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是流芳百世的好官,欧阳修为何却在《论包拯除三司使上书》中指责他“蹊田夺牛”?

如题所述

包拯是中国古代史上出了名的为官清正廉洁的包青天,其大名可谓妇孺皆知,家喻户晓,因不畏权贵,不徇私情,社会上流传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的赞誉。欧阳修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北宋最杰出的政治文学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与包拯两人年龄差不多,包拯大了8岁,包拯仁宗天圣五年(1027)考取进士,欧阳修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按理说,两位北宋巨人本应惺惺相惜。其实不然,欧阳修根本就看不惯包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庆历新政”期间,参知政事范仲淹锐意改革,把一些碌碌无为的人赶出了公务员队伍,提拔了一批精明强干、年富力强的人。

这种大刀阔斧的吏治整顿,引起以王拱宸为首的御史台保守派的抵制。包拯正因为王拱宸的推荐,才从肇庆端州调进御史台,受到王拱宸的影响,曾先后两次出面向宋仁宗上章《请不用苛虐之人充监司》。欧阳修当时身为谏官,又是“庆历新政”改革的支持者,对包拯的这种做法极为不满。

公元1051年,包拯也意识到了“庆历新政”的好处,为此他又专门奏了一章《请录用杨等》。包拯的这次上章被宋仁宗采纳,一批改革者官复原职。由于这次上奏,欧阳修对包拯还是有了一定的好感,把他当成是“部分可团结”中的一员。 后来,因为荐人不当,包拯被贬到了池州任知州。嘉祐元年(1056)春夏之交,黄淮一带水灾泛滥,百姓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

时任翰林学士的欧阳修写了封奏章认为,天灾不可免,关键在人为。现在朝中有一批庸官昏官,无所作为,应多选贤臣辅佐君王。欧阳修提议,池州的知州包拯,“清节美行,著自贫贱,谠言正论,闻于朝廷”。包拯得到了欧阳修的推荐,以龙图阁学士权兼开封知府。

宋仁宗觉得欧阳修说的理由也实在是太牵强了,包拯这个人本质是不错的,只不过是刚烈了一点,在众多官员都腐败的情况下,用包拯还是能积累一点民心的。这样,包拯做了三司使,事实上包拯在这个职位上干得相当出色,司马光也称他“刚而不复”。


基于以上事实,我们就不难理解包拯为什么会遭到欧阳修的弹劾,说到底就是包拯动了欧阳修的奶酪,欧阳修既是在替张方平、宋祁说话,更是在替自己说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6
包拯是流芳百世的好官,欧阳修却在《论包拯除三司使上书》中指责他“蹊田夺牛”
第2个回答  2019-10-07
这就是人性你不可能照顾所有人,你对他们做了很多好事你只要做一件坏事就会永远记住
第3个回答  2019-10-08
那是因为他和欧阳修的战略方式不一样的人家看不惯她噶
第4个回答  2019-10-10
毕竟人无完人,不可能没有做错事情的时候,即使是包拯也不例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