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知道成绩后填报志愿是从哪年开始?

高考知道成绩后填报志愿是从哪年开始?

1977年。高考填报志愿随高考制度的恢复而产生。志愿填报是高考录取之前的一个项目,是考生进入大学的一个必经项目,关系到广大学子的命运。高考志愿表中,在院校、专业的下面设置一个“专业服从调剂与否”栏目,究竟填报“服从”还是“不服从”,要求考生必须在学校与专业之间进行一次博弈。

考生志愿指考生所选报的院校和专业,是考生的志向、愿望、爱好、个性和能力等因素的综合反映。填报志愿实际上也是考生与院校之间的一种“双向选择”:一方面考生通过填报志愿,表达自己的愿望即向往何种院校、喜欢什么专业等;

另一方面,各普通高校又以考生填报的志愿为其录取的基本依据,从众多的报考者中择优选拔合格的新生。

扩展资料:

高考志愿填报的注意事项:

1、要确定范围。全国有1000多所高校,即使是“211工程”院校也有近百所,考生们应把范围由大到小,由面到点进行圈定。

2、把圈定的学校分出批次。如第一批是哪几所,第二批是哪几所。

3、要深入了解这几所学校的办学实力、特色,国内国际影响、招生章程等。包括学校的师资力量、科研水平、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收费情况,硕士点、博士点的多少,师生比例、考研比例、就业情况、就学环境、录取政策、招不招非第一志愿考生、招收计划数、分数级差是多少等。有些可以通过网上或电话进一步咨询。

4、要重点分析高校近几年的录取信息,形成志愿梯度。所谓志愿梯度,是指录取分数不同的院校或同一所大学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异程度,这是在多年办学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当然,随着投入的不同,院校的发展有所变化;

同时,随着就业市场的变化,同一专业在不同时期也有冷热之差异。在填报志愿时,把最为心仪、有把握的高校放在第一志愿,之后的志愿排序应是依次降低的,而不是并列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考志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志愿填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恢复高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19

我国最早实行知分填报志愿的省份在2010年前就已经在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 那时候,考生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平时学习成绩填报志愿,然后参加高考,高校根据高考成绩进行录取。

随着考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部分省市开始实行高考后估分填报志愿的方式。考生先参加高考,根据估算出来的分数填报志愿,高校根据高考成绩进行录取。

高考志愿填报的技巧

1、要确定范围。全国有1000多所高校,即使是“211工程”院校也有近百所,考生们应把范围由大到小,由面到点进行圈定。

2、把圈定的学校分出批次。如第一批是哪几所,第二批是哪几所。

3、要了解这几所学校的办学实力、特色,国内国际影响、招生章程等。包括学校的师资力量、科研水平、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收费情况,硕士点、博士点的多少,师生比例、考研比例、就业情况、就学环境、录取政策、招不招非第一志愿考生、招收计划数、分数级差等。

4、要重点分析高校近几年的录取信息,形成志愿梯度。所谓志愿梯度,是指录取分数不同的院校或同一所大学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异程度,这是在多年办学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当然,随着投入的不同,院校的发展有所变化;

同时,随着就业市场的变化,同一专业在不同时期也有冷热之差异。在填报志愿时,把最为心仪、有把握的高校放在第一志愿,之后的志愿排序应是依次降低的,而不是并列关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1-01
高考知道成绩后填报志愿是从那年开始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1、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最初实行的都是高考前填报志愿方式。那时候,考生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平时学习成绩填报志愿,然后参加高考,高校根据高考成绩进行录取。
2、随着考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部分省市开始实行高考后估分填报志愿的方式。考生先参加高考,根据估算出来的分数填报志愿,高校根据高考成绩进行录取。大约到了本世纪初,一些省市开始实行高考后知分填报志愿的方式。考生先参加高考,等分数出来后再填报志愿,高校根据高考成绩进行录取。  3、1989年河南省采取了知分后填报志愿,由于当年考生“扎堆报考”,第二年,又恢复考后估分填报志愿,近年来,部分省市对知分填报志愿这一方式进行了不断完善,发展为“三知”,即“知分、知位、知控制线”。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