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公交的发展历史

如题所述

30年弹指一挥间,宜宾公交事业一路走来,逐渐完善、成熟、壮大……
一.1966年9月,宜宾市第一家国营性质的公交公司—宜宾市公共汽车公司正式成立。至此,宜宾城区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公交车开始在路上营运,彻底改变了市民的出行方式。
市公汽公司经理顾明清说“公汽公司成立于1966年,这是宜宾市第一也是唯一的一家公交公司。当时公司里只有4台车,而且只开通了一条公交线路,交通十分不方便,人们还不习惯于坐公交,很多时候要依靠自行车、轮渡等交通工具。当时的公交车外形不好、容量有限、牵引力差、速度也慢,历经了“大鼻子”、“铰接车”、“气包车”和现代公交车。”
二.“宜宾—柏溪”的老公交车,1路车的前身。
上世纪60年代初的时候,宜宾只有一条公交路线——“宜宾—柏溪”公交车,即1路车的前身。当时从市区乘车前往柏溪镇,还必须在224转一次车,宜宾城区和宜宾县柏溪的车辆各跑一半路程。那是宜宾城区和宜宾县柏溪为了各自既得利益而达到的一种均衡。因为利益冲突,线路分配不合理,“宜宾—柏溪”公交车矛盾不断。77、78年前后,经向省建委反映,省建委责成宜宾市政府解决矛盾,最终结束了必须在224转车的历史。
在那些年代里,宜宾和柏溪之间的这条路线的车票是3角2分钱,工资才20—30元/月,为了节约钱,许多人不得不骑自行车往返两地,全程要蹬上一个多钟头。
当时城区交通不发达,市民出行几乎都是依靠步行或是自行车,因“宜宾—柏溪”公交车的票价相对于收入水平来说比较高昂,坐公交车也显得比较奢侈。
三. 这样的情形一直延续了很多年,1978——1992年,宜宾公交停滞不前,只有一个公交汽车公司,“宜宾—柏溪”一条路线。上世纪90年代初,南岸新城区初现规模,市民们积极反映——能不能增加一路到长江局的车?这才有了后来的4路车;90年代末,随着城区道路再次修建,1、2、3、4、5路车成型;再后来的2000年左右,“气包车”退出历史舞台,同时,新世纪的到来,也预示着宜宾公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四. 2008年11月22日上午,是宜宾公交史值得庆贺的一天,广大市民翘首企盼的宜宾市中心城区公交IC卡系统投入使用。
五. 2013年7月1日,宜宾市城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标志着宜宾市结束了三家公交公司“混战”的局面,正式成立国有公交公司。
六.2014年4月15日晚上7点20多分,一辆五路公交车行驶至宜宾市一医院文星街站牌时突然发生燃烧。无人伤亡。
七.2014年5月12日下午17点左右,四川宜宾城区南门桥桥上,14路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燃。造成1人死亡,77名乘客受伤。
八.2014年12月11日新三江周刊报道:成立不到一年半的宜宾市城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面临亏损近5000万元的尴尬局面。
九. 从2015年10月起,宜宾市3路、22路公交车全线安装无线网络,市民可在公交上免费使用 。2015年11月10日,拟在宜宾临港开发区开通33路、34路公交,投入8辆车,至此,宜宾城区公交运行31条。
十.从2016年2月13日起,为满足老百姓的出行需要,宜宾市公交公司正式开通了2条新线路,即30路和35路,并延伸了10路、15路、18路、21路、34路共5条线路,大大提升了服务质量。至此,宜宾城区公交运行33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