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与明朝之间的大决战,30万蒙古军队为何全军覆没

如题所述

元朝末年,硝烟四起,民不聊生。


曾经强极一时的大元帝国,曾经在马背上无敌的民族,经过时间的洗礼,最终还是垮掉了,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对于元朝的覆灭,不少人有个误区,认为元朝灭亡之后,明朝才建立的,其实并不是这样,元朝作为一个全国性质的统治结束的标志,是元大都被朱元璋攻破,不过元朝的政权并未彻底覆灭。

元朝人


因为元惠宗向北逃跑了,之后依然沿用“大元”的国号,历史上把这个政权成为北元。


不过曾经的元朝疆域实在太大了,朱元璋在中原建立起明朝的政权,而元朝依然有四股势力,分别是元惠宗占领的漠南漠北,元将扩廓帖木儿驻守甘肃定西,此外还占有东北地区与云南地区。


朱元璋对这些地方上的元朝残余势力,很是忧愁,不过他不慌,因为他手下猛将如云,而这些势力中朱元璋最在意的并不是元惠宗,而是元将扩廓帖木儿。


说到此人,很多人那是一头雾水,似乎根本想不出此人究竟是谁,但是如果说他的中文名,很多人一定会恍然大悟,他的中文名叫王保保。


他被朱元璋称之为“当世奇男子”。


朱元璋


而蒙古和明朝双方的一次大决战,王保保就领军大将,不过可惜的是他带领的30万蒙古军队最终全军覆没,这究竟是为何,原因很简单,他遇到了徐达。


那么这两人之间的这场大决战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别着急,请听飞鱼的分析。


大决战的双方将领。


既然说到了大决战,双方将领的重要性那也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就来看看徐达和王保保两人的个人履历。


徐达,明朝开国的第一功臣,位列开国的六王之首,死后被追封为中山王,他为人严谨,善于治军,为朱元璋立下了汗马功劳,军事上遇到难啃的骨头,朱元璋不慌的原因,也是因为有徐达的存在,甚至可以说,明朝的江山,徐达打下了一半。


影视中的徐达


徐达戎马一生,东征北伐,无人能挡,连曾经横行天下的元朝骑兵,在徐达的眼里,那都不是事,朱元璋提到徐达每每都是大肆表扬一番: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所以当朱元璋视驻守甘肃的王保保为钉子的时候,徐达自然成为了“起钉人”。


我们在来看看王保保,王保保元末最后的名将,曾被封为河南王,当元大都被攻破后,王保保率军退守甘肃,此后王保保还打出了相当傲人的成绩,就是在漠北曾大破明军,凭借着一腔热血和统兵之能,王保保的目标是光复大元。


当朱元璋向王保保抛出橄榄枝的时候,王保保那是看也不看,完全不理会朱元璋的招安,继续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着,这让朱元璋很受伤,但是为了向天下之人做出爱才的样子,朱元璋一边大肆褒扬王保保,并且称之为“当世奇男子”,一边派出徐达去收拾他。


大决战的双方人数。


元大都被攻破后,向北逃窜而建立起的北元政权,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般弱,当时北元政权依然有几十万军队,尤其是退守大草原之后,他们似乎找到了曾经成吉思汗在草原上驰骋的那种感觉,这更让他们萌生了要继续南下,光复大元的雄心壮志。


而王保保自然是开疆扩土的不二人选,面对王保保的野心勃勃,朱元璋就命令徐达前去灭了这股北元势力,至于徐达带了多少兵,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不过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徐达带了50万,另一种说法徐达带了10万。


徐达


不过对于王保保的兵力,则有史书给出了数字,30万,当然不少史学家认为,这其实也是被夸大的数字,因为当时北元其实已经是强弩之末了,王保保带的军队不可能是全部,30万是有点说不过去。


有些人就根据后来的徐达俘虏的元军的人数,推算王保保所统领的元军人数应该在10万左右,如果这数字属实,那么徐达的所统领的士兵,应该也在10万左右,毕竟按照朱元璋多疑的性格,那是不可能把能颠覆明朝政权的兵力交给徐达的。


所以,单单从士兵的人数来看,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争,我们接下来就来看看这场战争的具体过程。


徐达和王保保的定西大决战。


徐达是明朝的开国第一功臣,王保保是北元的中流砥柱,两人都是属于名将的范畴,而名将之间的对决,其实兵力多少并不是主要因素,更何况两人兵力相当,所有徐达和王保保的个人能力,就成为这场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徐达和王保保两军相遇,按照常理来说,那就直接开打不就完了,一个进攻,一个防守,就这么简单嘛,不过这样的战争方式,并不是名将之间的对决,因为真是如此根本无任何战争技巧而言,当然这也更不符合名将的谨慎。


