霜斗寒的顽强性格,一直为人们所崇敬,所以古人把梅、兰、竹、菊誉为花中“四君子”。
南宋郑思肖诗:“花开不并百花红,独立疏篱趣无穷。宁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此诗不写物之形状,专赞物之精神,宁肯抱枝枯干也不向北风低头,傲霜斗寒,这就是菊花。
第2个回答  2007-02-18
菊,花之隐逸者也.

就象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菊花似乎代表着一种脱离世俗 甚至是逃避现实的感觉 不太值得世人学习的(纯属个人意见)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1
菊与梅、兰、竹,自古就是中国文人心目中的“四君子”。菊花不仅是中国文人人格和气节的写照,而且被赋予了广泛而深远的象征意义。
一 隐士的象征
自从被陶潜先生垂青之后,菊花就成了“花之隐者也”。陶渊明《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正是体现了他对羡慕幽静安逸生活的向往。东篱下悠然采菊的他,以田园诗人和隐逸者的姿态,赋予菊花独特的超凡脱俗的隐者风范,菊花从此便有了隐士的灵性。

二、斗士的象征
一改菊花隐逸者形象的,当然要数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了。“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在其带有明显寓意和倾向性的诗作里,菊花成了饱经沧桑的勇敢坚强的斗士,为民请命,替天行道。

同时唐·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菊花也成为战士的代表。
三、伤感的象征
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菊花,在她笔下成了抒发情思的对象。“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用“瘦”字抒发内心对久别丈夫的感受。

四、高洁品格的象征
菊花残谢后一般不会凋落花瓣,不会像桃花一样,一片一片掉下来,落英缤纷的。故诗人说“堕地良不忍,抱枝宁自枯”。
故诗人一般都赞赏其凌寒的品格例如:唐·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也有因风雨关系而散落的。宋朝有“王苏改诗”的故事,见载于冯梦龙的《警世通言》,说的是苏东坡有一次去相府拜见王安石,刚好王不在,只见案上有咏菊诗,只写下头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看了暗自好笑,他认为菊花即使干枯,也不会落瓣,于是他步原韵,续写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王安石读过苏东坡有嘲笑之意的续句以后,觉得苏东坡观察不够全面。后来二人政见不和,苏东坡被贬滴黄州。苏到黄州后,一天正值风雨交加,苏与友人在菊园赏菊,亲眼看到了落英缤纷,“满地铺金”的场面。这时才懂得了当初错批了王安石,还是自己见识不广。)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2806801.html?si=2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7-02-18
不攀附权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