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湘军有哪些将军?

如题所述

八年抗战,国民革命军历经四大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淞沪会战于1937年率先爆发。1937年11月10日,松江、虹桥、龙华、青浦都相继失守,从8号开始,坚守上海快三个月的守军开始全面撤退,惨烈无比的淞沪会战也临近结束,勇士们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钢铁长城最终虽然被攻破,但是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日的决心,更重要的是,迫使日军改变了由南向北的进攻方向,改为由东向西,从此让机械化程度较高的日军陷入了江南茫茫水乡丘陵的深渊之中,为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实现“以时间换取空间”的战略指导原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最终战胜日本鬼子取得抗日胜利奠定了基础。
淞沪会战的核心主力,毫无疑问是几乎精锐尽出的国民革命军中央军,能够上的基本上都上了;地方部队里,川系、桂系、粤系、西北军、东北军也都有部队参加了这次大规模的战役。但是湘军不一样,既不是”几乎精锐尽出“,也不是“有部队参加”,而是全军上阵,一边把所有的湘军部队拉到上海参战,一边用湖南的保安部队、预备部队不断补充伤亡太大的前线部队,并开始全省大范围的征兵。全面抗战来临的时候,以维护小集团利益为核心的各系军阀,甚至是中央军的各派系,都或多或少存在保存实力、消灭异己的现象,这也是抗日战争打得如此惨烈的一个原因。从来没有哪次战役,从来没有哪个地方军队,如淞沪会战中的湘军部队一样全军动员、前赴后继、毫无私心。三个月的淞沪会战里,参战的国民革命军共计约70个师的部队,其中还包括了上海警察部队、保安部队、浙江保安总队、江苏保安总队等非野战部队,而先后参战的湖南部队,计有第8师、第15师、第16师、第18师、第19师、第23师、第46师、第53师、第62师、第63师、第77师、第128师、预备11师、独立37旅、暂编第11旅、暂编第12旅、暂编第13旅,共计15个步兵师的兵力。这不是枯燥的数据,而是当时湖南所以的军队,他们也并非是跑龙套的角色,而是能让任何中央军和地方部队都刮目相看的。湘军将士上阵杀敌,常说“来生再见”,便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老湘军“要死卵朝天,不死变神仙”的风貌犹存。会战期间军委会曾经嘉奖表现最为优异的十个师,其中就有第15、第16、第19三个湖南师,说明当时湖南部队的表现绝对是很优秀的。
会战期间第8师陶峙岳部在有“血肉磨坊”之称的蕴藻浜坚守21个日夜,一个师只剩下几百人誓死不退;
15师彭松龄部、16师王东原部作为最早进入上海战争的湖南部队,从九月中坚持到全面撤退;
18师朱耀华部坚守大场,苦战竟日,其师朱耀华将军在大场失陷后自杀殉国(传说后被救);
19师李觉部十月初入大场参加大场战役,表现异常凶悍;
23师李必蕃部作为江防军坚持江阴保卫战;
46师戴嗣夏部参加苏州河南岸阻击战,表现不俗;
53师李韬珩部先后参加大场战役和苏州河南岸阻击战;
62师陶柳部、63师陈光中部参加金山卫等地守备,后大部支援浦东,势单力薄面对日军的杭州湾登陆;
128师顾家齐部先后在宁波、嘉善、枫泾血战;
预备11师胡达部在枫泾和闵行和敌激战;
只有77师罗霖部在蕴藻浜表现不佳,师长罗霖被撤职查办,除去第77师,各部队都表现优异,各有斩获。
