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是一个怎样的导演?

如题所述

这是一位带着强烈雄性味道的极具个性的导演。他是一位有才情,有个性,也是极有思考力的导演。我对于姜文的欣赏,不仅仅限于“导演”这个角色,更欣赏于“强烈个人色彩导演”这个感知。我觉得他是一个内心强大的男人,又是一个对这个世界充满玩味的男孩。这一切组成了他“全面雄性味道的导演”,这个他给予我的独特的印象。为此,我愿意为他的任何电影买单,甚至已经加了“宠着他”的成分了。他这个导演,在我这里,是独一无二的。姜文,他讲故事是“叛逆式”的。1994年《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他描写了一个火辣辣的青春。在一个大商品的时代,金钱成了社会躁动的主题。而姜文却在那个时代,开始了自己的思考。当然,作为处女作,他的主题,还是从自我生活环境入手,从思考刚刚过去的青春入手。他成功了。在这里,我看到的马小军,更像是姜文自己,拥有一个恣肆而躁动的青春。年轻人的精力是旺盛的,却无处发泄,逃学,溜门撬锁,吸烟,打架,一切让贫乏的精神世界的荒芜表现的淋漓尽致。对于欲望的不可自持,让青春少年不断地想要突破一切既定无形的条条框框。“叛逆”的寻求个性,不惜走到“道德卫士”的边缘跳舞,于是姜文无可避免的对青春期的“性”有了那么朦胧的描述。用意识流的手法,展开的画面,却把一种时代躁动与逆反推到了极致。从这部电影开始,喜欢上了姜文拍摄电影的手法,恣肆的表达与出格的思想,以及观影中如何也逃脱不了的“刺激”。这种“叛逆”,这种姜文的个性语言,一旦理解了,认同了,必将沉浸于姜文塑造的世界里,迷恋于他强烈的个人魅力中。姜文,他的“讽刺”是辛辣的。如果说《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姜文还有些华而不实的大男孩的自我忧伤,那么《鬼子来了》就以势不可挡的姿势告诉你,什么叫“猛男式”的冲击与狂吼。这部片子以黑白影片的方式拍摄,却在最后以血红色激烈地冲击了观众的感官。即使在黑白片里,也以灯光变换、拍摄角度,把各个人物的嘴脸拍摄的深入人心,时而精明时而鬼魅。并以毫无“以其礼还其礼”的讽刺贯穿整部电影。阿Q式的中国人,死于愚昧。罪恶的日本人,死于自大。甚至最讽刺的是,最终马大三死在了国民党的刀下。整部片子,荒诞不羁,就连笑点都是带着痛和血的,终将黏在嘴角,怎么也化不开。就像“奋起的驴子”那段,等你笑的时候,会发现那笑是带着黏性的,是带着咸涩、辛辣味道 的。这样的一部喜剧,不仅让大家感叹姜文真是个天才。姜文,他的“批判”是幽默式的。这一点,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让子弹飞》了。2012年,《让子弹飞》是姜文沉寂五年后的作品。当初那个可以把唾沫摔倒你脸上的姜文,在这部电影里,突然温和亲切了好多。邀请葛优,周润发,冯小刚的出演,这些大众熟识,拥戴的演员的出现,自然就把姜文的电影和观众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习惯了他的辛辣,突然,姜文告诉你,他玩腻了。让子弹飞一会儿,让观众的心立马松弛了好几度。突然间,姜文就在观众心尖开始对各种社会现象“批判”了。潜移默化吗?但又觉得是狂风暴雨。民国吗?又像某种现实。游离在一阵又一阵的笑点里又觉得有个重锤时不时地给心脏一击。我们看的是电影?也看的是我们的生活。捉摸不定,又觉得处处都是生活。姜文在《让子弹飞》里,长大了,不在玩味镜头,玩味意识流。表面上,他虽然平和了很多,但是内里却发现男性荷尔蒙肆意横流。姜文依然是那个姜文,即使微笑着讲一个故事,依然能感觉到他身上旺盛的活力与挡不住的才情。姜文,他的“妥协”也是嘲笑式的。《一步之遥》算是姜文的一个滑铁卢。影评人的各种批判不说,观众突然表示“看不懂姜文了”。《让子弹飞》的追捧还没多久,突然就开始嘲笑起“姜文玩脱了”。更有甚开始嘲笑起“姜文的大男子主义欣赏的大白腿”了。姜文才尽了吗?不。他虽然也自己站出来解释过《一步之遥》,但是这部电影依然成了“姜文式失败”。但是,这是姜文,他是一位洞悉一切又喜欢掌握规则的导演。《邪不压正》,姜文说“压着速度呢”。他中规中矩的参加电影宣传,毫无吝啬的推捧着“小鲜肉”,在电影里,让当初被讽刺的大白腿的所有主角都出场,然后各种打了一嘴巴子。让影评人当了看门的,还给了一个穿糖葫芦。姜文调笑着这个世界的“电影规则”,嘲笑着所谓各种“看不懂的大众”要求的规则。他低着头,向喊话,我压着速度呢(就怕你看不懂)!但他还是那个不羁的姜文,依然是恣肆的。看着他的调笑,看着他的嘲讽,突然想更加平和地接受他的才情与任性。姜文就是这样一位有才情的导演,他经常会让人感叹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天才。但是他又是一位熟识现实规则的导演。他恣肆的表达着自己,既不固步自封,也不会世故油滑。他就是这么以男性的视角玩味着,思考着,生活着的世界。为了他的才情,为了不可多得的人才。我愿意宠着他。他就是这样一位,可以用魅力征服你,并让你乐意包容他一切的男性导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13
姜文是一个很优秀的导演,她这些年来导演过许多部非常知名的电影,比如说《太阳照样升起》《让子弹飞》《天地英雄》《鬼子来了》等多种不同的优秀电影,这些电影是他的智慧与勤奋的结晶,这些电影给观众们带来了一些艺术和欣赏的价值,所以说经文是一个很优秀的,很勤奋的一个导演
第2个回答  2020-04-13

