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觉得老师不公平,家长应该怎么跟老师沟通

如题所述

1、先聆听,不批判

请先不急着和孩子一起出气,骂老师、怪老师、批判老师。这么做,只会强化孩子对于老师的所作所为,更加认为是不公平的。先仔细聆听孩子在诉说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情绪。先感受、接受孩子的情绪,无论他的想法合不合理,至少他当下的情绪是很真切的。

面对孩子抱怨不公平,请至少把它当作一回事。如果我们选择忽略或不理,这时很容易让孩子在日后,懒得再和我们说。因为,说了也没用。和孩子讨论这件事情,在时间点的选择上,不要在孩子的气头上,不满的节骨眼里,马上和孩子讨论。请留待孩子情绪稳定之后,再选择以往彼此比较好沟通的时间。

2、澄清不公平想要传达的事

试着从孩子的反映里,澄清孩子真正想要说的事。当孩子抱怨老师不公平,有时反映的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可能存在着疏离、矛盾、冲突、或不是那么协调。或面对不同同学的喜爱与在乎程度。或认为老师的管教方式不近人情,不够精致、不够周延,而感到不满或怨怼。或自觉老师的考试、评量、课业要求太过于严苛。

仔细观察孩子认为的不公平,主要是聚焦在哪些事情上,仔细留意孩子的说法,过程中,是否千错万错都是别人的错,或认为自己不应该承担这么重的后果。

从孩子的表达中,也让我们来思考老师的做法是否周延。以进一步评估,是否需要和老师进行亲师沟通。孩子是否有其他的替代问题解决方案?听听看,孩子心目中,期待老师该如何公平对待。

3、和孩子讨论眼里的公平

每个孩子对于公平的认定,不尽相同。但通常大都自认有理,对方无理。或许,听听看孩子的公平怎么说,是否大家都得一样才算公平。

我们可以抛出例子来和孩子讨论。以教室座位安排为例。如果公平是都只要一样,那就不应该有不同的位置,象是前中后、左右中间。如果位置要公平,那么大家应该都得要坐在同个位置上。当然,这种情形夸张地说,就只能叠上去。但是,问题又来了。

如果大家叠上去,那为什么有人在下方,有人在中间,有人在最上面?因为这样子也不公平,每一个人的受力、承载的重量又不一样。

放手,让孩子来扮演安排事情、分配任务的角色。例如让孩子思考,面对教室里,不同的事情分派,象是打扫工作、园游会、运动会、校庆的分工等,该如何安排。引导孩子在考量每一件事情或工作时,得需要斟酌每一个人的能力、身心特质的差别。脑力激荡一下吧!看看孩子对于公平是否有另一番解释。

4、将行为后果,抛给孩子思考

在班级经营中,我时常和老师分享一件事情。当孩子做了不该做的事,与其直接告诉孩子你做错事,我要怎么处罚你。倒不如,改由让孩子来说服我们,面对自己所做的事,他该如何负责?老师可以怎么处理。

让孩子直接来说出行为的代价。这么做的好处,除了让他可以清楚地连结自己的行为表现与行为后果之间的关联性。同时,行为后果的选择是由孩子来决定,并且要能够说服老师。这时,多少可以降低孩子抱怨老师处理问题上的不公平。

5、家校合作消除对孩子的偏见

当父母能正确看待老师的偏见后,还需要家校合作,主动向老师解释,澄清误会,消除对孩子的偏见。父母要主动走出第一步,可以和老师进行一次深入交流,亲密合作助其成长。接下来,坚持与老师保持密切联系,帮助孩子不断进步。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指导孩子主动表现自己的进步,让老师和同学看见自己的努力与改变,才能逐渐消除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偏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13
一、共情:出现这样的问题,您一定感觉到很难理解为何孩子会如此?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应该如何去解决。
二、具体化:您可以讲一下孩子“仇恨”老师的定义是什么?认为大家对她不公平后,采取了什么“极端”的方法去发泄情绪的?
三、探讨问题的成因,并具体分析:
a 家庭关系问题:孩子极端情绪的背后,往往体现出家庭关系的问题,从关系入手解决问题会更加有效。
解决:首先,弄清“仇恨”与“极端”的定义是什么?听到家长说一些很严重的词,我们自己先不要被吓到,先问清那些严重的词背后的意义是什么,因为有很多家长在表达时候会不自然的将情况加重,其实真实情况很可能没那么恐怖。其次:仇恨老师与同学、妈妈的孩子,在家庭中几乎必然父母做过一些让孩子感到“仇恨”的事情,所以孩子才会有情绪,有抵抗心里,多探究家庭情况,不止是孩子的,也包括父母、父亲关系、甚至是隔辈老人的。再次,孩子认为父母对她不公平,则要问明原因,小孩子胜负心、竞争心比较重,我们认为的小事,对孩子来说就有可能是大事。再次,给予一些较良好的发泄情绪的办法,如:带孩子一起外出运动、一起唱歌、一起踢球、一起吃饭、一起逛游乐场,或让孩子将难过的事情找个本子记录下来,帮助孩子建立合理的发泄渠道。最后,这样的家庭对孩子的爱与关注肯定是不够的,引导家长多给孩子支持、鼓励与关爱。
第2个回答  2018-08-23
一是在家长每天接送幼儿的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教学安排,幼儿在园的表现和为解决幼儿问题所采取的一些措施等,使家长了解幼儿的在园情况,理解教师的做法和意图,从而更加信任教师。
二是要主动了解家长的顾虑,教师要就家长担心的问题与家长交流看法,消除家长的顾虑,取得家长的信任。
三是主动承认自己的问题,在保教活动中,有的幼儿可能会出现一些小问题,如尿裤子、被推到、被抓伤等,教师要主动且及时地与家长沟通,并承认自己的不足,以体现出自己的责任感,从而获得家长的认可。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