会战期间,参战的中国军队一共分为右翼作战军、中央作战军、左翼作战军、江防军四大集团,其中左翼作战军所辖为第8集团军和第10集团军,基本为湖南部队,在参战部队里,他们属于装备低劣落后、训练水平低下、战斗力较弱的部队,但他们要布防浦东、金山、闵行、松江、乍浦、全公亭等一大片的地方,在漫长的防线里进行反登陆作战,上海战事过激的时候还要抽调军队去增援。
淞沪会战爆发前后,由于内奸告密、日特猖獗,最高军事机密多次被泄,蒋介石多次险遭毒手。最离谱的是日本谍特黄浚长期潜伏在最高指挥机构内部,担任行政院机要秘书,盗取大量机密情报,而很长一段时间国民党的特务机构竟然浑然不知。 虽然将士们殊死抵抗,死伤累累也无济于事,造成了整个上海防线的崩盘。
参战军队四大集团里,江防军总司令刘兴为湖南祁东人,左翼作战军里的第10集团军司令员为湖南醴陵人,此二人都是湘军老将领,当祖国有难民族危机的时候,毫不犹豫挺身而出,站在了最前线。
中央军里,当时最精锐的三大德械师之一第36师师长兼第78军军长宋希濂将军为湘乡人,陈诚土木系悍将第54军军长兼14师师霍揆章将军为炎陵人,同为陈诚土木系悍将的第98师师长夏楚中将军为益阳人,第8军军长兼税警总团总团长黄杰将军为长沙人,胡宗南系悍将第78师师长李文将军为新化人,同为胡宗南系悍将的第76师师长丁德隆,这几位,后来都升至集团军司令,在抗日战争里立下赫赫战功,成为著名的抗日英雄。其中宋希濂、黄杰、霍揆章都以集团军司令的身份指挥过远征军的滇西会战,夏楚中将军以第四方面军副司令官的身份参加过湘西会战。黄杰后在台湾任警备总司令,授衔陆军一级上将。
中央军第2军副军长兼第9师师长郑作民是湖南新田人,淞沪会战后还率部参加过徐州突围战、田家镇保卫战,屡立战功,可惜在桂南会战里的昆仑关大战中被日军包围,在指挥部队突围时牺牲,时年年仅38岁。
湘军在近代史上写下了最浓重的一笔,因为湘军势力的存在,晚清太平天国运动(实为腐朽的洋教运动)得以被镇压,病入膏肓的晚清政权也一度出线过中兴的局面;左宗棠率湖湘子弟收复新疆避免占中国国土面积1/6的新疆被分裂;曾国藩洋务运动轰轰烈烈的开展,为中国近代化进程拉开了序幕;由于湘军的存在,近代湖南人才大井喷,大大推动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
如果说淞沪会战前湖南军队还维持着一些地方军队的特色,会战后就完全中央军化了,以后由湖南人为主体组成的国民革命军全部叫中央军。湘军主力第8师等成为中央军胡宗南系部队,第15、16、19师等成为中央军核心何应钦系部队,第18师、第50师等成为中央军陈诚土木系部队,在随后的八年时间里,继续着他们抗击日本侵略者这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
下为老蒋5大王牌主力部队中的湘系概况:
老蒋5大王牌主力之-新一军:
第一任军长:郑洞国,湖南石门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
(新38师长:孙立人,安徽舒城人,清华大学土木系毕业 .)
新38副师长:齐学启,湖南宁乡人,清华大学毕业.殉国.
新38副师长:唐守治 ,湖南零陵人。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
新22师长:廖耀湘,湖南邵阳北人,黄埔军官学校第六期.
(第二任军长:孙立人,安徽舒城人,清华大学土木系毕业 )
新38师师长:李鸿,湖南省湘阴县人 ,黄埔军校五期.
新50师师长:潘裕昆.湖南浏阳人,黄埔军校四期步兵科.
新一军来源于上海的税警总团。淞沪会战后到了湖南,只有4000多伤员。1938年3月,孙立人和齐学启以此为基础在湖南大量招兵重组后作为中国远征军
入缅参战。新一军数万官兵基本上来自湖南一省。
老蒋5大王牌主力之-新六军:
第一任军长:廖耀湘,湖南邵阳北人,黄埔军官六期.