姜文是一个非常会演戏的导演

论演而优则导,国内最出名的有两个,一个是张艺谋,另一个是姜文。两个人在合作张艺谋的处女座《红高粱》的时候,片场就有很多争执,就是这样的争执,没想到拍出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在后来张艺谋回忆说,姜文在现场就有很多主意,各种建议,他后面肯定要自己当导演,后面也就有了《阳光灿烂的日子》。

第3个回答  2020-04-13
姜文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导演,他非常擅长拍一些喜剧,尤其是一些黑色喜剧,他拍的黑色幽默喜剧,非常的经典,在我们笑的同时可以感受到他想要传达给我们,关于人性关于人生的探讨,他的电影非常的有文艺范儿。而且电影总是笑中带泪,让我们深深的打动,可以说它是中国电影界非常优秀的一个导演,希望他以后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经典作品。
第4个回答  2020-04-13
姜文出生于1963年,本名叫姜小军。出身于军人家庭的他,从小就皮,经常“捅娄子”,但他做“坏事”还有自己的一套风格,从不藏着掖着,是我干的就是我干的,十分坦荡。姜文的母亲曾说“他小时候很‘直’,干什么全在面上摆着”。

▲姜文、姜欢、姜武
为了让其的性格能够文静老实一些,姥爷给改了名字,这才叫姜文。但性格这东西是打娘胎里就带出来的,因此改名之后也没少挨母亲的揍。
因为家庭原因,小时候的姜文一直生活在唐山的姥爷姥姥家,直到父亲退伍,带着全家辗转了几个城市之后,10岁的姜文才迁居到了北京。可以说,童年时的经历,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姜文宝贵的经历,也成就了他外放的性格,不然后来怎么能演戏呢?

