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老龄化人口重心为什么在中部地区

如题所述

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致使国家总体改革目标进退两难。由于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东南沿海地区实行政策倾斜、资金倾斜,加上其地理位置优势,目前东南沿海与中西部的发展差距凸显出来了。向沿海倾斜的区域政策使全国经济重心总体向东南偏移,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类型和产业结构与东部地区也产生了很大差异。东南沿海区域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异,使以市场为导向的宏观经济改革目标与区域经济发展目标之间发生冲突,使国家总体改革方案难以设计与贯彻落实。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既是一个经济发展问题,更是一个事关社会公平、公民权利、大局稳定的政治问题,如果任凭这种不平衡发展下去,必将严重制约中国政治文明和经济持续发展的整体进程。

2、中部经济有“凹陷”之忧。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沿海发展战略和90年代末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已成为全国的“经济凹地”,十六大后又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发展和改造”的方针,中部地区经济地位相对下降。中部地区农业比重很大,农村人口过多,由于靠农业发展的出路越来越窄,而制造业又没有出现由东部向中部转移的梯度效应,在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经济振兴的新形势下,中部地区经济结构转型所面临的国内与国外的压力会加大,“经济凹地”有可能会加深。

3、贫富不均衡和社会阶层不均衡。虽然国家开始时推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带动其他人富裕,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但是从目前情况看,这个目标是很难达到的,这是因为现代社会的各种因素制约着,腐败的现象屡见不鲜,而且也很难起到带动繁荣的作用,社会和谐问题也日益显现出弊端,两极分化极为严重,并进一步扩大。各种阶层也日益地区分开来,并划分为互不相融的群体。东南部、西部、东北部、中部发展的不平衡,也导致了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并进入一个相当难改变的局面。

如何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是目前政府面临的最大挑战。面临的挑战中,关键是地区不均衡、贫富不均衡和社会阶层不均衡问题,即:不平等的问题、扶助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的问题。我们面对的这些挑战是巨大的,因为面临的问题特别复杂,范围特别的大,所涉及的方面也是比较广泛。如果不及时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经济的发展也会进入一个相对停缓的时期,最终导致经济结构的解体。

1、地区不均衡问题对策

一个国家各区域经济发展是否趋同,决定于国家政策和这个国家的开放程度。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减小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政府应该进一步开放内陆地区并扩大在这些地区的投资。具体的说:

⑴在市场方面,政府应该调整投资政策,取消向沿海地区和城市倾斜的发展战略,让各地区在公平的环境下发展经济;并取消对人口流动的各种限制。

⑵在财政分权方面,中央政府应对经济落后的地区提供经济帮助,而不应让地方政府独自承担一些短视行为留下的不良后果,应帮助他们重新启动地方经济,摆脱“杀鸡取卵”引起的经济恶性发展。

⑶在对外开放方面,在内陆和农村地区大力兴建基础设施,以克服这些地区在地域上的比较劣势。

2、贫富不均衡和社会阶层不均衡问题对策

缩小差距的最快手段是向富裕地区居民增加税收,来补助其他地方,但是这样做却会减缓我国整体经济发展速度。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我们需要把经济发展的成果与贫困人口分享,使他们能够得到更好的健康、更好的教育,特别是农村地区。我国在发展方面取得的进步显著,但是这些进步却没有足够使贫困人口受益。政府应该将重点放在农村,解决农民的问题,这个问题才会得以更好地解决,并促进社会的稳步发展。

我国在人类发展方面取得成功可不是一般的事情,我国这么大的规模,它的影响是世界性的。很多人都说:“全球人类发展目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巨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如果千年发展目标失败了,某种程度上全球也失败了。”这正形象地说明了中国问题的重要性,也体现出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是全球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国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全球经济的发展。

3、发展社会事业

发展社会事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举措。为了解决目前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问题,必须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深化社会领域的各项改革,为社会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政府应分别对就业、教育、医疗、文化、环境等方面的改革和发展做出全面部署。

就业是民生之本。未来十几年,是我国就业压力最大的时期,也是青壮年人口比重最高的时期。要抓住机遇,创造劳动力充分就业的条件,加快经济发展,为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做好物质准备。现在已经提出要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继续实行促进就业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要深化户籍、劳动就业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针对农民工工资长期得不到提高和拖欠工资等问题,要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人力资源丰富是我国的最大优势,要把人口多的压力变为人力资源财富,必须通过发展教育提高人力资源能力。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强化各级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倾斜,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技能性人才短缺,是当前人才结构中的突出矛盾,其根源在于职业教育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发展滞后,必须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决定》提出了一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明确目标,这就是“努力使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实现这个目标,是完全必要的。《决定》还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在学生能力培养上偏重书本知识,动手能力差,创新意识薄弱,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不强等问题,提出高等教育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这是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的明确目标。《决定》提出的这两个目标,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任务。要按照这两个目标的要求调整教育结构,改革教育体制,充分发挥教育对提高我国人力资源能力的重要作用。要鼓励社会捐资助学,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哲学社会科学等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于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为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迫切要求文化事业有一个大的提高和发展。文化对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有重要影响。只有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积极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我们的文化事业才能健康发展,愈益繁荣,才会更好地促进社会的进步,国家的繁荣昌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当前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淡化,公共服务职能减弱;二是药价虚高,加重患者负担;三是医疗保险覆盖率低。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是当前社会领域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要改革,一是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二是理顺医药卫生行政管理体制,推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强化公立医院公共服务职能,规范收支管理,纠正片面创收倾向。三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避免药价虚高和以药养医。四是严格医疗机构技术准入和人员执业资格,引导社会资金依法创办医疗卫生机构。五是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这些改革措施的贯彻落实,将有效地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要实施重大生态和环境整治工程,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强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重点搞好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完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价格政策,建立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和补偿机制,强化企业和全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节能降耗减排的指标,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相当大,必须研究采取新的有效措施,包括采取技术、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方面的手段,增加有关投入,确保目标的实现。要以实现节能降耗减排指标为杠杆,推动设备更新、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变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和能源、资源消耗的状况,真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综上所述,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发展不平衡问题严重地影响经济的发展速度。我国要注重解放发展这些不平衡问题,才可以提高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才可以在国际竞争中稳固自己的阵地。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社会的进步体现在各种事业的发展状况,我们只有武装起自己,才会使自己强大起来。最重要的发展之路不在于别人的投资,而更重要的是使自己的实力提升,发展社会事业就是为了提升自己,充实自己。最终才能在现今的国际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所以,就我国目前的情况,必须坚持注重解放发展不平衡问题和注重发展社会事业的重要性,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国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