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证佛法 第四章

如题所述

  南怀瑾:如何修证佛法 第四章
  一日入竹林,闻此颂偈曰:若人生百岁,不见水老鹤,不如生一日,而能得见之。”徒弟们都这么念。阿难尊者一听,糟了,这是哪个师父教的?徒弟们说是师父教的。阿难告诉他们:佛的意思是:“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口音不对,就变成“不见水老鹤”了。阿难纠正这班弟子后,弟子们就回去跟师父讲。师父说:“你们不要听阿难的话,他老了,昏愦,还是我的对。”这一下阿难尊者搞得没有办法,好在当时有一位圣宿大士,说了一首偈子:
  彼者念讽偈,实非诸佛意。
  今遇欢喜尊,而可依了之。
  这首偈子是说:阿难说的对,另一个说法说的不对,才把他纠正了。
  佛涅槃还没多久,佛法就变质到这个程度。佛灭后一百年,因对戒律和教法,各有不同见解,而分为上座部与大众部二派;佛灭后四百年左右,已演化成二十部了。所以现在人闹些意见算什么,佛所亲自教授的弟子尚且如此,何况我们。
  听佛法要注意,不要发生偏差,把生灭法变成“水老鹤”,那就真叫牛头不对马嘴了。
  现在继续讲识阴区宇。识阴范围大得很,其实五阴的范围都很大,这还是讲好的境界,正面的境界。如果走真正修持的路子,每个人都会经过这些步骤,真正修持的路,几乎是固定的。
  “若于群召,已获同中,销磨六门,合开成就,见闻通邻,互用清净。”
  关于一切生灭的根源,在行阴区宇的范围,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这里的六门就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我们一般人不靠眼睛就看不见,不靠耳朵就听不见,为什么?我们生命无始以来的业力,必须要靠这器官各自的功能。如果真正到达了修持有成就,识阴解脱的范围,就可以不靠这些生理功能了。销磨六门,就是说成就者不受六根功能的限制、障碍,而且合开成就,见闻通邻,眼睛可当耳朵用,耳朵可当眼睛用。这听起来有些古怪,其实一点都不古怪,不但有成就的人可以办到,有些事连凡夫也可以做到。
  比如我们注意一件事,只注意前面,但是后面有人过来你也晓得,没有回头,也没有用眼睛看。现代人讲第六感等,都是属于这个范围。不过这是普通人一点点体会,到了合开成就,境界就大了。下面八个字见闻通邻,互用清净,说明了六根互用不是杂乱、烦忧的,而是非常清净的。我们常说出家人六根清净,就是语出这里。六根清净不是听不到声音,而是不论听到好的、坏的、善的、恶的、是的、非的,都一样清净,这个清净以后要再讨论。到此时:
  “十方世界,及与身心,如吠琉璃,内外明彻,名识阴荆”
  识阴进一步解脱,达到什么境界呢?整个的宇宙,以及个人的生理、心理、整个身心,跟宇宙浑然一体,像一个琉璃圆体,内外透明,通体光明,没有障碍。到了这个境界,才算解脱了识阴的作用。
  识阴解脱了,就很了不起,我们望尘莫及,连想都想象不到的。现在先把理透彻了,搞清楚了,修行的事相就容易了。佛说到达这个境界,“是人则能超越命浊。”
  才了三界的命根,可以超出三界了。但要注意,到识阴尽了以后,才可以超越命浊。下面佛的结论又要特别注意了!
  “观其所由,罔象虚无,颠倒妄想以为其本。”
  由识阴境界而到识阴尽,而至于超越命浊,仔细一研究,这还是妄想作用,还没有离开一念。我们学佛打坐都讨厌妄想,要赶掉它,但是你们看,要能解脱五阴境界,也就是靠它呢!大家现在学佛学禅的,不管你学什么,总把心里的思想、意识状态,往来于脑子里头当作一念。但这只是一念的浮想,浮在上面,还不是真正妄想意识之根。所以佛在《楞严经》开始时,告诉阿难:
  “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
  又说:
  “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果。”
  他说你们学佛就算灭掉一切见闻觉知,清清净净的,都还在意识的状态中。
  法尘就是意识,为什么?譬如当你听过佛法有什么境界等话,你下意识已经先中毒了。所以你静坐起来,达到那个境界,有时并不是真的,而是你的意识状态,将那个境界勾划出来。这只是随便打一个比喻。甚至你虽证得九次第定,也还不能证果,何况只是“法尘”影事!
  法尘分别影事,是第三重录影。比如我现在讲话,录音是第二重,别人再拿去录是第三重、第四重。它究竟不是我现在讲话的真声音。就是这样,到达这个境界还是大妄想,而这还算是正路。佛告诉你,这里头有邪路---外道。五十种阴魔,最后的识阴叫作外道。罗汉、声闻、缘觉都是外道之见。佛说这是“罔象虚无,颠倒妄想”来的。
  “罔象”这两个字出自《庄子》,罔象等于影像,也就是影像的影像。当然,它不是一个实际的东西,它是虚幻,却也的的确确有那个影像,所以《楞严经》这里这个“罔象虚无”,放在“颠倒妄想”上面,的确安排得很好。
  你看,这一念这么难,五阴就是这一念。有时我们觉得,自己念头清净了,身心内外清净,能达到这个境界,一半还是生理帮忙你,心理较宁静时,才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因为是身心两方面互相影响,所以仍属于色阴境界。这个里头一走偏差,问题就多了。比如我们这时气脉---严格说,还谈不上气脉,只能说你那个神经系统,在平常的感受境界上,突然得到一种没有经验过的宁静境界,因而起了变化。尤其是当气脉通过后脑这一部分时,耳朵会听到一种声音;到了眼睛,眼睛出毛病;到了牙齿,牙齿出问题;到每一部分都出问题。了解了这个问题,都可以因应、证入;不了解这个关键,就会走火入魔。其实,既没有火,也没有魔,这是你心理幻想变化的错觉。而你认为的清净,也不是清净;你认为的光明,也不是光明。
  《楞严经》最后,把渐修方面的次序功夫,讲解得很清楚,顿悟不离渐修。我们平常看《楞严经》,绝对会马马虎虎把珠宝看过去,其中的巧妙你去找吧!珠宝都埋在泥矿里头,自己去找吧!它是藏在五十种境界里头,要用智慧,把首尾贯通,要读到滚瓜烂熟才能真懂。我现在告诉你们的,是我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成本,才把密因抽出来的。你找找看,古人也没有把它认真指出来过。所以“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http://wuming.xuefo.net/nr/3/32570.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