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历史

如题所述

【历史沿革】
香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先后在南方建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香港隶属南海郡番禺县,由此开始,香港便置于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汉朝香港隶属南海郡博罗县。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隶属东莞郡宝安县。隋朝时香港隶属广州府南海郡宝安县。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宝安县为东莞县,香港仍然隶属东莞县。宋元时期,内地人口大量南迁香港,促使香港的经济、文化得到很大发展。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香港隶属新安县。
香港是一个优良的深水港,曾被喻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英国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有成为东亚地区优良港口的潜力,不惜以鸦片战争来从满清政府手上夺得此地以便发展其远东的海上贸易事业,从而展开了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的历史。1842年至1997年6月30日,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
【三个不平等条约】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于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南端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区。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英国又逼迫清政府于1898年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九龙半岛北部大片土地以及附近230多个大小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99年。
【重大历史事件年表】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1942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1945年9月15日: 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落实香港1997年之后实行「一国两制」。
1997年7月1日: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根据《基本法》, 香港保留原有的经济、法律和社会制度,50年不变,实行「一国两制」,除防务和外交归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
【地名来源】
关于香港的地名由来,有两种流传较广的说法。
说法一:香港的得名与香料有关。宋元时期,香港在行政上隶属广东东莞。从明朝开始,香港岛南部的一个小港湾,为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因转运产在广东东莞的香料而出名,被人们称为“香港”。据说那时香港转运的香料,质量上乘,被称为“海南珍奇”,香港当地许多人也以种香料为业,香港与其种植的香料一起,名声大噪。不久这种香料被列为进贡皇帝的贡品,并造就了当时鼎盛的制香、运香业。后来香料的种植和转运逐渐式微,但香港这个名称却保留了下来。
说法二:香港是一个天然的港湾,附近有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来的水手,经常到这里来取水饮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这条小溪也就被称为“香江”,而香江入海冲积成的小港湾,也就开始被称为“香港”。有一批英国人登上香港岛时就是从这个港湾上岸的,所以他们也就用“香港”命名整个岛屿。直到今天,“香江”仍然是香港的别称。
尽管有不同的说法,但可以大致肯定的是香港这个地名最早出现在明朝,它最初是指今天香港岛上的一个小港湾、小村落,后来才扩大为对整个岛屿(香港岛)的称呼,最后到了19世纪初,才成了当时被英国殖民者占领的整个地区的统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11
一直以来,历史书籍记载香港的历史,多由英国对香港实行殖民统治说起。然而,香港早在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最有力的考古发现是:最近在香港最大的外岛--大屿山上,发现了一座5000年历史的(古窑)。至于史前新石器时代的石刻散见在香港各地,虽然前人刻凿的意义和创作者身分已不可考,但可以深信的是,这避风港和淡水湾曾经吸引不少在太平洋沿岸航行的古人在此停留。

约2000年前,在汉朝时,中国把香港纳入版图。坐落于九龙李郑屋的汉墓就建于此时。十四世纪,许多广东人纷纷来香港定居,还有从中国中部南迁至香港的(客家人)。许多现代香港人至今依旧向当日地主的后代支付(佃租),这些族群习称为(新界五大族)。

根据一些最早的史册纪录,香港认定要成为一个经济重镇。官方史实中记载,军队最早驻守在屯门和大埔,目的是为了确保吐露港蜒另外,来自广东东部的鹤佬渔民也到香港定居。十七世纪,满清入主中国,为了剿平反对者及海盗,清廷严禁老百姓在沿海定居。最后,禁令废除,新的移民又陆续到香港定居,即(客族)或(客家人)。

原本务农的客家人以后就开始种稻米、栽茶树,亦出产莞香及凤梨。家采收珍珠的利益;现在,屯门和大埔已摇身一变成为新界的两个主要市镇。

香港早期的生活方式,可在一些小渔村和小田庄里找到历史证据。这些早期村落,许多至今仍有访御墙、护城河及守卫室保护着。

鸦片战争与战后余波

英国人的到来,使得香港卷入世界性事端。十九世纪,英商来华进行鸦片贸易,赚取大笔财富,换取中国的白银、丝绸、茶叶和香料。清廷担心老百姓受到鸦片烟毒影响,决定禁止鸦片的进口。英商方面,欲渴望在港口加强地位,不受满清朝廷控制,因此导致鸦片战争(1840-1842年)的爆发。英国维多得亚女皇的船坚炮利,而香港岛就在一八四二年所签订的南京条约中,永久割让给英国。亨利.砵典乍爵士是香港首任英国总督,在中环就有一条以他名字命名的砵典乍街
第2个回答  2010-12-09
香港,意为出口香料的港口。历史上东莞的莞香树受虫蛀或人式砍伤后,由木质分泌而出,经多年沉积而成,有特别香气,故名“沉香”。可作中药,又是制作多种香的主要原料。东莞一带所产的这种香料最有名,故称“莞香”。今香港新界沙田、大屿山等地,古属东莞,亦产莞香。当时莞香多数先运到香(土步)头(今尖沙咀),再用小艇运至港岛南边的香港仔与鸭(月利)洲相抱形成的石排湾,然后换载“在眼鸡”帆役转运广州,再行销北方,远至京师。莞香所经之地,多被冠以“香”字:集中莞香的码头叫香(土步)头;运莞香出口的石排湾,就被称为香港仔、香港围;1 8 6 0-1 8 7 0年间,在旧围之外又建起新围,叫香港村,即今黄竹坑(屯阝)。原石排湾亦有几户人家,1 9 6 5年在此开发兴建渔光(屯阝)。总之,“香港”原指石排湾、香港仔一带,后推而广之,扩大为香港全岛乃至九龙、新界之总称,而香港仔则独留其原有之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