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兴安岭山地区农用地等别分布规律

如题所述

(一)区域概况

大小兴安岭山地区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包括大兴安岭地区、伊春市所属县(市、区)、黑河市所属逊克及孙吴等县(市、区)。该区地势按山体构造可分为中山、低山及低山丘陵区,中山区海拔 1000 米以上,低山区为 600 ~ 1000 米,低山丘陵区为 350 ~ 600 米。大兴安岭山地区属于寒温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6℃,全年≥10℃有效积温在1800℃以下,无霜期在90天左右,是全省气温最低、热量最少的区域。小兴安岭属于中温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 -2℃~0℃,≥ 10℃有效积温为 1800℃~ 2400℃,无霜期 90 ~ 110 天。大小兴安岭山地区年均降水量480 ~ 540 毫米,江河较多,水资源比较丰富。该区林地面积大,森林覆盖率高,是国家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

(二)自然质量等别地域分布规律

大小兴安岭山地区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范围为 3 ~ 8 等,最低等出现在大兴安岭山区的呼中区,最高等出现在嘉荫县。由于大小兴安岭山地区的山体基本构成北西-南东走向,随着纬度和地势变化,自然质量等别由西北向东南随着纬度降低而逐渐递增。总体上,大兴安岭北部山区由于气温低、热量少,自然质量等别为 3 ~ 4 等,在全省属于最低值;小兴安岭山区所在纬度比大兴安岭山区低 2°以上,全年≥ 10℃有效积温为 2000℃~ 2400℃,自然质量等别为 4 ~ 8 等。大小兴安岭山地区自然质量等别的地域分布规律,一是西北向东南自然质量等别逐渐递增;二是地势越高,气温越低,自然质量等别呈下降趋势,海拔1000米以上中山区自然质量等别较低;三是在同样的气温和高度条件下,水资源丰富、土质肥沃的山间河谷地自然质量等别较高。

大小兴安岭山地区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面积及地域分布如下:

3 ~ 4 等地:面积 126259.20 公顷,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山区各县(市、区),小兴安岭山区北部的伊春、嘉荫、黑河、逊克等县(市)。位于海拔和纬度高的山区,气候低,热量少,自然条件恶劣,农用地以旱地为主,由于无霜期短,只能种植早熟低产作物。

5 ~ 8 等地:面积 639776.30 公顷,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山区南部的铁力、孙吴等县(市),海拔较高,光、热、水、土条件一般,以旱地为主,分布比较零散。

图4-10 大小兴安岭山地区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面积分布图

从图 4-10 可以看出,大小兴安岭山地区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范围为 3 ~ 8 等,其中 3 ~ 4等地面积占 1.60%,5 ~ 8 等地面积占 98.40%。该区自然质量等别 5 等地面积最大,占该区总面积的 69.15%,呈偏态型分布。

(三)利用等别地域分布规律

大小兴安岭山地区农用地利用等别为 3 ~ 8 等,总体上,利用等别由西北向东南呈逐渐递增态势,而且随着地势降低,利用等别也呈逐渐递增趋势。

大小兴安岭山地区农用地利用等各等别面积及地域分布如下:

3 ~ 4 等地:面积 177634.40 公顷,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山区,耕地以旱地为主,农业生产条件差,处于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状态,利用水平低。

5 ~ 8 等地:面积 588401.10 公顷,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山区及两岭山区的北部,以旱地为主,农业生产条件一般,利用水平中等。

图4-11 大小兴安岭山地区农用地利用等别面积分布图

从图 4-11 可以看,大小兴安岭山地区农用地利用等别范围为 3 ~ 8 等,其中 3 ~ 4 等地面积占 23.19%,5 ~ 8 等地面积占 76.81%。其中,以 5 等地面积最大,占该区面积的 17.52%。利用等分布规律与自然质量等基本相似,但比自然质量等更为偏态。该区应增加农田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利用水平。

(四)经济等别地域分布规律

大小兴安岭山地区经济等别为 3 ~ 8 等,总体上经济等的地域分布与利用等分布有很大相似性,由西北向东南随着气温升高和农田基础设施的完善,呈现出逐渐递增趋势。

大小兴安岭山地区农用地经济等别面积及地域分布如下:

3 ~ 5 等地:面积 732485.90 公顷,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山区,耕地以旱地为主,由于无霜期短,只能种植早熟低产作物,农作物单产低,土地经济效益差。

6 ~ 8 等地:面积 33549.60 公顷,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山区,耕地以旱地为主,坡耕地多,水土流失严重,农作物单产不高,总产不稳,经济效益一般。

图4-12 大小兴安岭山地区农用地经济等别面积分布图

从图4-12可以看出,大小兴安岭山地区农用地经济等别范围为3~8等,其中3~5等地面积占95.62%,6~8等地面积占4.38%,4等地面积最大,占该区总面积的59.10%。

大小兴安岭山地区的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利用等别、经济等别的地域分布规律大体上一致,都呈现由西北到东南逐渐递增的趋势,该区4~5等地面积比较大,低产田由于受热量条件限制,增产潜力不大,今后农业生产应以改造低产田为主,搞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培肥地力,治理水土流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