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的人格

如题所述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烦恼: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怎么这么难?明明是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TA为什么不理解我?下面看两个案例:
案例一:优秀孩子,得靠打
小白妈妈最近很烦恼,她上小学的儿子,不是在学校里调皮捣蛋,跟同学打架,被叫家长,就是在家里写作业不想写,总是得她摁着才能写。
儿子的成绩当然不好,每次成绩下来,她都焦虑不已,为儿子的成绩着急上火,对他进行各种口头教育,但好像儿子对写作业和上学越来越反感了。
她说,你看玲玲(好朋友的女儿),多听话,假期早就预习完课本,做足了练习,开学后还每周写双份试题,怪不得人家学习总是名列前茅。
她说,看来,想要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只有加强控制了,实在不行,我就给他一顿打,看他听话不听话。
提示:要尊重孩子发展的规律,顺势引导,高压手段只会适得其反,不会有好结果。
案例二:你不优秀,只是惩罚不够
琳琳爸爸自小刻苦读书,从农村考了出去,当上了市里的小学教师,后来有了一个女儿。
他一直信奉刻苦努力,为了女儿将来有个更好的前途,一直对她要求很严格,女儿不听话的时候,就是一顿打。
从小到大,女儿很少有机会在外面玩耍,从来都是在家里看书学习,好在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表哥还算满意。可是到了重点高中就不行了,好学生太多,竞争太激烈,女儿从名列前茅慢慢滑倒了中等。
他又气又急,连骂带惩罚,让女儿加倍努力,好容易成绩又提了上去。可是女儿却对成绩很焦虑,高考的时候,因为压力过大,成绩比往常差了一大截,上不了好学校了。
他知道成绩后,恨铁不成钢地打了女儿一巴掌,这一巴掌却毁了女儿。从此以后,女儿每日把自己关在屋中,整日发呆,谁也不理。
时间长了,他终于觉出异样,发现女儿精神出了问题,带女儿去看病,已经晚了,女儿得了严重的忧郁症。他很后悔,带着女儿去看了很多医生,花了很多金钱和精力,可是他的女儿再也不能恢复从前了。
这个听话的好孩子,因为父亲给的学习压力过大,不堪重负,得了抑郁症,自闭,从此不能正常生活。
为了所谓的“优秀”,把孩子的一生都毁了,值得吗?
如何积极培养出“优秀”孩子?
1.首先,父母要着力提升自己
这样做有两大好处,一是减少焦虑,不再将焦点只放在孩子身上,二是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好榜样。
2.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父母给孩子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跟成绩、表现无关,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感受到父母是爱他的。
3.成为孩子的朋友
不用父母的身份压制,跟孩子平等,做他的朋友,倾听他的喜怒哀乐,给他无条件的爱。
4.多听、少说教
跟孩子交流时,要多听,少说教,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真的把你当朋友,把他的心里话跟你分享。
5.适当放手,让孩子独立
别试图知悉一切,控制一切,适当放手,引导孩子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培养他的独立性。
6.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
父母要循循善诱地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将对他一生的发展都有帮助。
7.顺应孩子的天性,让他的爱好自由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强求孩子的爱好,顺着他的天性培养兴趣,这样做的效果事半功倍。
8.不比较,看重孩子的每一点进步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别总拿孩子跟人家的孩子比较,要看重孩子的每一点进步。