影视中的元朝将军和公主


徐达和王保保的战争,并没有一触即发,而是选择选择了僵持,仅仅僵持就完了吗,对于王保保来说是如此,但是对于徐达来说却不是如此,因为徐达有战术,有王保保不能参透的战术。


两军相持的过程中,王保保的军队很忧愁,因为他们根本就睡不着,每当想要沉沉入睡的时候,徐大这边就喊声震天、鼓声不断,好似在庆祝什么,一连很久都是如此,而王保保对此并没有感觉到异常,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士兵睡不好,那么徐达的士兵也睡不好。


所以在王保保想当然的过程中,逐步走进了徐达设下的圈套,这一日,明军那边本该鼓声震天的时候,结果却出奇的安静,这让昏昏欲睡的元军一下就被所席卷,结果大部分都倒头就睡,而这时的明军正如狩猎的猎人一样,等待着最佳时机。


当元军沉睡的时候,徐达带领明军,一直杀出,这让王保保措手不及,很多元军还没来得及明白怎么回事,就成为了明军的俘虏,王保保见势不妙,立即带领亲信突围,结果王保保仅带了妻儿亲兵数人,逃去元人的发源地上都,保元顺帝的太子去了,其余的元军则都成为了徐达的俘虏。


徐达


而这两位名将的对决,也以徐达的全面胜利所告终,这次战役之后,北元政权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再也无法对朱元璋的明朝造成威胁,王保保也在徐达的光芒下黯然失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蒙古和明朝的大决战,说到底了其实就是蒙古国的将领王保保和明朝的将领徐达之间的斗争。站在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王保保和徐达两位名将的实力其实都差不多的,都是数一数二的将领。这不过徐达在跟王保保一决高下的时候,使用了那么一点点的小伎俩。导致蒙古国的30万大军在与明朝的决斗中,掉入了徐达使用的小伎俩当中,最终全军覆没。

徐达提前知道了蒙古国的军队像他们进攻的时候会有一个必经之路。徐达就派人在那里守着,然后等到蒙古国的军队经过的时候,就让那些人与蒙古国进行周旋,周旋的时间一长蒙古国就精疲力尽了,还采用舟车对他们进行攻击。这样一个回合下来,蒙古国的精力已经耗费了一大半了。好不容易到达了目的地,但那个时候的蒙古国已经没有精力与徐达的军队进行斗争了。

而且双方进行了几天几夜的大战,超出了蒙古国的设想。导致粮草的供应不足,许多士兵都是饿着肚子在打仗,这饿着肚子的打仗肯定没有吃饱了打仗干劲十足啊。就在这个时候蒙古国宣布暂时停止,休战双方都休息休息恢复精力,这下可倒好,徐达让自己的军队吹起了笛子唱起了歌吹拉弹唱那是样样都来,让对面的蒙古国没有办法好好休息。


这时王保保的军队已经彻底没有力气了,徐达感觉机会到了,就对王保保发起了进攻,果不其然,王保保在这场战争中损失非常的大,自己的30万军队被徐达可以说是消灭的差不多了。最后王保保宣布投降,带着自己剩下的残兵逃回了蒙古国。徐达采用的小伎俩,虽然不是什么正大光明的方法,但是能把30万大军消灭的差不多,证明徐达也是很有实力的一位将领。

第2个回答  2020-09-19

首先要知道元朝末期的朝政是非常腐败的,从最高的皇帝到最低的普通士兵都是贪图享乐,贪生怕死的,可以说烂到了根子里,所以试想一下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和朱元璋率领的气势更盛的农民起义军相比,并且在前期的时候,元朝的军队被朱元璋的起义军,一点一点的吞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元朝的士兵是没有什么战斗力的,所以在大决战的时候,元朝的这30万的兵力被朱元璋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其次朱元璋的手下有很多能征善战的将军,其中最有名的就比如说徐达,刚开始的时候,徐达和元朝的第一将军王保保上演了一场巅峰对决,并且这场战争的结果是徐达率领的军队大获全胜,而且元朝经此一战丢失了全国的大部分领土,基本上无力再和朱元璋争下去,然后元朝那个时候还掌控在手中的领土只有西北那一块地方。