姜文足够真实,他的真实是会令旁人害怕的,换句话讲,他的真实正是这个社会大部分人所欠缺的,是自我。
就是因为这份真实,姜文没少得罪人。怼记者,怼得人家面红耳赤——曾经有一位女记者在专访他的时候聊起《让子弹飞》,女记者抱怨道:“哎,脑子很累,它(《让子弹飞》)老在高潮处”,而姜文是这样接话的:“你不喜欢高潮吗?难道你只喜欢前戏?如果你觉得累,也有情可原,毕竟是两个小时的高潮。”

以至于后来《南都娱乐》特意写了一篇名叫《如何正确地采访姜文》的文章,给同行们“打预防针”。不得不说,面对姜文这种自带“霸气”属性的男人,聊天也变成了苦差事,哪怕是角度刁钻的许知远,也会在与姜文的对谈中被“耍”。
在《十三邀》的节目中,许知远问姜文,“你把自己陷入过某种危险的状态吗?”姜文答:“我每天都在危险当中。”许知远颇为惊喜地回问:“那日常的危险是怎么样的?”姜文答:“起床。”

对,这就是经典的姜文式回答。先抛一个诱饵,把你引入他的场景中,然后再用他的逻辑把你“揍”得体无完肤,但又不得不令人拍案叫绝。这就是姜文身上那股子怪怪的邪气,但又令人着迷。
『 身有“正气”的姜文 』
本格在此想表达的“正气”,也可以说是“才气”。很多人都说,演员中最会做导演的,导演中最会演戏的,非姜文莫属,别无其他。

▲演员姜文饰演的“马走日”
作为演员的姜文,他曾是《芙蓉镇》里大智若愚的“秦书田”、是《红高粱》里敢爱敢恨的“余占鳌”、是《北京人在纽约》里胸怀梦想的“王起明”、是《有话好好说》里为爱癫狂的“赵小帅”、是《寻枪》里守护正义的“马山”、是《让子弹飞》里劫富济贫的“张牧之”、是《一步之遥》里有勇有谋的“马走日”...等等。虽然姜文塑造了许许多多不同维度的电影人物,但相同的是,“他们”都心存正义,心存想要追求的真理。
姜文被业界誉为“行走的荷尔蒙”一点儿也不为过,每每有他主演的作品,都会让观众翘首企盼、血脉偾张。

▲《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导演姜文的“处女作”
作为导演的姜文,他总共执导了六部作品(算上刚刚上映的《邪不压正》),前五部中有四部在豆瓣的评分超过了八分好评。单从数据上看,姜文算得上是位基本没拍过烂片的优秀导演了。
张艺谋曾评价姜文,说:“他就是个要当‘司令官’的人,不会当底下的兵。他的心气儿很高,也有这个能力,他希望超过任何人...我也相信他是未来中国最好的导演。”
都说同行是冤家,但从张艺谋的这一席话中不难发现,所谓的“冤家”是指那些没有实干的同行,而优秀的人,只会成为别人想去惺惺相惜的那一位。

事实证明,姜文是有足够底气说出那句“站着我也要把钱给挣了”。姜文的“正气”令人惊喜。
『 邪不压正,却能共存 』
最后我们讲讲电影。在上映之前,很多媒体就说,冯小刚的《手机2》风波未平,姜文的《邪不压正》可能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说实话,能不能成,本格不好预言,毕竟电影今天上映本格还没来得及去看。“邪不压正”一词的字面含义,是指不正当的、不正派的压不倒正当的、正派的事物。电影是改编自张北海老先生的《侠隐》一书,根据姜文之前的电影风格,这电影估计又会很黑色幽默。

▲《邪不压正》海报
关于电影名姜文的解释也很有意思:一开始是想叫《侠隐》的,但身边朋友听到后很诧异,纷纷问为什么要拍个阿炳的故事呢,姜文很费解,怎么就跳跃到了阿炳,朋友回答他,不是《瞎隐》嘛!(哈哈)最终断然决定重新命名,是因为姜文不想再和“没文化”的人浪费口舌去解释了。

▲《邪不压正》剧照
自古正邪不两立,却能共存,无邪便无正,这句话特别适合姜文,因为正是他身上那两股“邪气”与“正气”的碰撞,才使经典问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