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1984年开始执行中央银行职能后所使用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

A.利率 B.存款准备金率 C.贷款计划 D.公开市场业务,为什么选C呢

是存款准备金率,我国采用过货币政策工具有:
1984-1994年: 贷款计划:规模控制;再贷款额度控制; 存款准备金; 利率管制;再贴现。
1995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后,我国货币政策工具逐渐有直接调控为主过渡到间接调控为主。
拓展资料: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工具和选择性工具。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中国货币政策以直接调控为主,即采取信贷规模、现金计划等工具。1998年以后,主要采取间接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应总量。
现阶段,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窗口指导、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中期借贷便利(MLF)等。
2013年11月6日央行网站新增"常备借贷便利(SLF)"栏目,并正式发布今年常备借贷便利开展情况,标志着这一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正式使用。
中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主要监控基础货币、银行的超额储备率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回购利率;中介指标主要监测货币供应量和以商业银行贷款总量、货币市场交易量为代表的信用总量。
为实现其最终目标有一个传导机制,并有一个时间过程,一般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
也就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作,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活动,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最终影响国民经济宏观经济指标。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所采用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扩张与紧缩产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响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
①存款准备金制度
②再贴现政策
③公开市场业务
被称为中央银行的 "三大法宝"。主要是从总量上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进行调节。
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信贷或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而采用的工具,以某些个别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或整个商业银行资产运用也负债经营活动为对象,侧重于对银行业务活动质的方面进行控制,是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必要补充,常见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①消费者信用控制;
②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③不动产信用控制;
④优惠利率;
⑤特种存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03
正确答案:C贷款计划
题目解析: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后,实行了“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在原借差计划的体制下,中国人民银行对各专业银行核定了借款基数,由此奠定了中央银行通过再贷款调控基础货币的基础。在此后的十年间(1984年-1993年),再贷款成为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最重要的渠道,占基础货币供应总量的70%~90%。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8-26
B.存款准备金率
我国采用过货币政策工具
★1984-1994年: ☆贷款计划:规模控制;再贷款额度控制; ☆存款准备金; ☆利率管制; ☆再贴现
★ 1995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后,我国货币政策工具逐渐有直接调控为主过渡到间接调控为主。过渡时期共存的货币政策工具有贷款规模、再贴现、利率、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再贷款等,1988年我国取消了金融机构贷款规模的管理。
☆贷款规模控制从逐步缩小到完全取消;
☆利率管制逐步放松;
☆再贴现业务得以长足发展;
☆启动公开市场业务和间接信用指导。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