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教育:该怎样让学生燃起希望之火,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呢?

如题所述

表扬是制胜的法宝 表扬隶属于被人理解的高级需要,当学生的这一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并能得到一定的强度时,它就会产生相应的学习动机,从而产生主动持久的学习热情。一个成年人尚且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何况心理比较脆弱的孩子呢?拿起表扬的武器,通过表扬使学生从重负下走出来,让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这应成为我们的追求。 希望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只有有希望,人才会活下去;只有有希望,才能够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所有的孩子生下来都是天才”,每个孩子都是大有希望的,正如北京市光明小学的口号“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争取明天行┅┅”然而,大量非经济困难学生厌学辍学现象的发生警示我们,部分学生存在着灰心失望、悲观消极的心态,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该怎样让学生燃起希望之火,支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呢? 一、要及时慷慨地给予每个孩子积极的评价。人类本性中最深刻渴求的就是赞美。没有一个学生不想得到老师赞美和期待。老师对学生的赞美和期待,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乃至成长产生重大作用。我们要正确的利用评价手段来对待学生。一个孩子如果总是受到负面评价,就会产生自我的“负驱动”,自暴自弃,仅仅是因为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同,一部分学生就会比另外的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为引我们要拿起表扬的武器,要利用“放大镜”和“定位器”来给出学生找优点,用“扩音器”和“互联网”给学生以积极的评价。在课堂上,我们不让每一个学生带着遗憾坐下,即使对于那些回答问题不理想的学生,也要使他们带着满足投入到深入的学习之中。 二、要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要用优点融化学生的缺点。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个填装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有思维、有感情、有自尊、有进取心的活生生的人。我们没有理由小看他们,他们更需要我们的尊重,我们应该善待他们的错误,不要抓住他们的“小辫子”使劲地抖落,不要当众抖落学生向老师吐露的“隐私和心事”。 三、要给每个孩子“推销自我”的机会和条件。成长无法代替,发展必须主动。学生素质的形成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内化过程,内化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我们必须要给孩子以尽可能多的表现机会和条件。通过展示自我来让别人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这是每一个正常人都有的心理渴求在“推销自我”的过程中,学生自身价值得到体现,学生也在多维互动的时空中张扬了个性、自我矫正了不足。要想满足学生受人尊重的高级需要,就要尽可能多给学生“自我推销”的机会。 我们已迈入了信息化社会,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量巨增,事物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同时,人的观念也在不断的更新、改变。在新时期,班主任要与时俱进,从转变观念开始,让学生生活在希望之中。班主任,作为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教育工作的排头兵,在各自的工作实践中,要不断摸索育人的新理念,不断开创班主任工作的新局面。 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突出的特点是职业客体不同。生产加工业客体是物,服务行业的客体是人,但基本是成年人。中小学教师职业的客体是人,而且是未成年人。班主任工作最能体现教师职业的特点。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乌申斯基指出:“教师个人对青年人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教育力量,无论什么样的教科书,无论什么样思潮,无论什么样的奖惩制度都代替不了的”作为教师,只有热爱学生,特别是尊重、爱护、信任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呵护,教育才富有实效。爱学生,是师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德区别于其他行业道德的主要特点。正因为如此,班主任的基本功就是爱每一个孩子。 班主任之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母爱或男女情爱。师爱是教师为学生主动健康成长营造的情感氛围,是教师为学生缝制的心理襁褓。不会,或者不善于为学生营造情感氛围的教师,就像母亲不会用襁褓、不会推童车一样,是一个不合格的教师。师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没有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教育就将成为不施肥的苗圃,不浇水的花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认知过程,更不是教师把知识从“桶”里倒入“碗”的过程。学习过程是学生把知识、经验、技能等教学因素在情感的作用下共同“发酵”的过程。没有情感的温度,发酵是不可能的。 爱学生的基础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尊重学生人格是施爱的基本要求,也是获得学生爱的基本途径。人格是一个人的尊严,是一个人对生存条件的心理反映。任何人,包括未成年人,对侵犯自己人格的行为都不可避免地会生成警惕、防御、抵触和反击的心理和行为。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就等于丧失了教育的权力。既然教育面向全体的,“一个都不能少”,那么,师爱也是对全体学生的,“爱你没商量”。尊重学生的人格就是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信心,都在师爱的沐浴下健康成长。然而事实上教师往往对好学生施爱容易,对后进学生、问题学生施爱较难,后进生被打击、讽刺的情况比比皆是。因为其人格尊严没有得到爱护,所以是后进生更后进。转变差生的法宝只有一个——首先尊重他。 一、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古人说“已所不欲,勿使于人”,做事要“以已度人”、“将心比心”,可惜很少有人用到教育上。过去我们总以为,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学生就就应该听从服从,殊不知在教育规律面前,我们常常是好心办坏事。其实,教育者所有用心和努力如果不能通过学生认同这一环节,那么一切心血都将白花。 二、要尊重学生的情绪和情感。青少年自控能力差,但独立意识、反抗意识却很强,稍有不顺心的事,往往通过爆发的形式或者弥漫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对这种情绪如果不予以重视,或者以硬对硬,便可能导致师生对立,造成彼此之间的伤害。甚至导致学生心理上难以弥补的挫伤。对学生的缺点和弱点,要及时提醒,实事求是,不宜过分夸大,尽量不在其他学生面前批评,更不在全体学生面前揭示一个学生的缺点和错误。 三、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判断。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每天都要对各种各样的事物、各种各样的人物进行选择和判断。鼓励学生自己做出选择和判断,不仅是尊重人性、尊重人的权利和自由的表现,而且有助于发展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教育者的任务不应该是让学生“掌握”一套现成的价值判断标准,而应是鼓励学生自己对事物做出选择和判断,并把自己的判断和社会期望的判断作比较。所以,凡是有争议的问题,教师都应该暂缓发表意见,而让学生自己说话,让他们讨论。 四、师爱的真谛是让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在课堂上让学生先说,让学生清晰的、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考的问题,这是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以及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过程。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主动提问。学习就是一个从无疑到有疑的过程,让学生带着问号进课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培养他们的主动探究意识。学生敢于问和善于问的前提是有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师爱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自己的心与学生的心融为一体。不管生活中有多大困难,见到学生就什么都忘了,不管心里有多少愁,投身到学生中间天就一下子晴了,不管自己已经是一把年级了,在孩子中间总觉得年轻。可以说,这样的教师达到了“修成正果”的程度。现实中,这样的教师真不在少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12
你是国培的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