但是这一块地方的物产资源是非常匮乏的,给不了元朝部队什么有力的帮助,再加上有的士兵在中原养尊处优惯了,所以根本适合不了这个地方的生活条件,可以说最后大决战还没开始打的时候,都已经开始有一些士兵投降了,所以在士气极为低落的情况下,怎么可能打得过朱元璋。



此外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当一个新生事物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往往能够把那些旧的看起来很强大的事物打得落花流水。

第3个回答  2020-09-18

在明朝军队占领元大都的时候,元朝还控制着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辽阔的地区。在经过太原之战以后,明朝军队占领了山西地区,随后开始进军陕西。陕西地区的军阀李思齐发现自己不是明朝的对手,好汉不吃眼前亏,立刻开城投降。明朝军队进一步占领了甘肃等地区,然后留下了部分军队之后,明朝主力就撤退了。当时,败退回蒙古草原的北元集团一直计划反击,请注意,当时北元集团仍是一个非常强大的集团,拥有好几十万军队。

北元集团控制着辽阔的北方大草原,辽东地区也在它们的手里。元顺帝命令王保保反击,王保保眼光非常毒辣,他打算从明朝防御力量薄弱的甘肃下手。王保保确实厉害,率领30多万军队南下之后,先后击败了几路明朝军队,而且包围了军事要地兰州。如果占领了兰州,那就可以进一步染指关中地区。对于明朝来说,必须打退王保保的进攻。为了迎战王保保,徐达率领大军日夜兼程。至于究竟率领了多少军队,目前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徐达感觉机会到了,命令对王保保的军队发动了总攻。结果,王保保败的非常惨。北元军队伤亡了10多万人,还有8万多人成了俘虏,包括几名高级官员。王保保带着残兵败将逃回了蒙古草原,由于此战损失巨大,北元集团再也无力对明朝发动决定性的进攻。在此之后,明朝开始主动进攻北元。顺便讲一下,此时的北元军队中还有大量的汉人,鉴于这样的情况,朱元璋采用了一系列招降的办法。

 为了瓦解北元集团,朱元璋的招降策略非常完善。对于普通的士兵,只要愿意投降,朝廷可以分给耕地并且进行安置。如果是北元集团的将领投降,明朝可以加封官职,而是赏赐府邸和爵位。很多北元贵族已经习惯了养尊处优的日子,不习惯北方草原的苦日子。在明朝建立的初期,确实有很多蒙古贵族南下投降。明朝利用投降的蒙古军队,组成了自己的雇佣军。

第4个回答  2020-09-18

其实当时的元朝还控制着山西,陕西以及青海、甘肃等大片辽阔的地区,还是有相当的实力的。不过元军纵使还有数十万人的军事力量,他们自身所出现的问题远远多于明军,如缺乏后勤保障以及军队将士没有积极性等等原因。

经过太原之战以后,明朝军队再次击败蒙古军队,占领了山西地区,随后就开始向陕西进军,当时驻守陕西的将领李思齐发现自己并不是明朝军队的对手,因此果断选择了开城投降,陕西失守,甘肃也马上就被占领了……占领甘肃之后,明朝部队留下部分人驻守甘肃,随后就大部队撤军了,这是因为经过长期的征战,士兵们已经比较劳累,而元朝还有好几十万军队负隅顽抗,因此明朝军队要回去稍作休整一下,再和元朝军队决战。

当时的北元虽然已经失去了中原地区,但他们仍然控制着北方大草原这块辽阔的疆土,辽东等地区也在他们手里,所以他们还具有相当的实力,元顺帝一度还准备反击。元朝将领王保保打算从明朝防御力量最为薄弱的甘肃下手,打开反击的道路,而他也的确做到了,他率领30万军队南下,很快就击败了数量比较少的明朝军队,包围并且占领了当时的甘肃军事要地兰州。

甘肃失守之后,明朝不能够再容忍其他的中原地区被元朝抢回去,因此两拨人马必须迎来一场决战。当时的明朝大将徐达对王保保军队发动总攻,王保保大败,30万军队伤亡10多万人,甚至于还有8万多人还成了俘虏,也就是说剩下的都是一些残兵败将,基本上和全局覆没没有差别。他带着这些残兵败将逃回蒙古草原,从此采取固守战略。


为了瓦解北元实力,朱元璋采取了招降政策,他放出话,对于普通士兵只要投降就可以被分配耕地,并且妥善安置,而重要的将领投降就可以封官进爵,赏赐府邸以及爵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