新22师师长:李涛,湖南邵阳人。黄埔军校第六期步兵科、陆军大学正则班第十期毕业。
新22师副师长:刘建章,湖南邵阳人。
新14师师长:龙天武,湖南石门人.黄埔军校第五期炮科毕业。
新14师参谋长:梁铁豹,湖南耒阳人。
新14师副师长:梁直平,湖南靖县人。
1938年,廖耀湘率新二十二师,从武汉撤回湖南,在湖南扩军招兵重组后作为中国远征军入缅参战。后升为新六军。里面官兵大多数为湖南籍。
1946年初,新六军与新一军一起被老蒋从南方空运到东北,两军是同胞兄弟关系。蒋介石可真够大方的,五大主力一下就给了廖耀湘两个!这二个军在辽沈战役中同属廖耀湘兵团,在胡家窝棚遭解放军偷袭兵团司令部,后又被解放军获取军事转移情报以致被围歼。战后廖耀湘拒绝和解放军将领握手,气愤难平:“你们(解放军)干的仅是些偷鸡摸狗的勾当,有种就拉开架势再干一场!”直到1961年大赦,同那些当年潜伏于身旁的间谍同事,廖对过去还是耿耿于怀,怒目相向,说是看不起那些专门偷鸡摸狗之人。廖真性情之男人也!
老蒋5大王牌主力之-整编74师(军):
(师长:张灵甫,陕西省长安人.于1925年5月入黄埔军校4期)
副师长:蔡仁杰,湖南省常德人.1927年8月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五期。
参谋长:魏振钺 湖南长沙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学校第22期工兵科.
整编74师来源于74军,74军是浙江保安团队和王耀武来的山东的一个师组成。74军经过八一三”淞沪保卫战、武汉万家岭、上高战役等之后损失惨重。到了湖南常德会战时已严重减员,等到打长沙一,二,三次会战时,74军已经是因严重减员而未能参加,被老蒋就地招兵20000多人扩军重组,里面基本上是新补充上来湖南兵。等到1945年打最后一战-湘西会战时里面是清一色的"湘军".此时的74师,与原来的浙江的那个74军完全不同,从军长到士兵都换了。其名为74师,兵员3万余,实为加强军,是老蒋的五大主力之首。
后在抗日胜利之后,被老蒋从湖南空运到南京,当任"御林军".国共内战时,充当老蒋的急先锋.在苏北的涟水之战,重创陈毅的山东解放军之某纵队.最后在山东西南地区,遭到粟裕的华野五个纵队的重重包围而遭全歼.
张灵甫的老婆:王玉玲,生于湖南长沙,是张灵甫抗战期间在长沙娶的。
老蒋5大王牌主力之-第5军 :
( 军长:杜聿明 ,陕西省米脂县人。)
副军长: 邓军林,湖南祁阳人.
第200师
(师长:戴安澜 ,安徽省无为县人。)
副师长:熊笑三:湖南长沙人.黄埔军校六期.
副师长:彭壁生,湖南蓝山人,(代师长戴安澜指挥昆仑关战役)
参谋长 :张止戈 ,湖南 人
荣誉1师 (全师官兵必须是立有战功、伤愈归队才可加入)
师长:郑洞国 ,湖南石门人.黄埔一期.该师1938年成立于湖南浏阳。
副师长:胡家骥,湖南湘乡人。
参谋长 :舒适存,湖南平江人。
第96师
师长:余韶,湖南平江人.
杜聿明第五军,与原来的粤军第五军,没有任何的关系.官兵来自于1938年初,装甲团(团长杜聿明)在湖南湘潭、浏阳等地扩编为第200师(五团制,20000余人),为当时国军唯一机械化部队,之后再扩为新编第十一军。1939年2月改用老的第五军番号,官兵基本上是湖南人.
八年抗战历经22次会战,其中的7大会战发生在湖南。衡阳、常德、四次长沙会战和湘西会战都是恶战,歼敌数量占国军八年抗战歼敌数量的一半。抗战中湖南部分领土沦陷,省会长沙被烧个精光,全省军民忠诚执行国民政府命令,烧毁房屋、破坏道路桥梁,坚壁清野,实行“焦土抗战”!作为一个人口小省,在抗日期间湖南就有210万人参军抗日,难怪第三次长沙会战大捷后蒋介石乘飞机在硝烟未尽的长沙上空盘旋数圈后说“湖南民气强悍,灭中国除非灭湖南!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足以告慰湖南人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