家长首先要把心态放平和,接受孩子的一切,找到孩子的优点,不必过于苛求孩子,毕竟孩子的身心健康最重要。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优胜教育"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内容观点及真实性归属于原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2-25
在心理学中通常把人格、个性作为同义词来理解。一般是指人的性格、气质和能力的总和。人格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人格是一个内涵很丰富的概念,人格是一个人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既包含了人的品德,又包含知、情、意、行多方面的特征。还有社会道德标准,心理素质标准,行为方式标准,工作能力标准等。正常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基础,所以,培养健全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必须重视幼年和学龄期宝宝的培养,宝宝时期正是人格培养的重要时期,因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要培养宝宝做事认真的习惯,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意识。凡是宝宝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让宝宝自己动手,爸爸妈妈不要包办代替。当宝宝做事遇到困难的时候,要鼓励他们克服,并且给予帮助。现在有不少爸爸妈妈包办太多,致宝宝锻炼机会少,助长了宝宝的依赖性。从小懒懒散散、怕苦怕累的宝宝长大后是很难承受挫折的,极易形成消沉的人格,在事业上也很难有所成就。(2)要鼓励宝宝积极与伙伴交往,和小朋友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爸爸妈妈正确的教育会使宝宝学会以诚恳、公平、谦虚、宽厚的态度对待别人,懂得尊重别人的权益,谅解别人的短处和失误。这样的人格特征,就会使别人乐于与他交往。有些爸爸妈妈生怕宝宝出事,总把宝宝关在家里,不让宝宝与其他宝宝接触,这是极不明智的做法,对宝宝的正常发展极为不利。(3)让宝宝学会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自己即不骄傲、不自卑,并且具有较强的自信心。爸爸妈妈对宝宝的优点应恰当地给予表扬和肯定,但不能抬高自己的宝宝而贬低别的小朋友。同样,对宝宝的缺点和失误也不能不讲方式,不分场合地指责和数落,更不能以揭短的方式进行挖苦、讽刺,这样很容易挫伤宝宝的自尊心而形成自卑感。(4)培养宝宝乐观的情绪和开朗的性格。乐观开朗的性格是从小形成的。在和睦幸福的家庭中长大的宝宝,性格一般都比较开朗。另外,打骂宝宝、苛求责备等压抑个性的教育方式也会导致宝宝对人敌视、自卑、忧愁等消极的人格特征。所以,在家庭生活中,爸爸妈妈应有民主的作风,允许宝宝发表个人意见,尊重宝宝的权益,从多方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5)增强宝宝适应环境的能力。人们常说,“适者生存”,适应性强的人能迅速调整自己与新环境不一致的行为习惯,在新的生存环境中发展。要增强适应性切忌娇生惯养。为了宝宝将来的生存与发展,应该有意识地从多方面加强培养和锻炼,以增强其独立生活的能力和适应性。(6)培养宝宝谦虚谨慎、沉着稳重、凡事要三思而后行的品质和习惯,锻炼其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以便能够不断地消除其自身弱点,并使自己的行为方式能够不断地适应时代前进的步伐。(7)培养宝宝广泛的兴趣爱好:这可以使人生活内容充实、知识丰富、视野宽阔,有利于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提高,从而易于取得多方面的工作成就,也容易适应社会各方面的变化。(8)培养宝宝实事求是的精神,以积极的态度,正确的处理生活、学习、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决不回避现实,凡事从实际出发,能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严以律己、对于能做到的事情则要努力完成。(9)培养宝宝热爱祖国、爱集体、爱科学、爱劳动的精神: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密切与同学、同事、朋友的关系,与他们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乐于助人,尊老爱幼、遇事多为别人着想。艰苦奋斗、勇于追求真理和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优良品质。(10)培养宝宝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使宝宝永远朝着正确的方向,把握好人生的航程。目前,有些爸爸妈妈对独生子女重养轻教、宠爱过分等不良倾向,都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发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4-06
家庭被称为“创造人类健康人格的工厂”。孩子的人格健康,不仅关系到儿童身体的正确发育,而且,决定着儿童今后的人生走向。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保证其人格健康发展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儿童生活态度积极、主动,他们能自觉地参与到家庭活动中。父母之间的互相爱护、关心、体谅;父母对长辈的体贴、尊重、照顾;父母对孩子严爱适度,有要求,有疼爱,能使孩子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形成自尊、自信、自主、自控、亲切、责任感等积极情感。然而,如果生活在充满不和睦、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就会缺乏安全感,对人不信任,有的甚至会有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

  (二)要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虽小,却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他自己的愿望、要求、兴趣和爱好。家长要学会洞察儿童内心世界,要用商量、引导、激励的语气和孩子交流,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而不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现在,孩子的学习、生活条件好了,但是他们的心理压力、学习负担却重了,那是因为有些家长不顾孩子的意愿、兴趣,强制他们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等,扼杀孩子爱玩的天性。这些都不利于儿童个性健康成长。对孩子的一点一滴的进步,父母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加其自信心,保护自尊心。

  (三)要培养孩子生活的独立性

  现阶段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每个孩子都是家中的小太阳,吃、喝、玩的条件都是家中最好的。但是由于父母的过度保护,认为孩子只要专心学习就行了,其它的事情都由父母包办代替,导致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根本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特别是城市的孩子,娇生惯养的比比皆是。如果让孩子在生活上完全依赖成人,不仅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也不利于孩子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的形成。

  (四)注意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爱心

  交往能力对人的一生是很重要的,现在的孩子没有兄弟姐妹,是家庭的中心。因此容易养成任性、自我为中心等缺点,也不擅长于与同伴交往,作为父母要多带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接触、交往、多观察、少干涉,让他们在逐渐的交往中学会适应、积累经验、学会交往。

  我认为:活泼开朗的性格对孩子的一生都是有利的,孩子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一些挫折。这时,父母不应用指责、批评的语言,而是多用鼓励的口吻引导他们,让他们始终保持活泼、开朗。特别对于孩子爱玩、好动的天性,不要一味地去压抑,要让孩子保持天真、活泼的天性,留有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

  我们可以用一二十年的时间教孩子学习知识技能,而要教孩子做一个品德优良、人格健康的人,却不是一二十年可以做到的,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和人格,才是人一生最大的幸福,而我们作为教育者或父母,正是这个幸福的创造者之一。只有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使孩子拥有这个幸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